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农村特困群体养老实践的“太康样本”: 以“五养模式”破解脱贫难题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豫东平原的田野上,有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太康,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生机盎然。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豫东平原的田野上,有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太康,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生机盎然。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太康百万人民近几年来为之奋斗的“最大民生工程”。

脱贫攻坚是党的要求,民之期盼;而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农村特困群体是太康县脱贫攻坚道路上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太康县有农村特困人员9721人,其中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近1500人。

从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到如今的脱贫摘帽,开拓创新的太康人民开创了“五养模式”,破解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难题,为太康实现脱贫攻坚注入强劲的力量。

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五养模式”全覆盖

扶贫路上,太康县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

2011年,太康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8年底,太康县已脱贫31990户144294人,16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1%下降到1.07%,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2019年5月9日,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时间追溯到2017年,太康县委、县政府广泛征求意见,试点先行,对特困人员供养方式进行实践探索,总结出了适合农村特困人员生活需要、心理特点的“五养模式”。实现脱贫保障全覆盖,去年以来,太康县大胆创新,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原则,探索出集中供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邻里助养“五养模式”,让特困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集中供养。县财政投资2600万元对16个乡镇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将3个乡镇闲置学校改建成敬老院,配齐基本供养设施,进行美化、亮化、绿化,扩大接纳容量,有效提升了乡镇敬老院的生活和服务水平。

亲情赡养。对身体健康、主动要求在家生活的特困人员,在落实权益保障措施的前提下,督促其亲属实行家庭赡养。在全县开展的“接亲人回家活动”中,有1千多名独居村边、地头的特困老人,被近亲属接回家中合锅同住,共享天伦之乐。

社会托养。对既需要日常照护又需要康复治疗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组织规模大、条件好的民营医院成立医养结合养老院进行社会托养,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健康养老服务。每接收一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该县财政一次性给予补贴3000元。

居村联养。针对难舍故土又无亲人赡养的独居特困人员,把村中闲置庭院、废弃村室和学校等改建为居村联养点,配齐生活娱乐设施,从居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优先选聘身体健康、有一定协调能力且具备基本家庭事务的人作为工作人员,照顾老人日常生活,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和运营补贴,实现老人不出村就可养老的心愿。

邻里助养。针对无亲属赡养等各种原因只能分散独居的特困人员,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弘扬农村新风,提倡邻里助养,采取政府补贴、志愿服务、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对特困人员开展邻里照护服务。

在符草楼镇谭桥村,我们见到了86岁的老人谭金龙,他孤身一人,全靠老邻居谢秀华精心照顾,老人的老年生活才得以安康。“都是几十年的邻居了,老人与父辈的关系就很好,年轻的时候经常帮助我们干活,对我们弟兄三个也很好,孩子们回家都给老人带东西吃,平常都以爷爷尊称,老人早已融入我们家了。” 对于参与邻里助养,照顾老邻居的谢秀华说是应该的,说是一种行善,这种发自内心的语言,感动着很多人。这样的中国好邻居的事例,在太康县还很多很多......

永兴供养中心

医养结合的社会托养是太康县对特困老人养老的另一种形式。高贤乡医养院周边的杨庙、王集等5个乡镇的119名失能、半失能孤寡老人已入住这里,对他们实施兜底脱贫养老。目前,太康县已建成永兴医院颐养家园、济民医院颐养家园、朱口东方颐养家园等5家民办公助型医养结合养老院,有2000张床位,入住503人。

济民医院颐养家园

太康县符草楼镇敬老院

截至目前,太康县共改造22座乡镇敬老院、1所社会福利院、27所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157个居村联养点。整合利用各类闲置资源,采用民建公助等形式,共吸纳社会资金1.3亿元,改造房屋3000多间,增设床位4000多张,购置配备相关养老设施。全县9721名农村特困人员,其中集中供养2068人、社会托养1989人、亲情赡养1252人、居村联养4327人,邻里助养85人,真正实现了“五养模式”全覆盖。

太康智慧的彰显:走出一条兜底脱贫和养老新路子

翻开历史的扉页,那些发自肺腑的言语总会让我们为之动容。

“这里吃得好,住得好,人也熟,撵我也不走。”马厂镇撞寨村65岁的特困老人李学济孤身一人,常年有病,无人照顾,一直不愿意离开家去镇敬老院。自从村里建立了居村联养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住几天,结果一住就不想走了。

张集镇马菜园村79岁的特困人员齐中杨,入住永兴医院社会托养中心后,不但治好了不能伸直的双手,体重也增加了十多斤。他逢人便说:“党的政策好,现在有儿有女的都不如俺呢,吃饭有人端,病了有医生看,真的托了政策的福。”

转楼镇褚庄村70多岁的特困老人李秀英,不愿到居村联养点生活,其侄媳妇主动将老人接回家中赡养,老人非常满意。

......

这一桩桩、一件件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事例背后,是“五养模式”的巨大引擎推动,更是太康智慧的彰显。

太康县民政局局长刘永新介绍“五养模式”

“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精准分类,是太康县“五养模式”前提与原则。太康县民政局局长刘永新告诉我们,“如果只发钱,没有配套服务,一些老人的生活品质无法有效提升。”想要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质,首先要摸清实情。摸底之后,发现农村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率偏低,敬老院设施老旧,对分散供养老人的服务不到位。要实现“困有所养、应养尽养”,就必须独辟蹊径。“五养模式”就是在这样的原则下被摸索出来的。

据了解,“五养模式”实施菜单式养老,每种供养方式都有针对性,适应不同人员、不同方面、探索孝道养老,创新实施近亲属、好邻居赡养特困老人;探索文化立院,组建夕阳红文艺宣传队,开展说评书、讲故事、宣政策等文艺活动;探索以院养院,组织开展养殖种植、手工编织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探索医养结合,服务化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实现了不离家、不离乡不离土养老。

风雪夜归人,愿老有所依。从集中供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到亲情赡养、邻里助养,太康县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农村特困人员兜底脱贫和养老新路子,正如太康人所说的那样:“总有一样适合你。”(刘海岗 陈欣欣)

[责任编辑:陈欣欣]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