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史国新倾情力作《大地之恋》(上)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生于激情岁月,传承奋斗精神1969年,中国土地贫瘠的历史和现状依然如故,亩产粮食只有三四百斤,“丰衣足食”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最大期盼,“缺吃少穿”的民

生于激情岁月,传承奋斗精神

1969年,中国土地贫瘠的历史和现状依然如故,亩产粮食只有三四百斤,“丰衣足食”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最大期盼,“缺吃少穿”的民族饥饿感,仍在中华大地很多地方游荡。

不要埋怨土地的无能,土地也是要吃饭的,那就是化肥。饥饿给人们上了生动一课,只有大量的生产化肥才是保证肚子饱腹的唯一途径。国家在紧巴巴地建了几个稍大的化肥厂之后,敞开门户,要在全国建2000个县级小化肥厂,以解燃眉之急。

心连心就在这个时候呱呱坠地了。

它初始的名字叫“新乡县七里营化肥厂”,以图借毛泽东曾视察这里和第一个人民公社的历史作为自己的坚强“后盾”。但它的孕育和出生是多么艰难和悲壮,让今天的人唏嘘不已又荡气回肠。

1969年,新乡县全县财政收入仅604万元,而建一个小化肥厂至少需要320万元,财政捉襟见肘显然力不能支。怎么办?50年前,政府和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党和政府有了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人民。

人民以博大的胸怀张开了双臂。全县的老百姓开始为化肥厂的诞生捐款,那是一个挣工分的年代,即使一个壮劳力一年也难有一百元收入。据史载:新乡县小冀公社西寺大队党支部书记刘长忠捐出建房款200多元,王湾大队一个老大娘捐出数次卖鸡蛋所得的20元,保安堤大队一妇女捐出私房钱40多元,分分角角,全县在很短时间内共捐出现金200多万元。

每一分钱都是如此珍贵,每一分钱都要花得尽善尽美。新乡县为了建化肥厂打了一场“人民战争”:大块公社组织800辆马车、架子车、独轮车从北站运石子、水泥,全县200多名木工、瓦工、铁匠齐聚工地,石灰组的民工在没有配发胶鞋的情况下,为了赶工期,跳到灰池里劳动,许多人的脚被石灰水烧满燎泡。今天的心连心董事长刘兴旭当时还在县中学读书,他清晰地记得,那段时间的星期天,学校组织他们从县砖瓦厂往化肥厂工地运砖。

与此同时,化肥厂设计组和设备购置组的人员正奔跑在全国各有关单位。那是计划经济年代,即使一个螺丝钉也要有国家计划,也要一年两年地排队等待。韩保林,当时的工程设计人员,受命前往南京化工设计院索求图纸,两眼一抹黑,一个人也不认,就拿了一张七里营公社的介绍信。南京设计院的同志说,我们省的设计还搞不完呢,再说,你们也没有计划。韩保林什么哀求话都说了,七里营是毛主席视察过的地方,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等等,均无效果。韩保林不说了,只是天天到设计院,比人家还正常地上下班,打水、扫地、抹桌子、晒图,凡是会干的、能干的都干,直到有一天人家拉住他的手说,别干了,我们同意了,可你还是要到省化工厅找熊总签个字。韩保林又到化工厅,又把毛主席和七里营的事说了一遍,熊总摇头,韩保林又开始给熊总抹桌子扫地,熊总还是不同意,韩保林干脆把旅馆也退了,扛着行李跟着熊总上下班,也不说话,也不影响人家吃喝拉撒睡,跟了一整天。熊总受不了了,说,把你的表拿过来吧。那一刻,韩保林直想哭。

当南京设计院把七里营化肥厂7套共100多斤的图纸全部做好的时候,韩保林在南京整整待了3个多月。那一天,南京下大雨,韩保林用雨衣包着图纸和设计院的同志告别。设计院的同志看着这个扫了3个多月地的工人师傅,竟有了一种留恋,他们把晒图机上的塑料罩取下来披在韩保林身上说,别让雨淋着,有事还来南京。

许许多多用钱也办不到的事情,心连心的前辈用忠诚、智慧、信念、执着办到了。在创业的那段日子里,那些前辈想尽办法节省每一分钱,有很多故事今天听来像天方夜谭,充满离奇又让人感动和悲怜。出差住澡堂、住茶社,甚至住火车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1984年,厂里的条件已好了许多,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流传下来。那一年,厂里的庞俊彦、陈克武、常继勇、王延增、王新堂到河北正定县学习一项新技术,临行前,他们打了半编织袋烧饼带上,在石家庄一个街边的小饭馆吃饭时,大厅里没有位置,几个人只好硬着头皮进了雅间,点了几个凉菜,服务员说热菜呢?没人说话。酒呢?还是没人说话。主食呢?就有人从编织袋里掏大饼,服务员一挑门帘生气地说,就没见过坐雅间带烧饼的。

像是很久远的故事,又像是昨天刚刚发生,心连心的前辈在最短的时间、最困难的条件下,建起了一个年产3000吨合成氨的小型氮肥厂。他们勇于奉献、大公无私、艰苦奋斗、坚韧不拔、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一种基因注入到一代代心连心人的血脉里。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给心连心的发展和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向新乡县人民致敬!

向心连心老一辈奋斗者致敬!

 

[责任编辑:胡坤华]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