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史国新倾情力作《大地之恋》(上)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生于激情岁月,传承奋斗精神1969年,中国土地贫瘠的历史和现状依然如故,亩产粮食只有三四百斤,“丰衣足食”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最大期盼,“缺吃少穿”的民

为事业和使命而奋斗是他的幸福观

少年时的刘兴旭,被父亲送到了辉县山里的老家,那是共和国最饥饿的时代。驼背、小脚、没有名字,被唤作“刘白氏”的奶奶影响了刘兴旭一生。他记得当时家里最好的饭,就是用玉米面捏成红枣大的疙瘩放到锅里煮,然后放上野菜。这样的好饭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嘴里的,先让壮劳力的爷爷吃,然后盛出几碗,奶奶用颤抖的手端给几家邻居。奶奶说谁家都有孩子老人,经不住饿啊。后来当新乡县法院院长的父亲也常往家乡去,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父亲用自己的节余给家乡买了一台变压器,肩扛手抬让村里通了电。听说村里要修路,父亲让刘兴旭兄妹都兑钱,硬是凑了十几万元,圆了乡亲们村里通汽车的梦。乡亲们要打井,父亲又号令大家解囊相助。记忆里父亲兜里从来都是两种烟,自己抽便宜的,好的让给人家抽。刘兴旭是在父亲的背影里长大的。

这个世界有为钱奋斗的,也有为使命奋斗的,后者的钱,只是为了使命而存在。

每年心连心都设有年终奖,心连心的飞速发展使各级的年终奖水涨船高。前几年,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刘兴旭,每年也都有几十万元到100多万元的奖励。每年刘兴旭都要求拦腰砍断,只要一半。新乡县2012年奖励刘兴旭个人50万元,刘兴旭说给大家分了吧。2005年,刘兴旭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省政府奖励他个人一辆帕拉丁越野车。刘兴旭说,放到厂办公室用吧。这辆车在办公室一直用到报废。

刘兴旭的工资卡一直由办公室的人拿着。刘兴旭说,厂里干部、工人家有白事,只要他在家一定要去的。红事只要喜糖送到,不管领导还是群众,不管他在不在家,都要把红包送到。

经常有朋友、同事、战友、同学、亲戚家里磨不开的时候来找刘兴旭,刘兴旭都尽力而为,不让人家空着手回去。公益事业,救灾救难,刘兴旭更是责无旁贷。

同是奶奶和父亲的遗传,刘兴旭在自己的衣食住行方面,一切以节俭为宗旨,不管是昨天还是今天,艰苦朴素、适可而止,是他生活的最惬意状态。

2007年,心连心在新加坡上市,刘兴旭要去敲锣定音的。临行的前几天,觉得万事俱备了家人才想起他还没有好一点的西装。不管怎么说,规矩还是要讲的,置一身上档次的“行头”合情合理。但刘兴旭坚决不同意买名牌衣服,一身好西装要几万元,平时他也从不穿西装。家人说不过他,最后花1000多块钱买了一套西装。

刘兴旭坐的车,已经跑了12年60多万公里,像人老了一样,汽车总出毛病,半道上已经抛了两次锚。不管出于形象、安全、工作,都该换一辆小车了,而且要换就换好一点的。毕竟心连心的规模放在那儿,百十万元一点都不过分。刘兴旭坚决不让换,理由就是厂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呢,何况车没大毛病。说得多了,刘兴旭有一次郑重地说,换车的事儿从此不要再提了,他坐的车他心里有数。

外出住宿刘兴旭同样有规矩,以前跟他的人都有过教训。一次去上海学习,人家集体安排都住在附近的一个大宾馆,刘兴旭嫌贵,自己找了家小旅社,每天多跑不少路去上课。有一次在大连住了一个小宾馆,房小床短,刘兴旭个子大,脚都没地方放。大家都说这不行,怎么也要伸开腿吧,再换一家吧。刘兴旭说不用,他有办法,就搬把椅子放到床尾说,这回脚可以伸开了。后来大家有了默契,只要是和刘总出来,就住快捷酒店,少打许多嘴官司。刘兴旭说,就睡一夜,要那么豪华干什么,要里外间干什么,花那个冤枉钱还真是睡不踏实呢。

外出吃饭只要没有客人,刘兴旭最高兴吃小饭馆儿,一盘饺子,一碗烩面,一碗捞面条都行,吸吸溜溜吃得津津有味。刘兴旭爱吃花生米,配二两白酒一喝,就像做了神仙。那次去山西煤矿,大家在路边喝羊肉汤,几辆拉煤的大车一过,大碗的羊肉汤漂了一层黑色。大家面面相觑,觉得这汤没法喝了。刘兴旭端起碗用力一吹,黑汤都溢了出来。刘兴旭有些得意地说,咋样?照喝不误。于是大家都跟着吹,把羊肉汤喝了。

轻装简从是刘兴旭出门的习惯,他从没有专职秘书,去外地上学出差时都是独来独往。他最烦别人跟他屁股后边端水杯,因此,他吃饭从不会端着水杯去。他最烦别人给他开车门,总觉得给他开车门起码说明他身体不行。在服务区吃饭他不让司机给他端饭,司机一路最辛苦,最应该多休息。2018年上半年,去新疆和九江,他就是只身前往。但从新疆往九江去的时候,他坚持要给九江的同志们带些新疆的土特产。九江几百号人马,少了分不过来,核桃大枣整整装了5个大纸箱。新疆机场要求很严格,别人进不去,63岁的刘兴旭一箱一箱去托运。到了武汉机场,九江的司机进不来,刘兴旭又一箱一箱搬到行李车上。往外推的时候因为箱子摞得高又沉,几乎埋住了这个躬身推车的大高个子。当焦急等在外面的九江司机看到他们亲爱的刘总推着5个大纸箱出来时,眼泪都要掉出来了。

刘兴旭是一个现代化化肥企业的大老板,几十年的学习历练已经通晓社会百态,但奶奶和父辈的血液始终在他周身流淌。他肯定比父辈们有钱,也有名正言顺、冠冕堂皇的花钱理由,可“血液”告诉他,多枉花一分钱就是一种罪过,因为这个世界还有人需要这一分钱,因为浪费了一分钱就是毁了一分自然或社会资源。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更加理解了刘兴旭“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的理想了。(史国新 张坤供稿)

[责任编辑:胡坤华]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