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夯实发展基础 中原“强筋健骨”


来源:河南日报

哈郑特高压输电工程黄河大跨越进行横担吊装。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 郑开城铁助力“双城”生活。 郑州地铁1号线的开通让市民出行更便利。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硬件支撑。由

交通枢纽展现优势“王牌”

交通,自古以来就是区域发展最为重要的比拼点。“交通优势”也成为河南省情介绍中必不可少的四个字。

2013年7月18日,郑州—汉堡开通铁路货运班列,一条“陆路丝绸之路”连接中欧;2014年6月15日,郑州—卢森堡开通货运航班,一条“空中丝绸之路”贯通欧亚。未来,我省与波兰将通过实施铁路物流“双枢纽”战略,使双方经济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而郑卢“航空双枢纽”已经谱写出国际民航界的佳话,成为河南融入“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

当航空、铁路“双枢纽”解决世界物流通道之际,“四通八达”的“米”字形高铁网络也正从“蓝图”走进现实:郑徐客专明年将通车运营;郑万高铁开工建设;郑合高铁也即将开工建设;郑济高铁和郑太高铁也计划明年正式开工……不断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日益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正在助推河南成为连接东西、辐射周边的重要支撑平台。

如今,河南拥有航空、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开放平台不断健全,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即将投用,未来将真正具备空陆联运条件,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成为继上海虹桥机场之后,全国第二个集城铁、高铁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加速构建能源丝绸之路

越沙漠、穿戈壁、翻高山、贯长河……一条长达2200公里的电力“大动脉”,从新疆天山东麓直贯河南黄河南岸。从2014年1月27日至今,这条“大动脉”已为河南送来300余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这就是±800千伏天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按最高设计能力测算,这条连接河南与新疆的“电力丝绸之路”,每年可向华中输送500亿千瓦时电量,直接拉动河南GDP增加2500亿元。

这是我省加速构建能源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能源建设疏通管道的一个缩影。今年,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向中原大地输送天然气已满十二载,该工程累计为河南31家企业用户分输天然气300多亿立方米,占全省天然气能源供应量的90%以上。这不仅使河南摆脱天然气荒的局面,更加速了中原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进程。据统计,西气东输每输送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就可替代标煤1300万吨。

如今,省网与西北、华北、华中三大区域电网实现多层次、多方向联通,原油炼化能力达到1000万吨,中石化洛阳1800万吨/年扩能改造项目获得核准开工,初步建成“十字形”成品油干线管网和辐射所有省辖市、70%以上县的多气源天然气管网……越来越完善的能源基础设施,使河南在全国能源版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能源领域合作,对于增强我省能源支撑保障能力至关重要。”省发改委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通过加快推进油气、电力入豫新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强能源储运能力建设;支持骨干能源资源企业走出去,深化拓展能源合作领域,为构建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支撑系统积极努力。

完善功能打造宜居都市

9年前,除了起起落落的一架架飞机,这里还仅仅是新郑市的一个小镇;今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两年多,这里已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城市,已具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味道。杜炳林作为2年前来到这里的“新移民”,目睹和体会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被越来越浓郁的“都市感”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强烈吸引。

便捷的交通方式、完善的生活保障、美丽的城市面貌,是吸引和凝聚发展要素的重要“砝码”。这片曾经沟壑纵横、杂草丛生的城郊地区,如今已然蝶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发的城市经济体。截至目前,港区路网与连接区外道路得到了快速推进,水、电、气、暖、污水处理已能够初步满足发展和生活需要,常住人口超过50万。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赖以存在、运行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路网、水网、气网、电网、通信网均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钢筋铁骨”,完善城市功能是解决城市转型问题的需要。

今年以来,我省大手笔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各地初步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00多个,全年计划完成投资2400亿元。《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也提出,要加强现代交通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水利支持系统、能源支撑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人力资源强省等六大基础建设,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正在为中原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和便利,也提高着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关专题: 河南融入一带一路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仝瑞勤]

标签:河南 基础 一带一路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看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