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美食

盘点那些舌尖上的中国那些“高颜值”点心


来源:华龙网

《舌尖上的中国3》正在热播,舌尖系列以美食记录中国,不仅讲述了一个个温情的美食故事,更是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的时代缩影。第六集“酥”,讲述了中国人饮食生活中最为温情的部分——点心。

原标题:盘点那些舌尖上的中国点心

《舌尖上的中国3》正在热播,舌尖系列以美食记录中国,不仅讲述了一个个温情的美食故事,更是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的时代缩影。第六集“酥”,讲述了中国人饮食生活中最为温情的部分——点心。

“酥”讲的是中国点心。北方的小麦,南方的水稻,不同的食材构成了别致的中国点心。在一些人的观念里,精致的糕点都是国外的,而《舌尖上的中国3》用我们熟悉的镜头语言,带我们走进了中国的原创点心世界,同样惊艳。

中国点心大多与历史相连,与民俗相通。每一种点心里,都凝聚着一方人的情怀,寄托着一方人独特的心思,很多时候,吃到嘴里的已经不仅仅是美食。

山东各色花式面点,人们叫做大馒头,面香又有嚼劲,朴实的称呼里却有着最质朴的情感。蒸一锅豪气冲天、壮硕实在的大馒头,瞬间便有了童年的味道,爱的味道,团圆的味道。

民间有谚语:十五的元宵,端午粽,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糕……不同的节日里有着不同的点心。

对很多地方来说,重阳糕是重阳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重阳做糕,百事皆高”,软软糯糯的糕团,带着糯米特有的香味,是老人喜欢的点心,也蕴含对老人最诚挚的祝愿。

徽州独有的嵌字豆糖,豆味儿、芝麻味儿和微甜的糖味儿让人唇齿留香,而它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每块糖中,都蕴藏着一个吉祥如意的汉字,糖中有字,字里含意,意间带甜。

同样在古徽州,还流传一种极具特色的点心——渔亭糕,颜色似徽派建筑粉墙黛瓦,形肖徽州雕刻精彩纷呈,有人称其为“能吃的徽州石雕”,渔亭糕上不同的图案也有不同的寓意。

从宫廷点心到广式点心,从北方的大馒头到南方的特色酥糕,点心由北往南,愈发精巧雅致。但不曾改变的却是其中的用心。一代代中国人用心赋予食物以灵性,他们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植根华夏民族内心深处的情怀,凝聚在食物中,做出了最精彩的点心。正如《舌尖上的中国3》最后所言:它们有名有姓有身形,有风骨,有魂魄。这是食物,也是信物。

[责任编辑:魏新沛]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