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史国新倾情力作《大地之恋》(上)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生于激情岁月,传承奋斗精神1969年,中国土地贫瘠的历史和现状依然如故,亩产粮食只有三四百斤,“丰衣足食”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最大期盼,“缺吃少穿”的民

于平凡处崛起,在竞争中领先

1994年,中国的改革方兴未艾,已更名为新乡县化肥总厂的领导班子再度调整,刘兴旭,这个年届四十、身高一米八的大个子走马上任。当了12年汽车兵,官至汽车连指导员,当过副乡长、镇长、乡党委副书记。他的履历告诉他,化肥厂,这是一片陌生的世界。

肯定有怀疑和不信任的目光,一个不懂企业管理、不懂化肥生产和技术的乡干部理所当然要浸泡在这样的氛围中。祥和的、黑黑的大个子知道自己时下的斤两,他谦逊地向每一位干部和工人微笑,尽可能的不讲话、少讲话,偶尔不得已说起生产,常常紧张出一头汗。一有空闲,他就下到车间里,看工人劳动,没有人知道,这个大个子正在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恶补化肥知识和生产管理知识。

这个时候,化肥厂在碳酸氢铵产品上已经原地踏步25年,全国所有的县化肥厂几乎都在生产碳酸氢氨,市场一片凋零。而另一种化肥尿素却成了土地的宠儿,但中国的尿素产量极少,对于广袤的土地来说无疑杯水车薪。为了粮食的需要,国家不得不每年拿出宝贵的外汇进口日本尿素,一时间,日本的尿素和中国农民用日本化纤尿素袋制成的裤子奔跑在中国的田野上。刘兴旭之前的化肥厂领导和县领导知道,尿素是所有化肥和化工产品的基础,上去了工厂就上去了,上不去工厂就像秋天的红叶,早晚会零落成泥。他们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碳铵改尿素的方案修了又修、改了又改。总工程师娄源章领着尿改队伍一次次外出考察学习,一次次反复论证,几乎跑坏了一辆新车,但仍然决心难下。连续5年,县长在县人大会上向全县人民表达要生产尿素的决心,但连续5年,尿素就像夜里的梦一样,始终是一场虚幻。全国化肥厂做尿素梦的不计其数,但大多倒在了前进的路上。

“宁可在冲锋的路上倒下,也不在畏缩中失败”。新上任的刘兴旭带着军人的钢铁气质和无所畏惧的勇猛,在一片期待和质疑的眼光中向县领导表态:化肥厂一定要上尿素。

资金、人才、技术是阻拦尿素上马的关键因素,多少先前改革的各地英杰在它们面前铩羽而归。化肥厂的前任领导前赴后继跑了无数次各种各级银行,结果都是一样:没钱。银行是专业打算盘的,一向谨慎有余,“嫌贫爱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职业操守。

从来没有贷过款的刘兴旭来了。知难而进,不进则亡。刘兴旭先去了市里的一家银行,对方一句话就给封死了:今年没有指标了。再去省里,去的时候省里这家银行的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这一去就是多半个月。每天早上坐汽车去郑州,晚上万家灯火的时候人困马乏回新乡,一个小小的县化肥厂要两眼一摸黑地说服省、市、县各级银行,关隘重重,知情人都觉得刘兴旭有些唐吉诃德大战风车的意思。然而,半个月之后,刘兴旭居然带着省行2000万元的贷款班师回朝。全厂惊喜后都有一个疑问,刘厂长是如何说服省行的大员们?这里面的玄机奥妙是什么?

刘兴旭一笑了之。他治厂的员工行为准则有一句话说:“讲自己不讲别人,讲主观不讲客观,讲效果不讲过程。”20多年后,刘兴旭的母亲有次偶然说,那么高的大个子给人家一直鞠躬。当时给他开车的司机20多年后说,刘厂长有次从省银行出来对我说,今天我又掉了两眼泪。

从刘兴旭走进心连心,没有人看见他掉过眼泪,听也很少听过,这一次母亲的“失言”是多少情绪的宣泄?2000万元的贷款里,有多少男子汉的屈辱和眼泪呢?天知地知,刘兴旭知道。

刘兴旭清楚,钱有了,人还是原来的人,低端向高端产品的转变首先是理念的转变。在尿素工程开车之际,许多意想不到的小问题接踵而至。技术人员发现锅炉鼓风机的地脚螺栓松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水泥没有凝固。后来生产系统开起来运行很短时间突然停车,一查,原来是电机电线接头不牢。刘兴旭深有感触地说,一把水泥,一根线头,暴露出我们多少问题,只有高端的人才能驾驭高端的设备,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把农民工人变成职业工人。为此,刘兴旭向全厂领导和工人正式提出并确定了化肥厂的企业精神:“笃信好学,执事敬业”。

有了钱,有了学习的自觉和动力,心连心憋了多少年的干劲陡然释放,碳铵改尿素工程正常需要18个月,但心连心人仅仅用了14个月就建成投产,并且创造了“一次投产成功,一次质量达标,一次超过设计能力”的3个全国第一。投产当年,尿素产量超过了设计能力的50%,原化工部、省政府、省化工厅都把眼光投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化肥厂,3家的奖牌赫然挂在这个后来叫做“心连心”的化肥厂墙上。

后来业内有人说,1994年是心连心大发展的元年,这个评价应该是中肯的。刘兴旭的到来,尿素的上马,让心连心一下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刘兴旭对此评价不以为然,他认为,企业本身有很好的素质,尤其是原有的干部和工人,其学习精神之高、作风之硬无人可比,不然,仅凭钱怎么能买来罕见的速度和优异的质量呢?

刘兴旭首先开始拼命地读书,开始寻找一切读书的机会,在北京、武汉、杭州、郑州等地,他参加了许多学习班。坦白说,许多企业老板的求学是想买一个北大、清华的光环,但刘兴旭是一个另类学生,上课的时候背着书包来了,下课的时候背着书包走了,又和同学笑脸相迎,又不参加同学组织的各类娱乐活动,这个年龄偏大、个子偏高、被称为“大哥”的班长,总是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像虫子一样在书里不知疲倦地爬。他不在学习的城市多待一天,下课了就掐点儿赶火车,马不停蹄地往家走。在厂里,他永远没有星期天,只要不出差,他的节假日就是在办公室里读书。即使心连心股票在新加坡上市的那个晚上,大家都说出去散散步,看看新加坡的夜景,他执意不去,等大家回到宾馆的时候,却看到了11张用宾馆便签纸写下的读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不管回家多晚,半个小时的读书必不可少,家里的书柜、办公室的书柜盈筐倒箧,一捆一捆的书是他几次办公室迁徙的财富。

刘兴旭算不得聪明,但架不住这样的学习态度,今天他可以给你讲西方的管理模式,可以给你讲中国精英的成功经验,常常在公司的刊物上讲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心得体会,他更可以沿着心连心厂区向每一个人讲大到一片管网的作用、小到一个螺丝的功能。

学习不是作秀,书柜不是门面,学以致用是刘兴旭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毛泽东是刘兴旭从小至今的偶像,毛泽东没上过一天的军事院校,但他指挥的无数经典战役让过去和今天的军事专家们津津乐道。学习毛泽东,用好辩证法,是他一生的追求和方向。

有了年产4万吨尿素的积累和经验,有了不断学习的基础和底气,有了一群机智骁勇的可爱伙伴,又有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刘兴旭和心连心,天高海阔,还等什么?

2006年,心连心的尿素年产量已达70万吨,复合肥30万吨。

小冀镇那个老厂已经盛不下心连心饱涨的创业激情,还在2004年春节的假期里,鞭炮烟火还没有散尽,刘兴旭就拉着总工程师李玉顺出去“散步”。距老厂东北3公里的一片沃野上,麦苗新绿,泥土即酥,春的气息让人惴惴不安。

“这里怎么样?”刘兴旭掐腰原野之上,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一片大平原,一片大战场,一片大发展的雄心和壮志已经升腾。

数年之后,二分厂、三分厂、四分厂像雨后春笋在这里茁壮成长,拉起手来绵延几公里,远远望去,白天管塔林立,夜里灯火辉煌,一种勃勃生机溢满大地。

四分厂是踩着三分厂投产成功的脚步开始孕育的。它天生比前几个分厂的基因优秀,它选用了当时行业最先进的水煤浆气化技术,像球队里来了一个球星,一下子把心连心引领到化肥技术的制高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家办喜事一样考察、学习,忙得不亦乐乎。2011年的时候,四分厂初见雏形,正是人马和资金较劲时刻,正是漂亮新娘揭盖头时分,恰恰这个时候,刘兴旭却带着一拨人马,先内蒙后新疆的千万里大考察去了。

许多人不理解,小日子已经过得不错了,还千里迢迢跑到冰雪覆盖的新疆干什么?

中原已关不住这个大个子的野心,一个锅里的饭还没盛到碗里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为另一锅饭搭台建灶了。他不满足于小富即安,不赞成休养生息,不打算见好就收,不乐意英雄迟暮。他的野心其实就挂在心连心的每一个角落里,印在每一个心连心人的心里,那就是——做中国化肥的领跑者。

仅仅一个中原,能让他的信念信马由缰吗?

新疆,这个广袤而旖旎的地方,刘兴旭带着一拨人从国界上的霍尔果斯往回走,建化肥厂需要两个硬条件,化肥的“粮食”:煤炭,化肥的去向:土地。新疆正是全国生产化肥最理想的地方,沃土千里的原野,天山丰厚质优的煤层。但像阿里巴巴的宝贝一样,你要耐心寻找。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地方,不要怕路途遥远;这是唐僧西天取经的地方,不能怕关隘重重。几乎人困马乏,大家觉得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及的时候,玛纳斯县迎面来了,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地政府正求贤若渴招商,玛纳斯还有两个天山脚下的煤矿,储量1.8亿吨。两家一拍即合,玛纳斯不仅提供了建设工厂的土地,而且答应把两个煤矿的开采权转让给心连心。

于是,新疆的脚手架和新乡四分厂的脚手架遥相呼应,两个设备领先、技术一流的现代化化肥厂即将入列心连心队伍之中。

2013年和2015年,四分厂和新疆公司先后一次试车成功,像航母加入编队,心连心在全国化肥业的位次一下子名列前三,在全国民营化肥企业里,心连心已经站在旗手位置。

天山还是皑皑白雪,长江正在大河奔流。当新疆心连心的优质化肥初吻南疆大地的时候,毫无倦怠的刘兴旭带着心连心的拓疆者又挥师东进,站在了九江彭泽一线。江水波涛,百舸争流,这又是一片大展身手的好地方。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南山之下,山水簇拥,心连心建设的塔吊又林立而起,两年之后,又一座现代化的化肥企业将拔地而起。这几乎是一首诗一般的奋斗之歌,是一个传说一样的创业壮举。

从1994年的4万吨尿素一直到今天九江彭泽的壮阔工地,25年,征程未洗又扬鞭,一次次大项目建设首尾相连,一回回大硬仗接踵而至,考验一个接着一个,胜利一环连着一环。25年,刘兴旭和心连心如一群埋头的攀登者,脚步扎实,躬身前行,执着、专注,勇敢、坚韧。今天站在化肥企业的群山高处,回望曾经走过的风景,自豪和感叹油然而生:从年产8万吨碳铵的小化肥厂一直做到今天年产超过500万吨的国家大型化肥生产企业,拥有世界一流的煤制尿素生产线。25年来,心连心销售收入由9400万元增长到98亿元;化肥总产能增长了100多倍;总资产由8890万元增加到132亿元;利税由1200多万元增加到9亿多元;员工由600多人增加到6000多人。

25年,心连心从一个县级化肥小厂,脱胎换骨,凤凰涅槃,渐次从2000多家化肥企业中脱颖而出,终于跻身为行业的佼佼者。

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

[责任编辑:胡坤华]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