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乡村教师李灵:孤寡老人的“好女儿”,留守儿童的“好妈妈”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我是一名乡村老师,也是一名80后的党员,我要努力争做新时代党的好儿女。”——李灵,眼前的李灵,短发略长,清澈的眸子透穿人心,交织出许多同龄人所不具备的

“我是一名乡村老师,也是一名80后的党员,我要努力争做新时代党的好儿女。”——李灵

眼前的李灵,短发略长,清澈的眸子透穿人心,交织出许多同龄人所不具备的稳重。举手投足间,无不显示出素养兼备的气质。她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国家“形象大使”形象宣传片人物和“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就是她,自筹资金办学,通过自己的艰辛和奋斗,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和困难,办起、办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受到优质的教育。

政治综合素质的提升,李灵成长为党的好“女儿”;一心为群众、不计名利,李灵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把孤寡老人当亲人,李灵成为五保老人心目中的“好女儿”;全心全意为留守儿童奉献一切、视孩子如己出,李灵成为这些孩子的“好妈妈”……

理想是她的筋骨,二十年的青春好时光播洒在中原黄土地的三尺讲台;奉献是她的追逐,七千多个日日夜夜诠释了一位留守儿童“妈妈”的博大胸怀。

2002年,李灵从原淮阳师范毕业后,在老家里办了一所希望小学。17年来李灵举债办学。为节省开支,每年暑假间学校对课桌凳和黑板进行油漆时,她亲自干;修补学校的院墙和厕所,她也亲自和泥灰。平常男人们干的体力活,羸弱的李灵几乎都干过。

丰富课外阅读是提升孩子们学识的基础。李灵冒酷暑、顶严寒去城里收旧书,回来后再进行挑拣、分类,尔后,让孩子们传阅。天不亮,李灵在教室里整理桌椅;夜色朦胧,李灵还在躬身打扫院内卫生。

家里、学校,学校、家里;风霜雨雪,一年四季,照天如此。李灵用一颗善良之心,用一种执着之情,擦亮孩子们的笑脸和心灵之窗。

全身心关爱和帮扶孤儿、贫困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每月农历初六,学校要买大蛋糕,统一给孩子们过集体生日。伴随着对未来的憧憬,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就这样快乐幸福地成长着。李灵率先在本校开展了对每名留守儿童都采取生生结对帮扶措施,让家庭条件好,学习成绩优秀,父母均在家的学生和留守儿童结对子;开展师生结对,让教师成为其“代理家长”。

平时,通过谈心、家访以及学习辅导等形式,及时疏导孩子心理,排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将留守儿童作为重点,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参加,让他们融入学校大家庭中,让留守儿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真正感受到“家”的温馨。

王博同学3岁患病,父母都在农村,在郑州连续就医。李灵找亲戚朋友借到一部分钱给王博看病,组织教师和学生献爱心为王博捐款。李灵学校像这样的贫困家庭学生还有不少,李灵对他们都呵护有加,视如己出。

李灵希望小学成立有爱心图书中转站,把从城市收购来的图书,通过中转站送到农村更多的孩子们手中。省内外30多所乡村小学结盟爱心图书室。

李灵希望小学现开设18个班级,有600多名学生,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30多名老师,生源覆盖直径十多公里,受益乡村30多个;累计培养、毕业学生万余人(次)。办学17年来,李灵希望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关爱和帮扶孤儿、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子女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称颂,为地方政府缓解了教育压力,为国家培养了基础型优秀人才。至目前,从李灵希望小学走出去的学生踏进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黑龙江师范学院等著名学府的学生就有300余人。

学校还给乡亲们创造就业机会,仅在希望小学就有20多人就业,他们有的任教,有的洗衣做饭,有的打扫卫生。村民丁素兰受访时说:“现在我既能照顾孩子,又有工资,李灵代表这是帮俺哩,得好好干,好好珍惜(工作)”。

希望小学考走的学生,有的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有的工作单位远在他乡,但他们都忘不了希望小学,忘不了李灵。

希望在孩子心头,责任在李灵的肩头。

一句话,一辈子。因为一个梦想,因为一个承诺,李灵为此已经奋斗了17年。17年间,李灵为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儿童的成长、生活、学习燃烧大爱的事迹早为大家所熟知。

人生短短几十年。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做一项工作或业务只是一种尝试和人生历练,而对于李灵,倾心教育则是她的一生。

利用一切机会回报社会,在做好留守儿童学习和乡村教育工作的同时,关心关爱孤寡老人汇集成李灵生命中的一股暖流。从李灵的大德言行,诠释了“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的不虚哲理。

爱心无大小,慈善无国界;做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十多年来,尽管学校条件基础差底子薄,李灵奉行大爱情怀,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善行义举。

每年的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重要节日,李灵都要买上肉蛋奶米面油瓜果菜棉衣被,到敬老院和附近村庄,看望慰问老人困难户。

她带着礼品、领着学生走进多家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使学生铭记关爱老人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让学生从小学会敬老、孝老、关爱他人的品行。

今年中秋节,李灵照例带上生活用品和棉衣被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米面油,肉蛋奶交给敬老院负责人,香蕉、苹果、蛋糕等发放完毕,新棉衣也都如愿披身,老人们笑意盈盈。

这时,一位老大爷比划着双手过来了。经过解释,李灵得知老人叫周玉忠,今年81岁,许湾乡张车楼村人,哑巴,意思是想要一顶帽子。李灵当即答应每人再买一顶棉帽送来。而周玉忠老人还是劝不走,手舞足蹈,哑语不停。原来,他没有领到大照片,提出要李灵手中总书记的标准像。 任人咋说,倔强坚持。 本来这张照片李灵计划挂到希望小学会议室里的,现在,只有赠给周大爷了。

院里解释周大爷的手势说,老周是要把领袖的照片挂他屋里,他要感谢习主席,感谢共产党,感谢新时代。

李灵为多家敬老院、数位老人、多家困难户默默地付出,关心社会福利事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确值得敬重。李灵表示,我不是大企业家,没有那么多的资本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但我有一颗平常心,同情心,爱心,帮贫济困、解难助孤,常年如此坚持下来,已经成为了我的生命中的一部分,这就够了!

李灵坚持帮扶他人这么多年,靠的就是一份坚守,一种信仰,一种共产党员、人大代表的高尚情怀。

在一张照片中,偌大的混凝土堆前,主人公卷着衣袖,穿着长筒胶靴,头顶一方毛巾,纤细的双手紧紧握着铁耙,奋力地把倒下的混凝土向四周摊开。烈日下,棱角分明的脸上汗水横流,此图场景,犹如自己也在水泥场上挥汗如雨地做着泥水工的活儿。这张照片是李灵希望小学为村民建设文化广场时拍摄的,照片人物就是李灵,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劳动模范。

多年来,附近村里的群众和老人没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健身场所,上年纪人各自困在家里无聊孤独。李灵便出资在学校大门外建一个村民文化广场,购置健身器材,满足了周边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没有场地的困境。

人一辈子需要完成新的事情,每一件事情的完成都需要奋斗,如果不奋斗,不历经风雨,那么自己的生命就完全失去了意义。李灵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所倾心的乡村教育事业,她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映照和雨露了孩子们。她与每一个孩子、每一位老人都有感情,她与生她养她的黄土地更有感情,难以割舍。

站在豫东大平原的热土上,羸弱却不甘气馁的李灵一如万千传统农民的缩影,朴实的言语中承载着她对家乡的敬仰和热爱。

为合力实现中国梦的旋律激荡奏响;为中原更加出彩的青春之歌一冲蓝天,正荡气回肠地演绎着新时代女性的智慧篇章。(闫绘 保来 毛琦)

[责任编辑:胡坤华]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