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高建军:破解千年古城转型难题 开封将以“新”出彩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历史上,开封有着“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如今开封通过郑汴一体化、自贸区建设、“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三块地”改革等深入推进,在

历史上,开封有着“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如今开封通过郑汴一体化、自贸区建设、“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三块地”改革等深入推进,在以“古”闻名的基础上正不断焕发新的光彩。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古城开封以“新”出彩。

有多地执政履历的高建军,以严谨和务实闻名,面对媒体的采访,各种政策熟稔于心,一幅开封市改革发展的蓝图在话语之间徐徐展开。

面对开封市这座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的古城,他充满了感情与信心。他说,放眼千年古城提质和农业大市转型的综合性难题,开封市决定从“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入手,破解“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粮食怎么保”以及城乡如何融合发展的问题。

在此次全国两会上,高建军还提出抓住历史机遇,申建自由贸易港等建议。

争取更多先行先试机会,希望为全国的“三块地”改革提供河南样本

初到开封市上任市长,高建军就马不停蹄地考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三块地”改革被高建军作为突破点,主要基于他对开封市文化旅游名城、农业大市急需通过提质振兴发展的深刻认识,也源于其对开封及域内县城深度转型的深度思考。

高建军告诉媒体,目前河南省正在开封市试点推进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农村耕地和乡村集体建设用地等“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力求通过改革激活土地资源要素活力。“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他建议,从国家层面给予河南省“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的相关法规政策支持,鼓励河南先行先试。

在他看来,“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对于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农业大市的开封而言,尤为重要。

河南省委省政府为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于2016年12月22日正式印发《关于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意见》,开展百城提质工程。

开封市百城提质面临的问题比较特殊,既要做好城市质量的提升和形象改善,又必须兼顾城市中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开封市的历史文化遗存大都集中在长14.4公里城墙围合的13平方公里多的古城区域内,这是国内很多城市都极少面临的新课题。

而放眼开封市下属的几个县,农业经济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要提升这些县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质量,在当前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条件下,“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成了无法绕过的重要一环。

精细统筹整理出来的富余土地,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也将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地和发展特色经济提供空间,引导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高建军认为,“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难题一旦妥善破解,不仅将对开封市新型城镇化、百城提质和乡村振兴带来福音,也将为国内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农业大市提供现代化转型模式和路径方案。

他希望持续完善“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思路及做法,为全国的“三块地”改革提供一个河南的改革模式和样本。

如何破解关键点?他提出这几条措施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共同的关键点,就是土地。把“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做好,就可以破解土地瓶颈。

对于如何破解“关键点”难题,高建军说:

首先,做好五个统一,即对城镇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统一规划,统一核算,统一收储,统一开发,统一供应,保证城市规划的高品位、高档次,保证城市建设用地,同时也可以实现城市经营中土地和资金的平衡。

其次,破解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问题,通过空心村整顿、老宅基地复垦,整理出来更多集体建设用地,既可获得占补平衡指标,通过增减挂钩和集体建设用地上市,弥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缺口资金,又可在乡镇进行统一规划,围绕乡镇产业发展进行安排,促进三产融合。

再次,就是深化农村耕地利用改革,通过土地信托、土地整治,推进农村耕地规模化流转,把普通农田整理成高标准农田,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规模经营,加快促进种养业结构调整。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需要有“优质作物”和“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的参与。

通过土地整治,可利用耕地面积增加了,同时农田水利设施配置齐全了,耕地的档次和级别上升了,更有利于促进和实现农业产业化三产融合与深度发展。

高建军更喜欢用数字的方式来进行进一步解释,如原本100亩细碎零散、条块分割的土地,整理成大块农田可能整合出105亩或者更多,多出来的土地可以放到土地交易平台,交易的所得可用来弥补土地整理的成本。

高建军说,“三块地”改革是国土资源部门积极适应发展需要,转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方式的战略抉择。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国土资源厅的精心指导下,统筹谋划,积极探索,全力做出成效。

抓住历史机遇,建议申建自由贸易港

除了“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今年两会,高建军还围绕申建自由贸易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郑汴一体化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方面进行建议,其中,既有宏观政策的观察,亦有对历史文化保护的思考。

尤其是申建自由贸易港的建议,备受关注。

高建军认为,当前开封市发展面临着国家“三区一群”、郑州大都市区、郑汴一体化深度融合、省“十三五”规划的“三带”建设等诸多机遇,更多的目光应关注这些红利在开封市落地生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其中,自由贸易港区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高建军告诉记者,对于河南来说,借力“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对外“朋友圈”不断扩大,特别是自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各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载体平台不断完善,正由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支撑自由贸易港的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申报建设自由贸易港条件已成熟。

下为猛犸新闻采访实录:

“三块地”改革为开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重大利好

媒体: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发言中提到,“三块地”改革为开封土地改革带来机遇与发展。那么这项改革能为开封的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呢?

高建军:开封作为古城,在城乡建设上相对落后。一方面是因为古城开发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建设资金相对短缺。“三块地”改革将有效破解城乡建设资金难题,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城镇建设用地综合利用改革,将规划区内的土地管理、使用权掌控在政府手里,由政府统一收储、统一布局、统一出让、统一开发、统一供应、统一分配收益,分期分批提升土地价值,提高土地收益,聚集政府财力。

通过农村耕地综合利用改革,加快土地有序流转,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土地规模化,解决“面条田”及“占补平衡、占优补优和保红线”问题。我们初步估算,到2020年,以土地信托形式累计整治流转土地达到67万亩,新增耕地达到1.4万亩。既可增加耕地面积,又可组织农民发展规模经营,改进种养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村镇集体建设用地综合利用改革,集中整治“空心村”、农村闲置地和低效用地,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入市后的土地收益,大部分为村民分红,提高农民收入;剩余部分留在村集体,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六方面安排看开封2018年经济、民生、农村全面发展

媒体:今年1月的开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您提到开封今年的重点经济工作:“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围绕这些重点,开封2018年将有哪些工作部署?

高建军:做好今年经济、民生、农村等各方面工作,我们有六个方面具体安排: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封是农业大市,一产比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粮食连年丰收,但农民并不丰产,农业大而不优。下一步,我们将在“优”字上做文章,调整种养业结构,通过建一批田园综合体项目,推进农业向二、三产延伸,增加农民收入。另外,提升旅游服务业层次水平,再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让优势更优。

二是发展实体经济。今年春节上班后第二天,我们就召开了全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措施,目的就是为企业发展营造清亲的外部环境,让实体经济放心、舒心发展。另外,今年9月底前要完成70家“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盘活做优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再次焕发生机。

三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力争在“证照分离”等改革创新上取得新突破,真正让开封以“新”出彩。

四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五是办好民生实事。今年我们研究出台了15件民生实事,每一条都是实在的惠民举措,着力办好群众就业难、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办事难、监管难、住房难、清扫难等操心事、烦心事。

六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主要是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网络信息安全、社区治理等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用好先行先试权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媒体:开封过去以“古”闻名,今天通过自贸区以“新”出彩。今年我们如何进一步利用好国家赋予自贸区的先行先试权,让古城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高建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以“改革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利用好先行先试权。

以中部营商环境国际化引领区为统领,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和最高标准,系统集成各项制度创新,将开封片区建设成为营商环境国际化样板工程。

以企业和市场的真需求、真难题为导向,对照营商环境指标,推进政府效能、政务服务、企业减负、要素支撑、法治建设、对外开放、产业配套等各领域改革创新工作,不断推出更多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成果。

我们将对标国际标准,梳理国际经验,不断加强营商环境的软硬件建设,补齐营商环境建设短板。按照中部营商环境国际化引领区的要求,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解决政府在配置资源中越位、缺位、不到位等问题。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不沿边、不靠海,开封如何进一步扩大自己对外开放优势,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促进经济再提升?

高建军:2017年,开封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6亿美元大关,进出口总值累计完成31.4亿元,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不易。

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快自贸区开放平台建设。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开封实际,提升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国际合作及贸易能力,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

二是完善平台载体功能。加快申报海关、检验检疫、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功能平台,建设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以及文化艺术品、涉农产品、平行进口车等保税仓,构建“大平台、大通关、大开放”格局。

三是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构建“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和人文旅游合作平台,推进服务外包、医疗旅游、文化艺术、研发设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扩大开放,提高经济外向度。

四是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和出口加工区申建步伐。引进出口型项目,提升高端加工贸易比重,加快建设完善出口基地,推进加工贸易集聚发展。对有出口业绩的外经贸小微企业进行扶持。

五是加快跨境电商基地建设。落实《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封拓展区建设实施方案》,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示范县等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明确定位彰显特色形成城市发展新格局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郑汴一体化已提出多年,两城各方面“融合”有目共睹。未来如何以郑汴一体化为先导推进开封的新型城镇化和融入中原城市群建设?

高建军:目前,两市之间实现了“五同城一共享”,郑汴新区已经成为全省人口聚集程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都市区域。特别是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作为郑汴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集聚40万人口,成为拉动开封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城市,下一步开封会落实好郑汴深度融合发展“533”工程,推进“五条通道、三大产业、三大区域”建设。

交通方面,加快开港大道、东京大道西延工程、沿黄大道(S312)、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等道路建设,融入省“米字型”高铁网络和郑州市交通枢纽中心建设,构建由“航空、高铁、高速、快速通道”等构成的辐射豫东地区的立体交通网。

产业方面,继续把培育产业和引进重大项目作为支撑郑汴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关键,与郑州市在产业上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同发展。

进一步明确开封的发展定位,彰显开封的文化特色和城市个性。结合实际,提前布局和谋划与许昌、新乡等郑州大都市区功能城市进行交通对接、产业协同、要素整合,形成协调推进、互动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综合于大河网、猛犸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赵胜男]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