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摞城: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2020年03月05日 21:04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立夏商旧畿之上,怀千里平川沃野,皇天后土,华夏摇篮。开封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明珠,城摞城就是其中一颗。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着几座城。”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句话在民众间广为流传,一时间世人皆知开封有个城摞城。
但流传与实际有所出入,为了弄清楚“城摞城”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现象,2020春节前夕,新华社CNC主持人朱家逸前往古城开封探寻城摞城的秘密。
毁了建,建了毁,反复循环
如此就形成独特的城摞城现象
在顺天门遗址,朱家逸找到了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三营。
“什么是城摞城?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独特的城摞城现象?”
“城摞城是一种文化叠压的现象,并不是完整的一座城叠压着另一座城。开封因为黄河水患和战争等因素造成城池的破坏,开封人民又在原先城市的基础上进行重建,毁了建,建了毁,如此循环,就形成了独特的城摞城现象。”
听了王三营的解释,朱家逸对“城摞城”现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春迎在《揭秘开封城下城》一书中谈到,大量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表明,在今开封城地下约3—14米的范围内共有六座城池,分别为战国时期魏国国都大梁城、唐代汴州城、五代及北宋东京城、金代汴京城、明代开封城和清代开封城,这些城池按照时代顺序,自上而下叠压在一起。
在今天的顺天门遗址内,清理出了五代和宋朝相互叠压的两个时期的城门,展现出都城城门从单门道到三门道的演变历程,及瓮城从无到有的发展变化。其中,唐、五代、宋金、元、明、清6个时期时代序列完整的地层叠压、16层不同时期的道路叠压、2个不同形制的城门叠压、3次黄河泛滥的淤积叠压以及2幅灾难场景的画面叠压清晰可见。
1981年,开封市园林部门在清理龙庭前潘湖湖底的淤泥时,发现了宋皇宫和明周王府的部分遗迹。2014年,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区域进行考古勘探,揭露出了局部院落,其中房屋均已倒塌,残存台基及部分墙体。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葛奇峰介绍,开封城摞城是历史奇观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城摞城现象。因为千年来,开封城市中轴线一直沿用,城市核心区历代重建,城市框架代代传承。
繁华的中山路是开封市旧城的中轴线,其地下8米处,正是北宋东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一条通衡大道——御街,中山路和御街之间,分别叠压着明代和清代的路面。
在大梁门发掘出的古马道遗址也为“城摞城”现象提供了确凿的证据。2000年,考古工作者在开封城墙西门大梁门北侧发掘出三层上下相叠的古马道遗迹,其中第一层为晚清时期,第二层古马道保存完好、人行道和礓嚓清晰可见,第三层砖层腐损严重、使用时间较长、年代更为久远。
考古勘测表明,北宋内城较现存的开封明清城略小,其东西墙坐落在唐汴州东西墙之上,上层又与明清开封城相叠压。其南北墙则分别处于今开封旧城区南北部一带,距地表10米~12米。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原开封市建委副主任宋喜信说:“开封城墙是现存最高大、最古老、最完整的城墙遗迹。”
顺天门遗址、古马道遗址、城墙遗址将和古州桥遗址一起再现千年前宋代御道上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街景风光,届时,漫步遗址博物馆,将身临其境地“穿越”到千年大宋东京城。
神秘感,厚重感,间隔叠压
独具特色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开封城摞城现象是开封与黄河以及人地关系相互影响的物证,它的形成是运河交通、政治地位、军事战争、黄河泛滥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铁牛村,朱家逸察看了公元1446年时任河南巡抚的于谦为镇降黄河洪水灾害而建的镇河铁犀。铁犀高2.04米,围长2.66米,坐南向北,面河而卧。
朱家逸说:“开封自古就与黄河有撇不开的关系,因水而兴,也因水而衰,镇河铁犀表达了当时人民要求根除河患的强烈愿望,是古代中州大地迭遭水患的历史见证。”
开封地处黄河扇形冲击平原的扇柄部位,东到大海500公里左右,西至豫西丘陵地区50公里左右。在开封,黄河真的是一条天河,决定了开封的繁盛与衰落;黄河也是一条母亲河,是所有经过开封的运河水源。
开封自建城以来都是一座水城,北宋时期,城内遍布河湖,汴河、惠民河、金水河与广济河流贯城内,并与城外的河运系统相衔接,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中国运河都城布局和城镇形态。
“汴河通,开封兴;汴河废,开封衰。”这句在开封流传的民谣,就说明了大运河与开封的关系。州桥作为横跨汴河的13座桥梁中最著名的桥梁和大运河现存的珍贵遗址,也在诉说着那段繁华往事。
因水而兴,因水而衰。开封城市历史的后半段,螺旋下降,日渐没落,皆有黄河的身影。
1128年,北宋东京城留守杜充为求自保,自决黄河,以水代兵,自此黄河失控……1642年,在明末的农民战争中,作战双方不约而同,再次以水代军,决开黄河,水灌开封……这700年的岁月中,黄河长期泛滥、频繁决溢、多次改道,给开封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祸天灾。
近年来,开封文物部门还先后发掘了杏花营清代村落、汴河堤清代村落、双龙巷明代院落、中山路明周王府典仪所、城隍庙街明代永宁郡王府遗址、龙亭御路明周王府大殿等遗址。这些遗址无一例外的都是灾难遗存,都基本完整的被泥沙淤埋于地下。
残垣断壁、锅灶磨盘、桌椅板凳、神龛香炉……完整且忠实地记录下了灾难来临时的瞬间场景,将没有打破、没有干扰、没有选择的灾难现场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些遗址又被我们称之为“城摞城”,所有这些都它是城市考古中独具特色的文化遗迹现象和城摞城城市的重要典型代表,也是开封城极具魅力、标签式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极大地增强了开封的神秘感和厚重感。
东京城,开封城,精神象征
讲好黄河故事最好的文物载体
千年的跌宕沉浮,一次次摧毁开封的容颜和肌肤,但没能消湮她的文化和传承。
朱家逸还拜访了开封博物馆馆长曾广庆。曾广庆说:“城市的叠压其实就是文明的叠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开封几度被毁,但开封人民始终没有放弃。”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尤其是北宋东京城的“富丽甲天下”,使得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开封是一个王气很盛的城市,“夷门自古帝王州”。故开封虽饱经兵火水患,人们也轻易不愿放弃这块宝地。
千年间,6座城池层层叠压,且城市的中轴线没有生变化,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向上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深究其原因,也并不排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热爱这片土地以及他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开封人爱乡土、爱家、爱古城,不管别人认为是“皇城根”情结也好,是固步自封、自以为是也好,开封人对家乡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普遍有着对自己城市的自豪感。
城市积累得慢,摧毁得快。历史上的开封在水患、战乱的交替摧残下,屡遭劫难,却又一次次地重建,这不正是开封人民地自强不息吗?
开封城摞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已经在规划之中,建成之后将是研究展示北宋东京城的基地,是解读展现开封城摞城的最佳窗口,是讲好黄河故事最好的文物载体。
“八朝古都”和“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是对开封历史文化的认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和“中国城市竞争力24座未来十年最具竞争力城市”则是对开封发展的肯定。新时代的开封,迎来了她新的发展机遇。
城摞城,是遗迹的叠压,是文化的叠压,更是精神的叠压,勤于探索、自强不息,海纳百川、融合汲取;开封,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一座发展优势凸显的城市,一座重大机遇叠加的城市。
新时代、新发展、新征程,古都开封正以坚定的信心、奋进的姿态、昂扬的面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文字|梁琦、姜宝成,视频|马翼飞、朱慧杰,剪辑|韩一辉)
[责任编辑:赵旭燕]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网罗天下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