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地方

孟州市民政局“造血式”扶贫:“产业+就业”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这几年,孟州市赵和镇西庄村的“产业+就业”扶贫模式很火。该村的帮扶单位孟州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实践“造血式”扶贫,引导贫困户将种植业发展成致富产业,同时发挥

这几年,孟州市赵和镇西庄村的“产业+就业”扶贫模式很火。该村的帮扶单位孟州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实践“造血式”扶贫,引导贫困户将种植业发展成致富产业,同时发挥就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1月2日上午,村里的贫困户赵伟伟和几个帮他家打零工的村民正在菜地里干活。“今年的蒜苗行情不错,春节前价格还会涨!”赵伟伟说。这个35岁的汉子精神劲儿十足,脸上洋溢着自信。   

“这两年,我们家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种了几亩菜地,一年收入五六万元,比去外边打工挣钱多,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赵伟伟说。   

赵伟伟一家6口人,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前些年,他一直外出打工,赚钱养家。后来,父母年龄大了需要人照顾,赵伟伟便在家务农,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拮据。由于家庭负担重,缺乏技术和资金,赵伟伟家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孟州市民政局帮扶工作队入驻西庄村。这个地处丘陵地带的偏僻村庄里,满是破败的泥砖房和荒芜的杂草堆,全村120户452人,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贫困户有45户183人。   

“等靠要解决不了贫困户的长远问题,让他们树立自信,自我‘造血’,才是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关键。”帮扶工作队队长党孟军说。在村里实地走访之后,帮扶工作队将扶贫工作的重点落在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上。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党孟军带领队员们一次次到贫困户家里讲政策、鼓干劲,引导他们发展产业,主动就业,实现自我“造血”。   

年轻的赵伟伟是该村第一批被激发的贫困户创业者。2016年春天,在帮扶工作队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和村里的5户贫困户都开始种植蔬菜。尝到甜头后,赵伟伟又在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将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了8亩,不仅自家实现了脱贫“摘帽”,还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在蔬菜地里打零工实现增收。   

55岁的李同运家是贫困户,老母亲常年需要人照顾,儿子出车祸花去了家里全部的积蓄,一家4口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帮扶工作队到村里后,为其儿子看病申请了救助。政府的救助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让李同运一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李同运主动找到帮扶工作队,想在村里的蔬菜籽繁育基地承包土地,发展菜籽繁育。帮扶工作队对他的想法表示大力支持,不仅帮他申请了贴息贷款,还找来种植专家对他进行技术指导。帮扶工作队还积极联系济源的蔬菜籽收购公司,对口收购该村农户种植的蔬菜籽,解了村民的销售之忧。   

如今,在西庄村有7户像李同运这样发展蔬菜籽繁育的贫困户,他们每亩地的种植收入达到3500元,由此实现了脱贫致富。   

在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实现增收的同时,帮扶工作队还将目光放在促进贫困户的稳定就业上。在帮扶工作队的鼓励和帮助下,贫困户胡长太、刘九会外出务工,月收入6000余元,实现了就业一个人、脱贫一家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促进贫困户自我“造血”,帮扶工作队多次组织西庄村贫困劳动力参加免费的技能培训,并介绍他们到河南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济源富士康公司等企业工作。目前,西庄村已有20余户贫困家庭的劳动力实现了稳定就业,保证了家庭的持续增收。(供稿:王秋生 王颖)

[责任编辑:赵旭燕]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