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超万名机关党员干部驻村:探索基层建设新路
2015年08月10日 07:27
来源:河南日报
编者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2010年7月以来,省委作出了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软、穷、乱”村任第一书记的重大决策。五年来,我省驻村第一书记工
编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2010年7月以来,省委作出了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软、穷、乱”村任第一书记的重大决策。五年来,我省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谋划实:省、市、县出台保障政策,让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工作实:14672名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甘于奉献,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效果实:70%以上的派驻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级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实践证明,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已成为我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成功模式,为加强基层建设和社会治理探索了新路子。
□本报记者 冯芸尹江勇
在陕县宽坪村,整洁平坦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前,村民出行不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在商水县刘井村,村民再也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企业就可以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
……
在我省,还有许多和宽坪村、刘井村一样昔日的贫困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缘自驻村第一书记的到来。
2010年7月以来,省委着眼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决定从省、市、县三级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五年来,14672名机关党员干部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群众的期望,来到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经济落后贫困村、村务管理混乱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五年来,从机关干部变成一个村的“班长”,从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第一书记们用埋头实干和过硬作风,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拥护。
着眼双基“第一书记”下村来
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的河南,一方面要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另一方面,河南农村人口多、农业底子薄、发展水平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焦点都在农村。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全省还有一部分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务村务管理混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矛盾问题较为突出,影响全省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省委对此高度重视,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把选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作为夯实农村基层基础的一件大事来抓。省委书记郭庚茂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第一书记派到党组织薄弱的困难村,帮助健全村级组织,形成自我管理发展能力。
按照省委要求,省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选派机关党员干部驻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同时,各省辖市、县也结合各自实际同步开展了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五年来,省、市、县三级共选派了14672名机关党员干部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派驻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1.9%。
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破除了原有行政体制、固有机制的界限,引导各级机关优秀人才直接入驻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带领派驻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示范推动作用,在一些重要领域探索经验、取得成绩。同时,引导各级各部门目光向下、重心下移、精力下沉,通过上下互动,部门联动,激活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各种因子,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拓展农村发展空间,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根治“三症”带来农村发展巨变
第一书记派驻的重点,是在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村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后进村。入村后,第一书记们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解决突出问题,改变落后面貌。
突出治“软”——
第一书记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首位,通过抓班子、抓队伍、抓民主管理,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内乡县庞集村原本是管理混乱村、省级贫困村,第一书记周建奎驻村后,着力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带领“两委”班子积极发展经济,使该村重新焕发了生机,庞集村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市、县先进村。
统计显示,在派驻的2998个软弱涣散村中,有2593个得到转化提升;“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75%以上,944个派驻村党支部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今日看点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