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唐梳讲究精致 宋梳渐趋淡雅

2012年07月09日 10:37
来源:中国网收藏频道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对头发是十分重视的,也因如此,历代均制作了大量梳理头发的梳篦。《释名·释首饰》曰:“梳,言其齿疏也。……篦,言其齿细相比也。”又《说文解字》云:“栉,梳篦之总名也,从木节声。”它们的材质或普通或名贵,工艺或简单或精湛,均让我们得以从一个侧面去一窥那些逝去了的岁月与消散了的风流。

魏晋:

固定美化作用逐渐得到加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为了取得更好的装饰效果,开始将头部发髻日渐梳高,或使用各种形态的高耸的义髻。这时梳篦用于固定与美化发髻的作用日益加强,导致这一时期梳篦的形制开始发生了变化。

2001年在陕西咸阳平陵乡发掘了一座十六国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大批粉彩女侍俑与女乐俑,这些女俑均头戴黑色蝶状发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女俑的脑后插着一个木梳。虽然无法分辨其所戴黑色蝶形发冠是以真发梳成还是义髻,但可以明显看出是用木梳来对发冠进行固定的。这一时期梳篦在形制上发生了变化,梳背渐趋宽扁,梳齿略微稀疏,整体从竖长马蹄形变成了宽扁的马蹄形。

早期:

呈竖式长方形梳齿日益细密

在距今6000余年的马家浜文化遗存中就发现了由象牙制作的最早的梳子。这种梳子大都呈竖式长方形,有4~5枚长而粗的齿。

战国时期,梳篦延续着新石器时代以来竖长方形的造型,变化主要体现在制作材质的不断丰富、梳背雕镂的更趋精美以及梳齿的日益细密上。2004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到一件造型别致的骨质梳篦,由梳背与梳齿两部分组成,梳背雕刻头相背、身相连的双龙形象,梳背下端与梳齿上端均有钻孔,可能由榫卯方式连接,梳齿雕刻细密。据送交者称,这件梳篦是他在山东地区发现的。类似的骨质梳篦目前仅出现在鲁中地区。

秦汉时期,梳篦的造型基本以楚式风格为主,回归简约。其造型多为半圆梳背与细密梳齿结合形成的竖长马蹄形。如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木梳篦,梳背为半圆形,梳背与梳齿间饰四道弦纹,梳齿细密且平整,通体髹红漆,造型简洁规整。

隋唐:

梳篦趋于精致材质相当丰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形成的宽扁马蹄形梳篦,梳背部分大量留白,正好为隋唐时期的能工巧匠进行装饰预留了空间。

2006年,一件精致的唐代骨质梳篦被送交至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件梳篦仅存梳背,梳齿已经不存。其作云头型,正面以水波纹为底,中心浮雕阔叶牡丹花,背面亦以水波纹为底,中心刻方胜图案。

此外,2000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曾征集到一件出土自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唐墓的琉璃制梳背,表面刻有团花,惜侵蚀较为严重。从现有馆藏梳篦的情况看,唐代制作梳篦的材质相当丰富,除了以上介绍的骨质、琉璃质外,还有金质、玉质等。另外,从五代女诗人花蕊夫人“斜插银篦慢裹头”的诗句中可知,当时还有银质的梳篦。这一时期的梳篦不但材质众多,而且在使用上往往在发髻部分插得满满当当。

宋元:

插梳风气不复渐趋淡雅朴素

北宋时期,在唐代较为常见的风格各异的女性装扮渐趋统一,“满头行小梳”的插梳风气不复流行,梳篦的形制也因此再次发生了改变。

2010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又征集到一对描金骨梳篦,为半圆形,梳背部分镂空雕刻花草纹饰,残留有描金装饰,其中一件的齿部有残损。这对梳篦初看从风格上仍有唐之遗风,但其造型则与唐代梳子相差很大。宋代梳篦的形制由宽扁马蹄形变为半圆形,梳背变窄,梳背与梳齿均变为月牙状,且梳背与梳齿的连接形式由上下相连变成梳背半包梳齿;装饰风格上部分延续了唐代对梳背部分的精雕细琢,但总体风格上渐趋淡雅朴素。

元朝是马背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其简洁质朴、不事雕琢的草原性格也体现在梳篦的制作上。2010年10月,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到西安南郊凤栖原出土的一件包金木梳篦,长8.3厘米、宽3.8厘米,半圆形,梳背窄薄,外包以金箔,造型非常简洁。

清代:

材质趋于完备梳篦各司其职

明清时期,梳篦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材质、造型、装饰技法均趋于完备,这从故宫所藏清皇室使用的琳琅满目的什锦梳篦即可见一斑。扁长的拱形梳用来大面积疏通头发,中型的月牙梳用以梳理两边及燕尾,梳理发梢及鬓发时则用八字形小梳,梳齿极细密的两面梳则可以用来篦去头皮污垢,众多梳篦各司其职。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常州梳篦制作工艺技艺形成于魏晋时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元代(公元1277年),我国通过海运和陆路向亚非、欧洲出口的商品中就有常州梳篦。乾隆皇帝曾六下常州,当时常州西门和南门家家从事梳篦生产,乾隆随口说道:“南门街上木梳多,西门花市街上篦箕多,花市街就叫‘篦箕巷’罢”。“篦箕巷”由此得名,南门则以“木梳街”为地名。

常州梳篦驰名中外,篦箕从原料到成品,共须经过72道工序。木梳制作须经过28道工序方可完成。木梳的原料主要是黄杨、山梨等树木,制黄杨精品工艺梳,须选用300年以上树龄的黄杨木。制作高档梳篦还须运用“雕、描、刻、烫、嵌”五种工艺和技艺。

 
[责任编辑:李冉萌] 标签:宋梳 唐梳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娱乐风暴

娱乐时尚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