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地方

汴京灯笼张:走马灯者,剪纸为轮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在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的理事厅街上,坐落着一座古朴的老宅,与其他古建筑不同的是,这所老宅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走进这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便进入一个灯

在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的理事厅街上,坐落着一座古朴的老宅,与其他古建筑不同的是,这所老宅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

走进这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便进入一个灯笼的世界。博物馆由两层小楼构成,尽显中式古典风格,半间透明的玻璃使展厅更加明亮。据了解,展厅共展出了200多盏传统彩灯以及相关民间的手工艺品100多件,有全套木刻、雕版木刻以及记载制灯工艺和传承谱系的木雕。汴京灯笼张”的灯笼,集雕塑、年画、剪纸、刺绣等艺术为一体,精美绝伦,新颖别致。而这座博物馆的主人便是彩灯(汴京灯笼张)第七代传承人张俊涛。

腾出祖宅建博物馆

2010年以前的张俊涛还是一家保险公司的部门经理,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做灯笼还不能成为维持生计的手段”,因此,作为家庭成员,他必须要有一份谋生的职业。在父亲张金汉去世后,家庭技艺传承的重担就落在了张俊涛身上,为了完成父亲将彩灯技艺发扬光大的心愿,张俊涛辞掉工作,“义无反顾地回归家庭基业的传承”。

他将一家人居住了近百年的老宅子腾出来,建立了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谈及放弃工作后博物馆如何维持运营,张俊涛说:“在博物馆建立之初我们就考虑要低成本运营。(博物馆的)整个房子是用我们的祖宅,不用交房租;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家里的人,他们运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做讲解志愿者和老师,又省去了工资。再加上博物馆高能耗的设备很少,所以运营成本被压到了最低。其他资金需要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薪资投入来维持运营。”

制灯技艺入选非遗

2008年,“汴京灯笼张”制灯技艺凭借其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谈及成为非遗传承人以后对制灯技艺传承带来的变化,张俊涛说:“成为非遗传承人对于民俗手艺人来说是整个社会地位的改变。过去旧社会对手艺人有歧视,而今天国家给传承人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所以从地位上来看,有所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彩灯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变化,汴京灯笼扎制的手工技艺备受冷落,前景不容乐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汴京灯笼技艺的传承多了一份纯粹,也给了传承人一份坚持下去的力量。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振兴的奋斗历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正如张俊涛所说,把优秀民俗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恰恰彰显了我们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

彩灯传承与时俱进

在过去,师徒制是传承技艺的重要方式。但受限于当时资源匮乏的社会环境,做灯笼只是被当做一种谋生手段。张俊涛说:“在那个时候,拜师学艺对徒弟来说其实是一个获得谋生技能的好机会,而对于师傅来讲,带徒弟则又是一个非常慎重的选择,除了非常注重考察徒弟的动手能力和人品,更重要的考虑是他带这样一个徒弟未来会不会成为他在本行业的竞争者。”因此当时的传承往往有所保留。

而如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民俗技艺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即使民俗艺人完全抛弃自身利益毫无保留地传承,也很难找到愿意学习的高质量的“徒弟”,“现在的孩子对就业的期望值不仅仅局限在能靠它吃饱饭,他们还要求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这种民俗行当是很难满足他们的期望的。”

面对这一变化,张俊涛试图通过两种方法寻找传承的出路,“一是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普及性传承活动,目的是要发现在这方面有天赋、并且愿意做手工的孩子,目前我们的普及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每年都会有几千个孩子尝试制作灯笼,这种发展是非常喜人的。二是通过提供高于社会平均薪资水平的方式来吸引优秀的传承人,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要进行目标市场的寻找和细分,以此来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样一来在招入大学生等人才的时候他们才会愿意来,然后留存,并继承衣钵。”

与此同时,张俊涛在对制灯技艺本身的传承也有所创新。“我们现在致力于把传统技艺回归生活,也就是说把灯笼这种传统的物件与当下人们生活的家居环境和社会环境高度的融合,我的目标是把传统内核运用到现代生活家居中并受到人民群众热烈的欢迎,而非追求做出所谓能获得奖项、得到第一的灯笼来沾沾自喜。”

不在名利场上竞技,一心将“汴京灯笼张”制灯技艺普及开来、传承下去,这大概就是汴京灯笼张在小小的彩灯上寄托的大情怀。(文章来源于中河季刊)

[责任编辑:赵旭燕]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