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河南“十二五”:转方式激发农业新活力
2015年12月10日 14:27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卢松
农业向好,全局主动。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农业搞好了,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就有了底气。 “十二五”时期,我省农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省粮食产量连年增产,连续4年总产稳定在11
由一产独秀向三产融合转变
今年秋收,滑县种粮大户老黄流转的50多亩玉米喜获丰收,亩均产量达1500斤。但老黄却高兴不起来,今年玉米价格下降约三成左右,每亩地少卖四五百块钱。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粮食价格下跌,主要是国内粮食价格没有竞争力,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粮食供求总量平衡与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的矛盾,亟须调整、重构。
农业结构调整并非小事。往小说,关系着农民一家一户的收入;往大说,关系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前提下进行。”省农业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闫岳峰说。
我省有1亿多亩耕地,正在以每年900万亩的建设速度,力争到2020年建设完善6000多万亩高产、高效的永久性高标准粮田,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省农业结构调整腾挪出更大的空间。
近年来,我省科学规划农业结构调整“路线图”,稳步推进农业结构更加合理、协调。粮食生产核心区内,加快建设高标准粮田,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提高种粮效益;一些具有传统优势的区域,发展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建立现代化生产基地;在城市周边,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打造城市的“菜篮子”和“后花园”。
从去年开始,我省把都市生态农业列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工程”之一,首次从省级层面进行“顶层设计”,逐渐在全省铺开。
郑州市每年通过举办具有浓郁农业特色的新郑大枣节、雁鸣湖大闸蟹节、中牟农业嘉年华等活动,吸引市民走进农村、体验农业、传承农耕文化,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红红火火。今年前三季度接待1406万人次,营业收入1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
“农村美丽有风景,农业好玩有魅力,农民小康有效益。”郑州市副市长杨福平说,都市生态农业使产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市民休闲旅游放松了心情,农民腰包也“鼓”了起来。
不仅是郑州市,在全省各地,城市周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周围等重点区域,都市生态农业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兴起,逐渐形成了以旅助农、以农支旅、城乡互动、三产融合的新局面。
方式转变天地宽,结构调整路径明。可以预见,到“十三五”期间,我省农业发展的结构将更加合理,现代农业的步伐将迈得更大,农民群众将会分享到更多发展“红利”。
专家点评:让古老产业焕发青春
□信阳农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光生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让古老的农业产业成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既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米袋子”、“菜篮子”和“油瓶子”所需,又能让农民朋友的“钱袋子”鼓起来,是全国上下都在探讨的一个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省从实际出发,在发挥农业生产优势的同时,积极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寻思路、找答案。通过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努力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好形势。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处于转折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关系、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式、农村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我省要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用城市的理念抓农村,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将“互联网+”、“生态+”等新理念引入生产经营活动,创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走出一条集约、高效、优质、可持续的发展路子,为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农业稳,百业稳;农业兴,百业兴。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而且会越来越重要,只要紧紧抓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条鲜明主线,古老的农业必会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
相关专题: 豫未来 开新局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今日看点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