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地方

侯国领译《壮悔堂记》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壮悔堂记》作者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号雪苑,家住商丘市睢阳古城北门里刘隅首东一街。 侯方域出生于官宦世家、名门望族。其曾祖玑,曾官居明太长寺卿,兵部右侍郎。其曾祖的哥哥

侯国领译《壮悔堂记》

《壮悔堂记》作者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号雪苑,家住商丘市睢阳古城北门里刘隅首东一街。

侯方域出生于官宦世家、名门望族。其曾祖玑,曾官居明太长寺卿,兵部右侍郎。其曾祖的哥哥瑀,曾官居明通奉大夫、四川左布政使。其祖执蒲,曾官居明监察御史、太常寺卿。其父恂,曾官居明兵部侍郎、户部尚书。 其叔恪,曾官居明南京国子监祭酒兼任礼部总考官。清康熙年间吏部尚书宋荦为《商丘侯氏家乘》作序称:“吾中州族望之最夙称侯氏,先祖由祥符徙商,代有闻人。自光禄太常以暨司徒司成诸公皆兄弟贵显,煊赫一时,又皆卓然,为时名臣,业在史册。”

侯方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供献。历史文坛公认侯方域的文学,有唐宋八大家的遗风。《清史稿》本传说:方域健于文,与魏禧、汪琬齐名,号“国初三家”。郑板桥在《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中赞曰:“朝宗古文标新立异,指画当时,绝不受古人羁绁”。.王士祯在《西山唱和集序》云:‘’当时论古文,率推侯朝宗第一,远近无异辞。"

1645年,清军大兵压境,代表着明朝和汉族最后希望的南明朝危在旦夕。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侯方域满怀着一腔热血投笔从戎,效命疆场。初任南明朝兴平军监纪推官,协助南明兴平伯高杰北上抗清,经略中原,守卫黄河防线,並伺机收复陜西。但因高杰在“睢州之变”中,被南明叛徒许定国设计陷害,兴平军群龙无首,纷纷向清军投降。侯方域费尽心机,帮助高杰刚刚教育整顿以后的这支部队,倾刻间大半成了清军进攻南明朝的主力。清军乘胜进逼黄河中下游,占领河南,直指扬州。侯方域被提升为南明朝兴平大将,负责规划东南防务。但兴平军新任主帅高军,看不起侯方域这个文弱书生,多次拒绝侯方域的正确意见,导致南明军一败再败,直至南明朝灭亡。侯方域在江淮间漫游很久,到处寻找抵抗清军的机会,但再也找不到投军之处,看到自己实在无术回天,被迫返回商丘故里。

清顺治六年(1649),侯方域与贾开宗、徐作肃、徐邻唐、徐世琛、宋荦一起,再度打起了雪苑六子社的旗帜。侯方域主盟雪苑社,终日赋诗论文、谈古论今,广结天下名流骚客、文人雅士。还与东南文士遥相呼应,使中原地区成为大江南北风起云涌、会社集中的文学胜地。侯方域坚持以笔代枪,继续进行抗争。他明用散文、诗歌形式,表达胸中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暗吁国人莫忘国耻,勿忘复明。

清朝初年,刚刚立国的满清政府,发现侯方域父子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力,迫切希望他们到清廷做官,以便借助他们父子的威望,收买汉人之心,离间反清阵营的抵抗力量。但侯方域父子抱定饿死不食清朝粟的决心,坚决不做清朝官。清顺治三年,侯方域父侯恂,为缓和与清廷的矛盾,使其子侯方夏应清当年会试,举进士,授平凉知县。方夏举进士后,即迎侯恂由江南回归故里隐居。

然而,清廷仍逼侯方域及其父侯恂出仕清廷。顺治八年(1651)春,众多明降清大臣均欲举荐侯恂出任裸将,均遭侯恂拒绝。江南巡抚又交章举荐,侯恂长跪不起,婉言謝绝。时任河南巡抚吴景道,受朝廷正式委派,亲自到归德府请他们父子出仕,但他们父子誓死不做“二臣”。吴景道恼羞成怒,便要以侯方域"豪横‘’和曾以布衣出任南明朝弘光军大将,带头领兵抵抗清军为由,案治侯方域父子。时正在归德府的国史院大学士宋权,即对吳景道曰:‘’公知唐有李太白,宋有苏东坡乎?侯生今之李苏也‘’。吴景道闻言,乃停止抓捕。但要求侯方域必须参加乡试,方可解除对其父子的案治。侯方域担心其父年老体衰,再遭下狱唯恐性命难保,被迫采用迂回谋略,应酬吴景道。即表面上参加清政府的乡试,但在考试时只答半卷。自以为考试成绩不及格,不会取得功名,仍不会应清居官。但侯方域没有想到,自己反倒中了吳景道的奸计。因为吴景道早有预谋,只要侯方域参加乡试,就把他点为第一名。所以,尽管侯方域只答半卷,尽管考官们均有异议,清政府仍硬给侯方域点了个副榜(第二名),但侯方域坚决不认可。对于侯方域的这次应试,由于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造谣、诽谤,使侯方域遭到社会上许多不明真相人的误解。对此,人到壮年的侯方域非常懊悔。认为此行为,虽然使自己受到了挫折和伤害,但确实在无意中违背了自己“饿死不食新朝粟”的誓言,损害了自己的爱国主义形象,既对不起父亲对自己的谆谆教诲,也对不起亡妻李香君对自己多年的诚恳劝告,更对不起南方边地仍在与清军浴血奋战的爱国将士。而且,他又回忆起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想到了许许多多值得后悔的地方。百感交集的侯方域,为示壮年悔恨之意。在城内侯府中自己的书斋“杂庸堂”旁,又另辟一座明三暗五,上下两层,前出后包,挑脊飞檐的硬山式新筑,以此室作为自己的新书斋,并将书斋的名称由“杂庸堂”更名为"壮悔堂‘’(至今尚存)。意为以此明志,宁死不做清朝官,甘愿永靠著书力作谋生。

侯方域为向世人解释更名为“壮悔堂”的过程及原因,特于顺治九年(1652)作散文《壮悔堂记》一篇。文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司马相如卖酒成都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余曰:“以余目之所寓,皆庸也,子亦庸也。余不能不举足出此堂,又不能使此堂卒无如子者,安往而不与庸杂,又岂必酒垆耶?”

呜呼!君子之自处也谦,而其接物也恭,所以蓄德也。况余少遭党禁,又历戎马间,而乃傲睨若是,然则坎坷而几杀其身,夫岂为不幸哉!忽一日念及,怃然久之,其后历寝食不能忘。时有所创,创辄思;积创积思,乃知余平生之可悔者多矣,不独名此堂也;急别构一室居之,名曰“壮悔“。古者三十为壮,余是时已三十有五矣。呜呼!以古人学成行立之年,而余始稍稍知自创艾,日其余几!

已而,复自慰曰:夫人终身老死而不知悔者,亦以多矣!壮果能悔,其尚愈诸,犹但恐余之不能悔也;夫知过而能内自讼,君子许之。然则,杂庸堂者毁诸?曰:否!余将更营而新之,以志余过於无穷也。”

文意为:我原来有座书斋,经常在其中读书,名叫“杂庸堂”。有人说:“过去司马相如在成都市卖酒,亲自洗刷酒器,经常与平庸的酒保混在一起劳动,你为何效法他,题一个杂庸的名字呢?”我说:“以我的眼光看,人们的住所,都是很平庸的,你也照样很平庸呀。我不能不走出此书房,又不能使此房没有如你之人进来。我经常平安外出,怎会不与众多平庸之人相处呢?难道非要象司马相如待在酒坊里,才算杂庸吗?”唉呀,君子自处也谦虚,待人接物也恭敬,所以应努力培养德行。何况我少年时遇东林党与阉党相争,自己因是东林党派子弟而遭受不公平待遇。后来国家南迁,我为南明朝效力,亲历戎马间,经常带兵与清军打仗,乃目空一切、盛气凌人。然而坎坷一生,几次险遭杀身之祸,能活到今天,我还能算不幸吗!还能不算平庸之辈吗?

忽一日想及此事,伤心很久,其后吃饭睡觉,也不能忘记此事。不仅因为这次怕连累家人,被迫采取迂回谋略,应试清廷的行为受到了挫折和伤害,而且,我经常遇到挫折并受及伤害,被挫折伤害后难勉思考;已经累积了很多挫折的伤害和伤害后的思考,方知这辈子值得后悔的事太多了,並非单独一个“堂”名的事呀。急忙在“杂庸堂”旁另建一所书斋,更名为“壮悔堂”。古时,三十岁的人被称为壮年,我当时已经三十五岁了。唉呀,如是古人,已到而立之年了,早已学有所成、卓有成果了。而我至今始稍稍知道受过挫折和伤害,此生剩余时日还能有几何呢!

然而,又自我安慰道:“终身老死而不知后悔的人,太多了!壮年之时如果能知悔改,尚可治愈以前的毛病,我唯恐自己以后不能悔改呀。我若知过而果能内心自省,君子都会赞成的。那么“杂庸堂”会因为自己的悔意而把它毁掉吗?”我说:“不,我要将它翻修更新,那是我一个人生阶段的纪念。看到它,我将永远不忘过去曾经的过于骄傲,使自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侯方域因胸中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常期忧郁,于1654年12月英年早逝,享年37岁。侯方域去世后,其《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大行天下,给清朝文坛带来了一场惊天动地般的震撼。宋荦在其《本传》中谓:‘’明季古文辞自嘉庆、乾隆诸子,貌为秦、汉,稍不压众望;后乃争矫之,而矫之者变逾下,明文极弊,以迄于亡。朝宗始倡韩、欧之学于举世不为之日,遂以古文雄一时……既殁,而文章乃大行,学士大夫几于家有其书。於戏,盛已!‘’徐作肃《明经朝宗墓誌铭》云:“远方之士初偶得其书者,争分自抄录。缙绅之来仕豫者,多牒所部为取于其家者无虚岁,或至数十帙不止。而在朝之名公贵卿,亦率有其集‘’。计东在《偶更堂诗序》中谓《壮悔堂文集》盛行于南浙,"南浙之士莫不慑服‘’。任元祥《侯朝宗遗::稿序》谓"天下好古之士,既无不慕《壮悔堂集》,而望之若云霄,奉之若著蔡者"。朱彝尊《曝书亭集》卷31《与查韬荒弟书》云:‘’文章之难古今不数,仆频年以来驰驱道途,幸不后君子之教,然自商丘侯朝宗,南昌王于一二子之外,其合于作者盖寡"。

侯方域一生的政治抱负,最终虽未如愿,但他那一腔永远不被污染的民族气节和不屈不挠地爱国主义情怀,更值得中华儿女效法。商丘市人民政府根据群众呼声,为了让后人永远纪念他,将睢阳古城东门外两条相临的东西大道,分别用侯方域的名与号,命名为方域路和雪苑路,另外还将方域路南边相临的一条东西大道,命名为侯恂路,将雪苑路北边相临的一条东西大道命名为香君路。侯方域好比一只苍劲的雄鹰,高傲的翱翔在祖国的蓝天白云之上,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所敬仰。

本文作者:侯国领,男,現年70岁,家居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文化研究爱好者,

[责任编辑:赵香华]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