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纪念馆:耕读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
2018年07月15日 15:15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为纪念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发扬冯友兰哲学思想,先生的故乡,南阳市唐河县委、县政府投资2000余万元建起了冯友兰纪念馆。先人克勤克俭脉真传,子孙唯读唯耕行正路。
为纪念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发扬冯友兰哲学思想,先生的故乡,南阳市唐河县委、县政府投资2000余万元建起了冯友兰纪念馆。先人克勤克俭脉真传,子孙唯读唯耕行正路。正是因为先辈传下来的家族勤俭耕读精神,才使得后来冯家人才辈出,名誉中国。
唯俭唯勤创大业 亦耕亦读传世家
每一位哲人的诞生,都与其接受的教育与所处环境密不可分。走入纪念馆,站在友兰父母居室,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耕读两个字。耕读传家是由冯友兰的祖父冯玉文开始倡导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培养出冯友兰这样的哲学伟人,冯氏家族也从一个四处寻找生存之路的困顿境界发展成为一个文化世家。
冯友兰的曾祖父冯殿吉三四十岁便病逝,留下妻子茹氏和8岁的独子冯玉文相依为命。茹氏善于持家,不仅把之前曾典当出去的田产赎了回来,并且重做布匹生意,冯家得以中兴。冯家从半农半商的家庭,演变为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德行无欲扬国粹 庭训有方育良材
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生于1866年,字树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殿试位居三甲榜尾,赐同进士出身,至湖广总督张之洞幕下帮办洋务,曾任湖北崇阳县知县。冯台异为官不贪,身后宦囊干瘪。其病逝后,有人献计说:趁官印还没有交出,新官尚未到任,可以想点办法利用官印弄些钱,好给已故县官的后人使用。但吴清芝坚决反对。她数次含泪对冯友兰说:“他们是拿着你父亲的脸面去耍赖。”她不但拒绝用不正当手段弄钱,而且还用历年积攒下来的官俸,把丈夫生前上京应考接受亲友资助的路费,当作债务,全数归还了。她觉得只有这样,才可以保全丈夫一世清名,也可以为子女养成清廉节俭的美德,施予潜移默化的影响。
冯友兰1918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学们与蔡元培(前右四)、陈独秀(前右三)及马叙伦(前右五)、梁漱溟(前右二)等合影。二排左四为冯友兰。
“耕读传家”为己任 当代“欧母”吴清芝
从冯友兰祖父起,冯家在唐河县已是有名的书香家庭。冯友兰母亲吴清芝刚嫁入冯家时,冯友兰曾祖母茹太夫人默默观察了几天,开口道:“吴姐能置五顷地。”过了几天,茹太夫人又开了口:“不对,我说错了,能置十顷地。”吴清芝后来并没有置那么多地,但她以“耕读传家”为己任,对延续冯家书香的贡献,远远超过了十顷地。
她“平生喜人读书,尤喜子女读书”,曾带着子女随丈夫宦游湖北四年。武昌条件所限,不能请老师教读,只读过几年书的她便亲自教三个子女读书。她不仅全力支持冯友兰兄弟学习,还支持已有婚约的女儿突破世俗,前往北京上学。如此才有了后来在各自领域堪称擎天之才,响彻中国的冯氏三兄妹。
父教常萦耳化为动力,母爱终记心如伴阳光。正是因为身处这样的家庭中,有着父母为榜样,冯友兰先生一生鞠躬尽瘁为哲学,挥洒笔墨为国家,将灿烂的华夏文明精神传扬到世界各地。
冯友兰先生,字芝生。1895年12月4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农历乙未年十月十八日)生于唐河县祁仪镇。冯友兰13岁丧父,秉承母训,发奋读书。1918年北京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师从杜威、蒙太古教授,获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后任教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1928年应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历任校秘书长、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1948年被选为南京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民盟中央委员等。1990年11月26日辞世,享年95岁。
[责任编辑:陈欣欣]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网罗天下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