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平顶山学院:打造新文科创新型、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近年来,平顶山学院坚持特色发展,积极探索应用型文科专业转型发展之路

地方本科院校在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应用型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普遍缺少有效的路径。近年来,平顶山学院坚持特色发展,积极探索应用型文科专业转型发展之路,“政产学研协同,教学做创融通”,努力打造新文科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对接地方文化产业需求,打造特色文化创意类学科专业群。根据平顶山市文化转型的战略部署,学校作出了做优做特文化创意类学科专业群的战略决策。重点建设了服务地方陶瓷产业和传媒产业发展的陶瓷艺术设计、陶瓷产品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等特色专业,其中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为河南省唯一。重点建设了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鲁山花瓷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初步建成了国内唯一的“中国陶瓷工艺技术陈列馆”,基本形成了能够服务于挖掘、传播、传承、创新地方文化,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二、政产学研协同,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学校紧紧依靠政府,牵手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构筑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平台。与平顶山市政府、大河网、中国陶瓷玻璃协会、达内集团等共建了“大河传媒学院”“李国桢陶瓷学院”“达内设计学院”“平顶山市文化产业研究院”“新媒体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70余个。共建平台为文化创意类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支撑。

三、深化“六个对接”,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六个对接”全方位推进引企入教,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学生在真实场景下真学真做。一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合作单位对接,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二是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合作单位对接,组建专兼结合、校企一体的双师双能型课程教学团队;三是课程建设与合作单位对接,将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四是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合作单位对接,校企联合建设面向职业环境的实践教学平台;五是教学过程与合作单位对接,行业专家参与课堂教学、生产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环节;六是教学质量评价与合作单位对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外部化、市场化。

四、建设特色工作室,打造“教学做创一体化”育人空间。特色工作室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做、师生共创的空间,每个工作室都组建校企双导师团队,导师带领学生团队在“真实环境”中,以“真实项目”,开展“真实流程”的全程实战。工作室以“创意—创作—创新—创业”为教育主线,引导学生实现由“课业—作业—作品—产品”的飞跃。截至目前,陶瓷类专业创建了“鲁山窑工作室”等8个工作室,采用师带徒模式,师生共创的陶瓷产品直接在陶瓷创意集市销售,近三年师生研发陶瓷新品18个,成功推广应用于平顶山市三瓷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新闻传播类专业校媒融合建立了“新媒体工作室”等7个工作室,近三年来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创作专题片、纪录片近200部,孵化了“湖南玖天佳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追光文化传媒”等多个大学生创业企业。广播影视类专业建立了“鹰城微电影工作室”等3个工作室,与平顶山电视台等联合开办“文化鹰城”“品味鹰城”等栏目。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企业共建“工铭艺社工作室”等6个工作室,近三年来参与工作室项目的学生达400余人,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

平顶山学院文化创意类专业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学校是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原最佳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评选考试基地、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评选考试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陶瓷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陶瓷”已经成为学校一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名片。

[责任编辑:陈欣欣]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