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聚焦西部教育,打造后疫情时代乡村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样态


来源:新京报网

原标题:聚焦西部教育,打造后疫情时代乡村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样态

西部地区的孩子怎样才能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解决线上教育中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如何让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8月23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60名关心西部教育问题的专家学者、教育机构负责人、一线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企业,带着让西部孩子拥有美好未来的共同目标,探讨信息化如何改变着西部教育。

新冠疫情之下重新定义学习

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指出,今年的新冠疫情,让全世界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互联网教育实验,线上教育也经历了一次真正意义的“大考”。这让大家不得不重新定义学习,思考技术如何赋能教育。虽然实现了“停课不停学”,但在硬件建设、资源整合、质量评价、队伍素养等方面,与现有的技术和时代要求还有差距。后疫情时代,教育同样需要“新基建”。

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朱永新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总结了学校近年来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信息化背景下“未来学校”究竟该是什么样的形态,面对信息化革命,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学业成绩如何评价?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中国答案。他表示,在这个面向未来教育的中国答卷中,应该包括“多个学习中心、多种教育形态、多样教学模式、多面学习场景、多元学习角色”等这样一些关键词。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

“尽管在线教育的平台很多,但西部不少地区的学校和教师为无米下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周洪宇认为,在线教育对网络环境、硬件设备要求高。但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之间网络不均,特别是西部深度贫困地区,部分农村学校问题尤为突出。此外,一些学习平台虽然功能模块较为完整,但很难满足个性化要求,存在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问题。

周洪宇建议实施头部倾斜和上网优惠政策,确保农村边缘学校学生享受优质在线教育。“我们要优先发展城乡边缘和落后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对城市低阶层子女和农村边缘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投入倾斜,实行上网折扣或者干脆免费,并对网络运营商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设备纳入新一轮教育脱贫攻坚计划,保证城乡弱势群体同样能享受到优质在线教育的资源。”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周洪宇

疫情期间的教育揭示了城乡间的巨大信息鸿沟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指出,疫情期间的教育虽然是特殊时期的教育,但它仍然包含了很多值得认识的因素,它可以帮助我们走向未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它不是用20世纪的技术去改造19世纪的教育,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文化改变教育,它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文化。”

杨东平指出,线上教育可以进行大规模减负实践,“学生在家里不用早出晚归,上课的时数大量减少,作业也大量减少,可以少做作业、增加睡眠。这是一个非常态,但是它有没有可能变成常态呢?”他表示,在后疫情时代实现对中小学生的减负,虽然理想化,但也不是不可想象的。

此外,杨东平认为,这次疫情期间的教育,揭示了城乡之间巨大的信息鸿沟。“没有在线教育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统计数据,比如98%的地区已经接通了互联网等。但只有用起来,才知道事情并非如此,70%的学生只能用手机上网,50%的农村学生每天上网不到1小时。教育信息化的部署是以学校为单位,学校只布置一间多媒体教室,所以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互联网需求。而在家庭当中,家长和孩子共用一个智能手机,如何满足在线教育呢?”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

甘肃省平凉市政协副主席牛启寿也表示,“本来教育信息化是填平数字鸿沟,但这次疫情期间通过三四个月的检验,我们发现数字鸿沟不仅没有填平,还有拉大的趋势。”他指出,城镇之间有差异,不同家庭之间也有差异。对城镇家庭来说,疫情期间爷爷奶奶不能跳广场舞、不能打太极拳,就全身心照顾孙子孙女的学习。爸爸妈妈不能上班,也成天盯着孩子,辅导作业。而农村孩子则没有这个资源,家校协同非常欠缺。“网络时代,家校应该连接,网络文化、网络道德、网络伦理、网络规范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急需建立。”

甘肃省平凉市政协副主席牛启寿

后疫情时代乡村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样态

牛启寿分享,在停课不停学前期,当地对学生的学习条件、学习恐惧、学习方式进行调研。结果显示,95%的学生具备在线学习条件,接近5%不具备在线学习条件的学生中,主要不是网络不通,而是学习终端设备太落后。“农村的学生家长绝大多数使用的手机价值在1000元左右。加上农村很多家长喜欢玩抖音、快手,这几个娱乐APP一上线,手机内存基本占满,所以不具备学习条件。”

牛启寿表示,疫情到来后,平凉市提供了包括电视教育资源、网络教育平台、直播学习平台在内的多样化的资源平台,与三大运营商联系,总共对2432名学生进行了网络流量赠送活动。总的来说,基于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实践,提升了平凉市的信息化素养。“有一部分老师,特别是年龄大的老师,从来不用信息化设备。我们把钉钉、智慧课堂建立起来,他们也主动上传课件进行直播,学会了信息化应用,有个别老师居然成了网红。”

“因为我用网络教学已经三年了,当疫情袭来的时候,我能坦然面对。但很多乡村教师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所以突然上网课会显得手忙脚乱。”得益于青椒计划,今年52岁的河南渑池县果园乡中心小学教师王莉莉,以她所在的学校为例分享了后疫情时代乡村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样态。

“在疫情期间,从国家到地方、学校和个人都有各种课程,因此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课程重复建设。”她表示,在国家、地方公共课堂平台上有很多资源,但是乡村老师用得不多、甚至不知道怎么用。这样一来,各种课程资源虽充足,但缺乏整合。面对海量的信息,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不会选择,不知道到底要用哪些资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避免课程的重复建设值得社会各界深思。

河南绳池县果园乡中心小学教师王莉莉

[责任编辑:郭苗华]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