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餐饮行业寒冬的论调愈演愈烈 传统餐饮将死?
2015年08月22日 09:36
来源:河南商报
林红涛和华豫川的老总高宝成一样,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实际上,餐厅存在的理由就是满足顾客的需求,你能满足顾客的需求越多,你的竞争力就越强。华豫川看透餐饮走势,客户群定位非常准确,“来华豫川就餐的,大部分是有商务接待需求的中产阶级,他们有消费能力。
“郑州餐企寒潮来袭”、“餐饮门店迎来倒闭潮”、“传统餐饮已死,缓期五年执行”……炎热的三伏天里,郑州餐饮界人士却在一片唱衰声中,如历寒冬。
各界“唱衰声起”,郑州餐饮真的陷入危机了吗?
【大势】
餐企悬崖百丈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关于餐饮行业的寒冬论调,自2012年“国八条”之后开始,愈演愈烈。从高端餐饮遇冷,到中端餐饮混战,再到全民抢滩大众餐饮,起于高端餐饮的所谓“寒潮”,正逐步向大众餐饮传导。
但吊诡的是,在餐饮一片喊冷声中,整个餐饮行业的高速增长仍在继续,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餐饮7月份增速高达12.2%。
一边是市场蛋糕不断增大,一边却是无数餐企叫苦连天,原因何在?
一位资深餐饮人的反思也许能点醒很多人,“过去城市人口飞速发展,供不应求,现在大家一窝蜂杀进餐饮,导致供求关系瞬间转换。以前供不应求,生意太好做,很多餐企误以为自己情况不错,而忽略了在产品、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提升。如今,形势突然转换,一下进入供过于求时代,如果餐企不迅速转变,一定会越走越难,直至被淘汰出局。”
【破局】
寒冬仍有花枝俏
“不是市场不好,而是我们做得太差。”连日来,河南商报记者对多家餐企的探访,也印证了这一论断。
因为在无数生意萧条餐厅中,河南商报记者却发现了很多常青型、人气型餐厅。
这些餐厅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家高手千锤百炼锻造出来的品质店,如华豫川,生意经久不衰,25年仅开5家店,店店宾客满门;如曼玉融合餐厅,3年开3家店,顾客排队有时候排到下午三四点;还有紫苏餐厅,以“匠心”立店,10个月把营业额从4000元做到了4万元。
另一种是外家高手妙手生花经营出来的新业态,如瓦库,茶餐融合成就奇迹,每天五轮生意,1400平方米的店,营业额高达4万多元;如锤子火吧,晚上10点前是饭店,火锅、烤鱼、凉菜,吃什么有什么,10点后变身酒吧,撸串、嗨酒,想干什么干什么,这样一家店,在选址极不理想的情况下,硬是用8个月时间把营业额从2000多元做到2万元;还有小小河边鱼,这家有最接地气之誉的“乡村鲜鱼馆”,不仅开一家火一家,而且还救活了好多家经营困难的店铺,被不少店主戏称为“救命鱼”……
都说传统餐饮将死,他们集体说NO。
1
【曼玉融合餐厅】
风华绝代张曼玉
无风味、不成活,追求极致
曼玉融合餐厅总经理林红涛最近自己写词、配音、执导拍摄了一部曼玉融合餐厅的片子,里面有一句话,大意为:看到顾客需求不断被满足,是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林红涛和华豫川的老总高宝成一样,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实际上,餐厅存在的理由就是满足顾客的需求,你能满足顾客的需求越多,你的竞争力就越强。”
“而顾客的需求千差万别,你必须不断地了解这些需求,并用一个个细节去满足这些需求。曼玉一步步这样走下来,生意也就越来越好。”林红涛说。
林红涛给河南商报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铁板牛排,所有餐饮店铁板下面用的都是木托,但木托易沾油,时间长了很油腻,容易给顾客带来不适感。然而,无论国内知名餐饮还是国外大牌餐饮,大家的木托都这样,尽管有不适感,但顾客也不会提什么意见。
大家都这样,顾客没意见,就不解决了吗?曼玉没有这样,为此,他们经过无数次内部讨论、研究、试验,最后终于想出了办法。现在到曼玉吃铁板牛排,你不会见到油腻腻的木托了。
采访中,林红涛一半以上时间都在聊曼玉的各种细节,比如菜品的新鲜,曼玉的新鲜不是一个词,是分开的,鲜是曼玉产品的命根,而新又是鲜的前提,“曼玉的每个菜品都有一个保鲜时间标准,过了这个保鲜时间,必须倒掉。”
林红涛还谈到了餐具的设计,传统中餐菜品多、餐具也多,曼玉在做万象城店时,花了4个月时间设计适合曼玉餐厅的餐具,“要考虑重量、保温、易碎、是否适合洗碗机等十几个要素,最终我们定下来七种餐具。”
说起曼玉,林红涛像在谈论一件艺术品,而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曼玉只想尽量让顾客感觉到舒服,但又不刻意追求让顾客知道舒服在哪里,这就是曼玉想要的风味,“一家餐厅,有值得让人迷恋的风味,是活下去的基本要求。”
寸土寸金的购物中心里,曼玉融合餐厅在下午三四点依然有顾客排队等餐。或许正如风华绝代的张曼玉一样,曼玉融合餐厅有令人迷恋的风味。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今日看点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