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九三阅兵先睹为快 驻豫铁军英雄连震撼登场


来源:河南商报

练蒙蒙说,驾驶战车通过天安门时,他能打开舱盖,升起座椅,露出来脸,但两眼必须时刻紧盯战车显示屏。轮式装甲突击车方队战车由济南军区“猛虎师”官兵驾驭,领队的是陆军某集团军副政治委员刘法峰少将。

九三阅兵先睹为快驻豫铁军英雄连震撼登场

训练中的刘华斌(右一)

九三阅兵先睹为快驻豫铁军英雄连震撼登场

作为阅兵教练员,刘建(中)以其拼命作风被称为“铁血教头”

编者按

举世瞩目的时刻即将到来,他们将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他们是中国军人,他们是人民的儿子,荣耀与坚持在此共鸣。我们的战士,铁骨铮铮,也柔情似水。

今日,《河南商报》推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特别报道,为您呈现这群可爱的人的故事。

河南商报记者胡巨阳高瞻展王杰

这一次大阅兵,海军陆战队首次组建了两栖突击车方队,素有“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美誉的海军陆战队某旅中,就有不少河南籍精兵。

今天,河南商报记者走到他们身边,讲述他们的故事。

人物刘建

来自河南焦作,今年24岁,当兵7年,两次参加阅兵。身为此次阅兵的一名教练员,外号“铁血教头”。

带伤上阵的“铁血教头”

在陆战队两栖突击车方队,刘建话不多,却有一句口头禅——我真是服了你们!一听到这句话,不少队员都咂舌:教练的标准也太高了!

2009年参加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刘建还是一名新兵。这次阅兵,他的身份是教练员。

为了打好基础,别人拉“五线”,他拉“六线”:帽檐、鼻尖、下颌、胸、枪、脚尖都必须一条线。钢盔顶碗,还得放上一颗珠子;站军姿、摆头、眼神,每一个细节他都严格要求,甚至连喊口令时的口形,都力求完美。

付出就有收获。6月初,在单人单排面考核中,刘建负责的第一排面在27个装备方队中一举获得总体第二的好成绩,个人也被表彰为“阅兵优秀教练员”。

“说实话,真没见过对自己这么狠的!”方队基准兵曹继东如此评价刘建。

其实,刘建是咬着牙带伤训练。2013年年终考核前夕,在一次400米通用障碍训练中,刘建的左膝盖不小心扭了一下,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

出院后,刘建被鉴定为“七级伤残”,至今还没有好利索。

“哪怕是腿废了,我也要走过天安门”

方队进驻北京阅兵村后,上级要求各方队增加地面受阅人员。那天晚上,刘建失眠了,满脑子都是2009年那次阅兵。他多想再一次走过天安门,但自己的腿……

“哪怕是腿废了,我也要再一次走过天安门!”又做教练员又做队员,刘建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但随着站立时间越来越长,左腿也痛得更厉害。

“大家都知道你腿有伤,干吗还这么拼?”看着刘建左膝盖的伤疤,军医黄河颂很不解。

“之前对别人那么狠,轮到自己却做不好,岂不是被兄弟们笑话。”刘建淡然一笑,“快了,等到9月3日那一天,看到咱们一流的表现,老百姓一定会对我们的国防更放心!”

2

人物刘华斌

来自河南新蔡,今年26岁,出身塔沟武校,入选河南省散打队,还在家乡开了武馆,曾被外国士兵赞为“功夫大师”。

“武林高手”成部队尖兵

参军之前,刘华斌已是小有名气的散打教头。曾在塔沟武校苦练7年的他,2010年拿下河南省青少年武术散打70公斤级冠军,同年入选河南省散打队。

然而,次年,听说海军陆战队招兵,他放下热爱的散打运动和在家乡开办的武校,毅然从军。

如果说海军陆战队是一把“尖刀”,那两栖侦察兵则是“尖刀上的刀尖”,攀登、跳伞、潜水、武装泅渡样样精通,选拔也非常严格。

凭借娴熟的功夫,刘华斌不但留了下来,还成为分队的格斗“教头”,把功夫与军体拳相结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格斗技巧。

抢滩登陆演习、远航战备巡逻、“海上联合—2013”中俄联合军演……从军4年,刘华斌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演习,而且表现不俗。

去年10月,刘华斌随队与坦桑尼亚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在联训开幕式上,他凭借一套娴熟的功夫技压全场,被坦方官兵赞为“功夫大师”。

去年年底,他被评为旅“十佳刀锋战士”,并被授予象征陆战队员最高荣誉的“火蓝匕首”。

“我在家是老大,得为弟弟做出表率”

明天,刘华斌所在的海军陆战队两栖突击车方队将作为第二方队驶过天安门。

这个消息让刘华斌老家新蔡县宋岗乡王寨村沸腾了,乡亲们告诉他:“那一天大家什么都不干,就守着电视机看阅兵,等你出现。”

为了给父老乡亲展现最完美的军姿,今年过完年,他和战友们就开始训练,夏天的北京酷热难耐,他们穿着新式受阅军服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

“我在家里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我得为他做出表率!”刘华斌说。

3

人物练蒙蒙

来自河南永城,接到参加阅兵的消息,正休婚假的他告别妻子回到部队。已错过2009年国庆阅兵,他不想军旅生涯再有遗憾。

为阅兵他放弃新婚旅行

今年2月底,接到部队参加阅兵的消息时,练蒙蒙的婚假还有十多天没休完。他曾计划带妻子去西安、海南,来一场结婚旅行。

当兵期间,一年只能休一次假,为了这趟新婚旅行,他谋划了好久,妻子也向单位请了长假,就等着出发。

可是,若不参加阅兵,他心里的遗憾总挥之不去:错过了2009年国庆阅兵,此次不去,明年12月退伍了,就永远不会再有驾驶战车驶过天安门的机会了。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没想到妻子爽快地同意了,还通情达理地说:“作为一名军人,能参与一次这么大型的活动,军旅生涯也就圆满了。”

在明天的阅兵分列式中,练蒙蒙将驾驶一辆新型两栖突击车驶上长安街。方队将形成几个排面驶过天安门,每个排面的车头必须形成一条直线,误差不能超过5厘米。

“要达到这样的整齐划一,即使是几辆小汽车也难以做到,对于战车来说更难,深踩一脚油门战车就跑了出去,浅踩一脚油门车辆又会被落下。”他说,为了克服这些障碍,他们要先经过单车练习,在匀速状态下,以1分12秒的时间通过200米的距离,随后再两车联训、三车联训直至加到四车。

“能出现在这样的场合,我已很满足”

突击车驾驶员不仅要负责驾驶,还担负着保养、维修的重任,参加阅兵,车辆不能有一丁点儿闪失。

练蒙蒙说,驾驶战车通过天安门时,他能打开舱盖,升起座椅,露出来脸,但两眼必须时刻紧盯战车显示屏。车长和炮手能向首长敬礼,他却连扭头看一眼都不行,“虽说是个遗憾,但能出现在这样的场合,我已经很满足了。”

九三阅兵先睹为快驻豫铁军英雄连震撼登场

“刘老庄连”受阅部队方阵,正在进行训练

九三阅兵先睹为快驻豫铁军英雄连震撼登场

九三阅兵先睹为快驻豫铁军英雄连震撼登场

济南军区常驻河南的某集团军,是一支有着优良传统的部队,早年叶挺独立团时期锻造的“铁军精神”更是延续至今。

如今在阅兵村,他们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河南商报记者今日带您一探究竟。

【“猛虎之师”】

驾轮式战车通过天安门

此次阅兵,轮式装甲突击车是第一个通过天安门的轮式战车。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水陆两栖突击装备,是陆军快速反应的主要突击力量,用于实施快速部署、地域夺控和地面突击,摧毁敌装甲目标、野战防御工事,杀伤敌有生力量。

轮式装甲突击车方队战车由济南军区“猛虎师”官兵驾驭,领队的是陆军某集团军副政治委员刘法峰少将。

这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卓越功勋的英雄部队,素以敢打硬仗、善啃硬骨头著称,先后参加了平型关、百团大战、辽沈、平津、衡宝、抗美援朝、甘青藏平叛、中印、中越边境反击作战等著名战役,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特别是在衡宝战役中,面对4倍之敌,一举歼灭白崇禧“钢七军”主力,被授予“猛虎扑羊群”锦旗一面,“猛虎之师”由此得名。

【“铁甲神医”】

和装甲车打了29年交道

走在路上,当看到一颗2毫米的螺丝时,很多人都不会放在心上。可某型突击车方队总教练赵治平,却在38℃的高温下,和这颗螺丝较了两个小时的劲。

发现水泥地板上的这颗螺丝后,赵治平找来一个维修底盘用的躺车,钻进车底,逐个车辆排查。38℃的高温,很快让赵治平的身上像水洗过一样。两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在一辆战车的减震器上发现少了一颗螺丝。

“那颗螺丝实际上无关紧要,可战车开上训练场,必须确保零失误,做到万无一失。”像赵治平一样,阅兵村担负修理任务的修理工们始终在追求着极致:任何时候都要确保战车问题归零,哪儿都不能出问题。

赵宗刚是方队的“宝贝”,一级军士长,从军29年,和装甲车打了29年的交道,被誉为“铁甲神医”。可老赵依旧不敢大意,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带着修理工过筛子一样,把战车里成千上万个电路插头、管线接头的位置、功能都摸得一清二楚。

问题必须解决在正式阅兵之前,预防故障隐患往往比应急修理更关键。赵宗刚带领大家拿出了三大类120个防抛锚措施,制订出装备检查、保养一系列标准流程。据统计,进入阅兵村以来,他带领战友共排除各类机械故障450余台次,自制维修器材、工具达40余种,节约经费50余万元。

【“刘老庄连”】

它就是“铁军”的代名词

“刘老庄连”,前身为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1943年,为掩护党政机关转移,该连在淮北刘老庄地区与3000多名日伪军展开激战,最终,寡不敌众,全连82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战后,该连被命名为“刘老庄连”。八路军总司令朱德高度评价,“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刘老庄连”所在的铁军师,历史光荣、传统厚重,前身为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和秋收起义部分武装力量组成的红四军主力,是毛泽东和朱德亲自缔造的、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是军旗升起、军魂发源的地方。

长期革命实践中,该师所属各部所向披靡、战功卓著,历经战斗3000余次,素以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能打胜仗著称。北伐中赢得“铁军”美名。这一次,铁军又来了,只不过任务有所不同,是作为英模单位代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铁腰杆”】

高温下每天能流10斤汗

驾驶舱里,戴着工作帽的驾驶员明金山感到自己耳罩里的水已经满了,这意味着耳朵被泡在近40℃的汗水里,至少已经两个小时。

那种感觉“一言难尽”,这是阅兵训练场上的常态,喝不完的水,流不尽的汗。后来,大家学聪明了,把饮料的吸管剪下一截,塞在工作帽的棉垫下导汗。于是训练场上有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个人耳朵上就像装了一个小型水龙头,不间断、滴答地流着汗水。

有人做过统计,酷热的天气下,受阅战士每天要喝近15斤水,流10斤汗。

出汗多了,容易脱水中暑,更影响训练。于是,大家想出了各种奇招妙招来降温防暑。

每天训练前,都要口服藿香正气水,衣服兜里必须揣着仁丹、风油精等防暑药品。乘员李浪说:“发给每个人的藿香正气水必须喝,医务人员会盯着我们喝下的。”

赶上高温天气,为了给训练的队员们降温,军医杜冬生和卫生员贺竹谋有了一个新任务,带上喷雾器,定时向大家身上洒水降温。

汗水浇铸了受阅官兵铁一样的腰杆。几个月的训练,所有受阅官兵做到了两个小时军姿“一动不动”,40秒内眼睛一眨不眨。

【“阅兵脸”】

那是刻在脸上的光荣印记

“瞧,对面走来的定是修理工,脖子黝黑,旁边那个是个乘员,脸上有钢盔印子。”在阅兵村,各个岗位分工不同,分辨官兵岗位的最好办法就是“刷脸”。

就像是工厂流水线里生产出来的一样,所有受阅官兵的脸都差不多,钢盔顶部遮住的部分,白得耀眼,黝黑的脸上,钢盔带子勒出来的印子,把整个脸庞划分为3个区域。

起初,发现自己脸上一道道勒痕时,驾驶员贺国光心中忐忑不安,阅兵结束后,他和相恋6年的未婚妻将举办婚礼,现在这样怎么在婚礼上露脸啊!

贺国光的婚礼原本是要在今年的5月1日举办的,可当接到要他参加阅兵的命令时,贺国光和未婚妻一商量果断决定推迟婚礼。

很快,贺国光发现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身边的战友都有这样的“阅兵脸”,当大家对着镜子时,眼睛里流露的是自豪,这独一无二的“阅兵脸”不是谁都能有的!

周末和未婚妻打电话时,讨论起了“阅兵脸”,未婚妻先是银铃般的一阵笑,接下来的一句话让贺国光心潮涌动:“你这样的脸庞出现在婚礼上,只会为我们的婚礼增辉,那是你们刻在脸上的光荣印记啊!”

[责任编辑:王聪儿]

标签:铁军 轮式战车 八路军总司令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看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