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史国新倾情力作《大地之恋》(上)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生于激情岁月,传承奋斗精神1969年,中国土地贫瘠的历史和现状依然如故,亩产粮食只有三四百斤,“丰衣足食”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最大期盼,“缺吃少穿”的民

世界多彩迷离,我只注目土地

刘兴旭的老家在辉县市太行山腹地,小时候父亲把他送到山里,也是工作忙,更重要的是锻炼他的意志。那时候山里很穷,玉米面都吃不饱,汤汤菜菜能灌饱肚子就不错了。山里人没见过化肥,听也没听过,种庄稼就靠农家肥,老人们出门多背个箩筐,见了山道上有牛骡粪便就宝贝一样捡到筐里,方便都要方便到自家的茅厕里,真正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刘兴旭从山里不仅根深蒂固学到了以奶奶为代表的山里人的善良和坚韧,更体会到肥料对于农民和土地的作用及魅力,这种感觉如影随形,一直跟他到现在。

刘兴旭对今天社会对企业家的定义耿耿于怀,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曾是衡量企业家最主要或唯一的标准,但他绝不苟同。他坚定的认为,道德和良心,责任和操守,应该放在利益的前边,企业和企业家绝对是两个概念,企业好做,企业家难得。所以有一次政府开会,主持人说,企业家都往前坐,别的大小厂长哗啦啦都去前面了,他欠了欠屁股,觉得不妥。

心连心的利润20多年来高歌猛进,虽然来得急,但没有一分钱产生于政策的投机取巧,没有一分钱有农民的唾沫和咀咒。

刘兴旭骨子里依然是农民,他总觉得全国的农民都是他的父老乡亲,开始的时候,他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利给农民,比如一袋50公斤的化肥他让装多一点,他怕因为运输或装卸折了秤;比如化肥涨价的时候他不给经销商涨,经销商也不能给农民涨等等。有一个山东的农民用心连心的化肥,那年庄稼却长得近乎绝收,心连心的技术人员跑了3趟,最后确定原因不是化肥所致。没了收成就有了眼泪,农民的女人和孩子哭个不停,刘兴旭知道了就说,用了咱的化肥,是不是咱的责任咱都要管,于是,就叫人拿了4000块钱送去。农民千恩万谢,说心连心人的心真好。其实,当初县化肥厂改名,刘兴旭提议“心连心”时,有人觉得这名儿土气点,那时候洋名字正走红,名字就是厂子的面子和文化,要么洋气点,要么高雅点,要么有点哲理。刘兴旭说,土气没什么不好,化肥就是依土生存,心连心就是表达我们和农民心连心、和经销商心连心、和工人心连心。

有两个事情深深触动了刘兴旭,让他矢志于化肥的情结更加刻骨铭心。在东北的一家化肥销售商店,老两口赶着牛车来买化肥,他们拿出手绢包裹着的零碎钱,踌躇了很长时间,最后买了最便宜的一种劣质化肥;而在浙江的茶山,挪威产的化肥高达5000元一吨,却有很多人购买,而中国的化肥被放在角落里几乎无人问津。一方面劣质化肥因价格低廉充斥市场,必然造成土地的损坏,一方面我们还没有高档的化肥来满足顾客的各种需要,这让生产化肥的刘兴旭每每心情沉重。

“一米宽,一千米深”的“钻井精神”,是刘兴旭执着于化肥事业而提出的理念。他要带领心连心人心无旁骛地做好化肥,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自己的化肥,让中国的化肥也像发达国家一样高效而精准。所以,后来心连心有点儿钱的时候,房地产生意好的像拾钱一样,就有N拨儿朋友献言说,房地产来钱比化肥快得多,也有献计互联网的,反正社会各界如过江之鲫纷纷游说,都认为自己说的营生哪个都比化肥来钱快。刘兴旭和心连心不为所动。越是五彩缤纷时刻,本色越弥足珍贵。

刘兴旭(右三)深入市场一线,走进农家倾听农民需求

坚持化肥,做好化肥,不仅是心连心得心应手的传承,也是心连心做精做大做强主业的向往,更有一份对土地、对农民的深情。在2018年全国氮肥工业发展60周年纪念大会上,刘兴旭站在人民大会堂向全国的化肥同行和专家、领导再次重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做好氮肥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让农民受益,让土地舒畅,是刘兴旭和心连心的终极梦想。刘兴旭把他的梦想浓缩成一句话:用最少的社会资源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如何把梦想变成现实,如何不仅仅让农民在斤两上或枝节上受益,而是从根本上让农民从产品本身得到实惠?心连心近年来探索、总结、升华,提出了“低成本+差异化”的战略目标,并在实践中初尝胜果。

刘兴旭用辩证法的观点来诠释心连心的低成本战略。所谓的“低”,不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最少,不是指系统成本最低,更不是原辅材料价格最便宜,而是当我们把原辅材料选用到最舒适,把设备装备到最先进,把工艺深化到最圆润,把管理做到最极致,当每一个链条都高精尖的时候,所有的运转都会变得流畅而和谐,生产也变得秩序而有规律。长期的整体运营成本最低,长期的安全稳定是生产的最高境界。

所以心连心不赞成材料上的“物美价廉”,不主张一味地讨价还价,反对凑合、将就的工作方法,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总成本领先”的战略思想,2013年~2017年,心连心共投资4亿元完成1500多项技术改造,装置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在四分厂和新疆化肥厂建设中,心连心生产系统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集合了行业所有的前沿技术。

对技术人员实行专利制度是心连心低成本战略的又一创举。心连心规定:凡是发明或引进的技术都属于自己的专利,都可以得到厂里的重奖。新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姚元亭本来是数学专业的,但到了心连心之后苦攻煤化工,现在成了厂里的专家。在引进第一套变压吸附提氢装置时,大家心里都没底,许多人怀疑能不能搞成,姚元亭和他的团队通过刻苦学习,一次次攻关,终于使装置顺利投运,开了业界的先河。在新疆空分项目开车过程中,整个项目安装完毕,但管道振动一直解决不了。从国外请来了专家,研究调试了一两个月,仍然束手无策。姚元亭只好又带领自己的团队,跳出常规思维模式,苦思冥想,一点点摸索前进,最后获得了成功,使新疆项目如期开工。

因果相应,心连心的低成本在独特的认识中得到收获——心连心利用传统工艺生产1吨合成氨消耗标准煤1073公斤,比国家限额低28%,利用新工艺生产1吨合成氨消耗标准煤1216公斤,比国家定值低27%,2011年~2018年,累计节煤27.68万吨,生产实现了长周期稳定高效运行,连续8年被国家工信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为“能效领跑者(合成氨)标杆企业”。

化肥是对农家肥的革命,但初级的传统化肥在完成对植物营养补充的过程中带来了许多后遗症,资源浪费、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人在饥饿的时候是不计后果的,肚子饱了,剔牙打嗝的时候又对化肥有了嫌弃之心,以至于今天的人们以不吃施用化肥的食物为目标。

误解是对化肥最大的不公,化肥只增产作物产量,而绝不会改变作物结构的道理又有几人能懂呢?

即使是化肥的生产者也对化肥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今天,改变化肥品性,完善化肥功能,成为化肥企业的共识和生存之道。自主研发,技术合作,收购企业,购买专利等都是心连心在化肥革命和升级中使用的策略。2009年,心连心是全国首家投入巨资从中科院购买控失肥技术专利的化肥企业,2018年,心连心并购了新疆的腐植酸龙头企业,让心连心在化肥与世界接轨的道路上距离越来越近。刘兴旭率领的心连心团队对化肥革命心仪已久,刘兴旭在各个时期提出的口号和目标都有让化肥产品“洗心革面”的意思:比如“标杆引领,绿色发展”,比如“最受尊重的化肥企业集团”,比如“一米宽,一千米深”,而“差异化”战略思想的推出,更是把化肥功能化、化肥绿色化落到了实处。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但人类对食物的要求是形形色色的,无论老幼少壮,地域东南西北,不同民族、不同信仰都对食物有自己的差异要求。植物对于化肥也是如此。稻麦谷黍,瓜果蔬菜,土壤气候等,只用共性的化肥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常常事倍功半。心连心倡导的差异化就是给作物开“小灶”,就是有的放矢,就是对症下药,就是靶向施策。朝着这个方向,心连心人矢志不渝,聚心聚力,终于开发出了三大系列高效肥产品:腐植酸化肥改良土壤长期板结顽症,提高作物品质;控失肥锁住养分,有效减少流失;聚能网破除土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三种高效肥产品合理搭配,科学施用,使氮肥利用率提升了近20%,提升作物产量10%左右,既能高产优产,又能使地力恢复。这三种产品的诞生,让心连心从队伍中脱颖而出,从同行者一跃而成行业引领者。

农民在大地上用丰收为心连心的化肥革命鼓掌:陕西省延长县果农许安军使用心连心化肥种植苹果。2018年春天受到天灾,当地的苹果都被冻坏了,本来许安军也自认丰收无望了,但谁知后期苹果长势突起,个头大,颜色鲜,口感甜,让许安军大喜过望,苹果还没下树,就被采购商定购一空,个头最大的苹果达776.5克,夺了全县“苹果大王”的称号;山西省应县农民用心连心的化肥种植青椒,单个重量平均350克,单个最大重量达400克;广东徐闻县的农民用心连心化肥种菠萝大丰收,2018年5月份千里送菠萝到新乡感谢心连心;新疆昌吉农民的西瓜田使用心连心化肥,西瓜平均15公斤以上,含糖量比一般西瓜高两度。为了表达对心连心的感激之情,3000多公里送30吨西瓜到新乡,农民还在送瓜车上贴上对联:“施肥就用心连心,瓜甜个大喜人心。”心连心化肥大受农民的喜爱,只要用过就会“矢志不渝”,新疆伊犁有的农民不识汉字,就拿着心连心的化肥袋子去买化肥,说就要这个牌子的。“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呀,两个眼睛真漂亮”,每当听到这首歌,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的脸庞。在心连心,也有这样一位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她叫玛丽亚,也有着长长的头发和漂亮的眼睛,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在来到心连心之前,玛丽亚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库尔勒电信局上班。前两年,库车的一个朋友把她介绍给心连心业务人员做翻译,她一接触就对心连心化肥入了迷,毅然辞掉了电信局的工作,一门心思地当起了心连心化肥市场推广员,开始了她的“心连心之旅”,并很快赢得了客户和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利润永远紧跟着好产品,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的发展,但越是好的企业发展到一定时候,社会责任比利润更有魅力。刘兴旭和心连心渐渐进入了一种境界,化肥的发展和进步成了一种追求,农民的希冀和富裕变成了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心连心在全国组织了100多个服务队,走乡串户,田间地头,给农民普及化肥知识,给土地测量土壤结构,然后量体裁衣,精准施肥。刘兴旭还牵头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心连心肥料协作网,农民可以随时随地为土地“求诊问药”。

事业之感是一个发动机,就觉得朝气蓬勃,就觉得不知疲倦。65岁的刘兴旭每天都不休息,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田里和农民看庄稼、搓土壤、聊收成。一位新华社记者形象地比喻说,刘兴旭和他的心连心团队,就是一只脚在工厂,绞尽脑汁控成本,1吨煤炭多生产了10%的肥料,另一只脚踏在田间地头,指导代理商和农民科学种田,1吨高效肥帮助农民多打了10%的粮食。

最理解刘兴旭、最信任刘兴旭、最放心刘兴旭的人,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全国知名的化肥专家,曾任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的孔祥琳。她2018年到九江彭泽看在建的心连心化肥厂,一看那宏伟的场面激动得说着说着就流了泪,握着刘兴旭的手就像抓住了小氮肥。老人家一生致力于中国的化肥事业,殚精竭虑,把中国化肥生产的过程、问题、思考记录了几大本子,奉为至宝,她决定把她的至宝传给刘兴旭。刘兴旭郑重地接过了老前辈的希望和重托,国宝一样收藏在公司文化展厅里。

[责任编辑:胡坤华]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