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大家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
2019年04月29日 11:37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冯友兰哲学思想中宝贵的部分是他的“人生境界说”
冯友兰,字芝生,生于光绪,长于民国,成于共和,死于世纪之末。他著述恢弘,影响深远,他的一生波澜曲折,可谓是中国近代史、哲学史,以及思想史变迁的缩影。
作为中国哲学史大家,他的论述起于先秦诸子甚至之前,终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号称“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
中国传统学术中并没有哲学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本身就是冯友兰这一批二十世纪之初的新生代文化精英从西方引进的概念,并以西方哲学的框架和方法论来整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哲学成分。
哲学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哲学家无法回避的问题。从逍遥游到苏东坡,中国思想家素来有着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但多以文学化的抒情方式来表达,缺乏清晰的逻辑层次。冯友兰的表述则清晰朴实,令人耳目一新。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冯友兰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是他的“人生四重境界”说——“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相比于冯友兰高屋建瓴的人生四境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似乎更加唯物主义。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如果勉强将两者对应的话,其中,马斯洛需求的前两项,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属于最低层面的自然境界,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属于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而只有充分实现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才有可能进入天地境界。(凌琪)
[责任编辑:赵旭燕]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网罗天下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