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郑州女医生玉树地震中接生73个娃 仍常联系孩子家长


来源:大河报

阅读提示|在解放军153中心医院妇产科,张红娟是一面“金字招牌”,很多患者慕名而来,他们称她为“当代的林巧稚”。

今年5月下旬,四名来自玉树被张红娟救助的孩子和家长一起到医院看望张红娟。

□记者李晓敏通讯员李文龙文记者平伟实习生高阳摄影

阅读提示|在解放军153中心医院妇产科,张红娟是一面“金字招牌”,很多患者慕名而来,他们称她为“当代的林巧稚”。

而在青海玉树73个孩子口中,张红娟是“妈妈格桑拉”,他们很爱她,而她也时刻牵挂着他们。而格桑花在藏族乡亲眼里被视为象征着爱、幸福和吉祥的圣洁之花。

最近几天,张红娟心里一直在盘算:下半年再赴玉树,去看看她的“玉树娃”。

温暖|4个玉树娃赴郑看“妈妈”

6月4日早上7点多,解放军153中心医院(东院区)妇产科病房内,主任张红娟换好工作服,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天,不是她的坐诊时间,上午只有两台手术,这在张红娟看来,是比较轻松的一天。不过,在记者眼中,张红娟依然像个小“陀螺”。

8点多开始查房,间隙,不时有一些患者慕名赶到病区,找张红娟看病。一天忙碌的工作结束后,张红娟会掏出手机,翻看照片,里面,是4个青海玉树宝宝,前一段时间,他们在爸妈的陪伴下,专程赶到郑州,来看望“汉族妈妈”。

“这是拉秀军玉,是当时接生的第一个宝宝,这个是巴桑永吉……”指着孩子们的照片,张红娟如数家珍。当她翻到一个小男孩的照片时,张红娟停顿了一下,“这个是青梅多丁,孩子眼睛不好。”张红娟说,经过诊断,多丁被确诊为“先天性眼球震颤”,目前暂时保守治疗,端午节前,四个孩子返回玉树,张红娟给孩子买了许多玩具和衣服,而她所在的153医院眼科主任还送给多丁一台弱视治疗机。

情缘|62个昼夜接生73个宝宝

事实上,除了这4个宝宝,张红娟还有69个“玉树娃”。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作为一名“军医”,张红娟第一时间跟随野战方舱医院赶到了灾区,成为了方舱医院中唯一一名妇产科医生。

塔拉是当时张红娟接诊的第一个孕妇。

“当时她早过了预产期,母婴随时都有危险,但由于听不懂汉语,情绪极不稳定。”看见此情况,张红娟很着急,她忍着高原反应,想方设法与塔拉交流,最终,6小时后,塔拉生下一个健康男婴。

当张红娟把孩子捧到塔拉和她家人面前时,塔拉的丈夫激动得一个劲地鞠躬致谢,还执意请张红娟给孩子起名字。“叫军玉咋样?”张红娟解释,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解放军救援玉树,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情相依。

小军玉在方舱医院顺利出生的消息传开后,玉树州方圆几百公里的孕妇慕名而来。之后,连续超负荷工作62个昼夜后,张红娟共接诊患者2000多例,创下接生73个“玉树宝宝”无一死亡、做妇科手术27例无一感染的奇迹,被灾区群众誉为“天使妈妈”、“高原格桑花”。

牵挂|下半年,她还要去看她的“玉树娃”

回到郑州后,张红娟心里一直挂念这些孩子,经常给能联系上的几个孩子家长打电话。

求永桑周是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不到5斤重,张红娟就经常打电话给小桑周的妈妈,传授育儿和护理知识。

2011年,玉树地震一周年之际,张红娟主动申请随医院医疗队到玉树回访。这次她找到了7个“玉树娃”。

2012年5月,张红娟第二次回访玉树。当见到身体瘦弱、正因为肺炎打点滴的求永桑周时,张红娟一下子落泪了。“由于营养不良,他的各项发育指标都落后于同龄孩子。”后经过家人同意,张红娟将求永桑周带回了家,精心照顾一个月后,小桑周身体的各项指标很快恢复正常。小桑周的父母很感动,坚持让儿子认张红娟为“汉族妈妈”。

扎西文毛、文青占斗、巴桑永吉……至2012年时,张红娟仅找到17名当年她接生的“玉树宝宝”。

截至目前,张红娟找到了33名“玉树宝宝”,为他们进行体检,帮助建立健康档案。而每逢重大节日时,张红娟还给孩子们寄去衣服和玩具。昨天,在电话中,张红娟告诉记者,下半年,她还要去玉树,去看看她的那些宝贝。

 心愿|将健康医疗知识带给藏族同胞

“孩子们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愿望,也是我最高兴的事。”只要谈到她的“玉树宝宝”,张红娟总有说不完的话。

“爬到你的肩上,能说悄悄话。依在你的怀里,就到了家……”每次听到《妈妈格桑拉》这首歌,张红娟脑海中会忍不住想起这些孩子。

不过,张红娟也有一个小小的遗憾。“还有40个孩子没联系上,不知道他们的健康状况如何。”张红娟说。

除此以外,张红娟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向藏族同胞们普及健康知识尤其是围保知识。

对于张红娟的这种“济弱善心”,153医院妇产科护士长王路一点都不稀奇,“平时在病区里,张医生对病人也是这样。”王路记得很清楚,有一个病号,患了癌症,但由于经济拮据,手术后化疗没多久,竟放弃治疗悄悄回家。得知情况后,张红娟专门登门拜访,将病人从家里重新带回医院,并替她向医院申请减免费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患者称张红娟为“最善良的医生”、“当代的林巧稚”。

昨天下午两点多,虽然还没到上班时间,张红娟又已经赶到了病区。那里,许多患者正在等着她。

相关专题: 老家在河南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聪儿]

标签:玉树 孩子 接生73个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看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