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区西李村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19年06月15日 09:55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陕州区西李村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吹响冲锋号角的关键时期,陕州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5月26日,陕州区召开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全区副县级
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
——陕州区西李村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吹响冲锋号角的关键时期,陕州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5月26日,陕州区召开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全区副县级以上领导、市级定点帮扶单位主管领导、区直单位机关干部、各乡镇班子成员以及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等3000余人参加誓师大会。会上,13个乡镇成立了脱贫攻坚战队,253个村成立特战队,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向贫困发起总攻。
陕州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
01
调整产业结构,走独具特色的脱贫路
陕州区委书记骆玉峰(中)在西李村乡党委书记刘阳的陪同下到该乡吴坑村贫困户王英礼家走访。 郭晓摄
陕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志权在西李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跃泽的陪同下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李村社区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曲晓佳摄
西李村乡位于陕州区东南部,地处陕州、渑池、洛宁交界处,境内有三山、五岭、七十二道沟。该乡辖27个行政村,其中10个省级贫困村、6个深度贫困村,2016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2739户8909人。2018年年底,西李村乡还有737户1714口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7.37%,是陕州区唯一一个被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列为全省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
“我们乡地理位置特殊且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发生率高,资源禀赋、地理条件、发展优势和人口结构等实际情况与其他乡镇不同,不能‘鹦鹉学舌’,照搬别人的脱贫经验,得因地制宜,走适合自己的脱贫路子。”西李村乡党委书记刘阳有一套自己的脱贫思路。
西李村乡按照“经进粮退”的发展思路,依托西李村乡地势海拔较高、靠近龙脖水库、水资源较为充沛以及特有的红黏土等优势,发展玉露香梨、中药材、花椒等种植项目,带动贫困户尽快脱贫。同时,发展雏鹰农牧50万头黑猪养殖产业化项目,依托当地荒坡荒山资源,采用种养结合、土地轮牧的方式,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西李村乡又提出“短长结合”的发展模式,把短效经济作物作为大力发展对象,缩短种植周期,让农民尽快得到收益;长效经济作物产收期较长,但收益更高,将为农民增收致富增添后劲。今年西李村乡规划“5个1工程”,即红薯、辣椒、油菜、丹参、花椒5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都要达到1万亩以上。“秋天天气转凉时,我们计划种1000棚秋延蔬菜,到春节期间可以稳定上市,将为老百姓带来一笔可观收入。现在政策较好,贫困户获得补贴也比较高,相信我们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刘阳信心十足地说。
02
产业脱贫奔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沿着蜿蜒的水泥路,青山绿水在蓝天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5月31日,媒体一行来到西李村乡上断村,刚一进村,就被一大片葡萄园所吸引,密密匝匝的葡萄架上爬满了茂密的枝叶,枝叶下刚结出的葡萄像一串串绿色的小宝石。不远处,几名村民正拿着灌满水的瓶子给刚挂果的葡萄“洗澡”。今年50岁的村民李建朝解释道:“我们这是用专门的药水——氯吡脲,给刚挂果的葡萄上药,这样有利于葡萄改善果形,提高坐果率,防止脱落,增产增收。”
据了解,这片葡萄园是上断村龙吟家庭农场项目之一,依托龙脖水库资源优势,投资110余万元,建成230余亩葡萄园,主要种植阳光玫瑰、户太8号、黑夏等品种,预计年收入70余万元,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村口现在正在修建窑洞宾馆,葡萄园对面这一块地靠近水库,水资源丰富、温差大,我们计划在这里种植矮化樱桃和草莓,旁边修建一处水上乐园,发展集采摘、垂钓、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我们不仅要帮助贫困户致富增收,还要带动更多人回乡致富。”谈及未来规划,上断村党支部书记贾麦群侃侃而谈。
说起脱贫经验,龙脖村种植大户张百旺有话说。“咱们西李村乡的红薯很有名气。去年我种了20亩红薯,光这一项收入就达到7万元。以前种植技术缺乏,收益也少,大家都有点劲头不足了。乡里就送我们学习资料、农用工具,还请来了‘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学。一来二去,我自己也成了半个专家。这次我们就采用扦插育苗的方式,用薄膜覆盖秧苗,方便管理而且成活率高。今年天气干旱,村里还建了路边水塔,采用微喷灌溉,保障减产不减收。我还种了4棚西红柿、4亩土豆、10亩小麦,到了收获的季节,专门有人来收购,完全不愁卖!现在政策也好,种的作物基本都有补贴,2017年我就脱了贫,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原村是西李村乡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也是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多的村,目前,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当天,原村梯田上机声隆隆,一台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脱贫户詹白亮老人开着手扶拖拉机,载满一车水,到香瓜地给香瓜苗浇水。詹白亮今年64岁,一家三口,因妻子有病致贫。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种了20多亩辣椒、红薯、柴胡等特色经济作物,此外还养殖母猪。去年年底,他们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去年刚养了两头母猪,一窝猪崽就卖了6000多元。母猪一年能下两窝,两头母猪能下4窝,我盘算着效益可能会不错吧!”詹白亮说。据了解,原村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水井。“村里的水井打30米就能出水,如果能在岭上打一口井,这200多亩旱地就能变成水浇地,种啥都长。”詹白亮满怀期待。
03
脱贫致富带头人,倾心倾力为人民
在西李村乡泉沟村的田野上,成熟的小麦、紫色的丹参花田、白色的地膜烟田,美成一幅画。
开春以来,西李村乡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脱贫户王书民刚刚移栽的9亩辣椒苗旱死了不少。他们夫妇利用麦收前的农闲时间,头顶烈日正在补栽。王书民是一名党员,今年41岁,四口之家,因两个孩子上学致贫。为了早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他种了34亩田,包括10亩烟叶、9亩辣椒、3亩红薯、7亩小麦,剩下的全种上了花椒树。近年,他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抢抓扶贫政策机遇,于2017年年底成功脱贫。
“书民种烟叶发了!”王书民科学种烟挣了大钱的消息在乡亲们中被传为美谈。他通过“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带动王建华和王根来两户种植烟叶、辣椒等经济作物,这两户于2018年年底成功脱贫。“今年,建华种了10亩辣椒,还种了丹参、板蓝根、艾草等,种的样数比我还多,致富积极性可高了。”王书民笑呵呵地说。“书民脱贫之后又带贫困户脱贫,他这个致富带头人是好样的。”泉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程泽说。
西李村乡方里村永昌河畔,一排排塑料大棚鳞次栉比,大棚里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一群妇女正在脱贫户卫明军的带领下管理西瓜苗。方里村有113座塑料大棚,卫明军承包了50座,用工旺季安排贫困群众30多人在大棚里务工。2018年,卫明军种植了一茬西瓜和一茬蔬菜,收入15万元,除去工人工资,净赚3万多元,当年年底成功脱贫。“前几年,卫明军的妻子因病去世,两个孩子上学,他干完活回到家连一口汤也喝不上。2017年,卫明军到村委会要求承包大棚,我想他顶多承包三五个,可他一开口就要包50个,这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他相当能吃苦,承包这几年干得特别好。”方里村党支部书记郭营堂对卫明军赞不绝口。“去年1座大棚只种两行西瓜,产量太低,今年我种了4行,产量增加一倍没问题。”卫明军胸有成竹地说,“下一步,如果村里的大棚没人种,我打算全部承包下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带领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
04
易地搬迁暖人心,生活面貌换新颜
熊耳山下有新居
微风拂面,西李村乡李村社区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排成行。每一座小院都安装了白色的花瓶柱围墙、不锈钢大门,墙外预留着绿化带,太阳能路灯矗立在干净的水泥路两侧,写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字样的社区文化墙呈现出乡村文明新风尚。傍晚,原村脱贫户张群英正在社区遛弯儿。“我80岁了,第一次住进这么宽敞、明亮的新房,家里也添置了新家具、家电,以前最怕下雨天,一下雨地上全是泥,根本就出不了门。现在家家户户门口都是干净、平整的水泥路,日子也越过越好,感谢党的好政策啊!”张群英幸福满满地说。
在陡沟社区,媒体见到了脱贫户乔金安。“我一家三口人,分了75平方米的房子。因为身体残疾,无法外出打工,以前只能在地里种点粮食维持温饱,孩子还得上学,日子确实不如意。现在种经济作物,收成好,补贴也多,2017年年底我就脱了贫。以前的老房子都是瓦房,遇到下雨天,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糟心得很。现在搬进这么好的房子,还有一所小院,孩子们在外地打工也放心了。”乔金安说。
据了解,2018年西李村乡易地扶贫搬迁377户1210人,其中县城安置11户37人。西李村乡规划建设5个安置点(塔罗安置点、岳庄安置点、方里安置点、陡沟安置点、李村社区三期),安置贫困户366户1173人,各个安置点均已完工,分房到户。易地扶贫搬迁“五新”提升示范安置点李村社区,投资100多万元,目前已安置易地搬迁贫困户600户1890人,是陕州区最大的扶贫安置小区。为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乡党委、乡政府在安置点建设了扶贫车间,确保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让易地搬迁户变成“上班族”。
05
脱贫攻坚战役中,每个人都是“战士”
夜幕降临,西李村乡政府办公大楼依旧灯火通明。
走进办公楼,电子显示屏上“以作风攻坚推进脱贫攻坚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红色字样格外醒目。屏幕上端动态显示着距离退出贫困村的时间精确到了每分每秒,这种倒排工期的方式,时刻警醒着每一名党员干部。
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全员都进入紧张的“战斗状态”。“今年是我在西李村乡工作的第19个年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白天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晚上挑灯夜战核准信息。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是我现阶段最期望的事了。”西李村乡副乡长贺二巧感慨万千。今年32岁的宣传干事刘青青,白天进村入户搞调查,晚上还得加班加点写信息报道,亏欠家人和孩子太多太多。像贺二巧、刘青青这样的“战士”,西李村乡还有许多许多。
西李村乡以三年强基工程为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聚全乡之力、集全乡之志推动精准脱贫,实现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全乡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坚持每周三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以及脱贫攻坚最新指示精神,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弄懂、吃透,贯彻到位。二是建强村级班子。换届以来,分阶段召开乡村干部会议,讲政策、讲程序、讲注意事项和重点环节,使全乡村级班子得到健全和优化。三是规范党建各项工作。继续对农村党员实行积分管理,落实党性教育大讲堂、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党员活动日”、党小组周活动、“三会一课”、四必到四必访、村干部坐班制,规范“四议两公开”决策运行机制,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开展“村霸”“蝇贪”整治。
誓师大会后,西李村乡党委立即传达了会议精神,在全乡成立1个脱贫攻坚战队,27个村成立特战队,又成立了由乡干部和村干部组成的责任组,把责任、任务压实压细。为每名干部定下“五个一”任务,即向贫困户宣讲一次扶贫政策、和贫困户吃一次饭、为贫困户办一件实事、为贫困户打扫一次庭院、为贫困户算一次经济账,真正和贫困户面对面交流,知贫困户所想,解贫困户所难。
在产业发展方面,目前,西李村乡的千亩芍药基地已经和哈尔滨制药六厂对接成功,保证了群众稳定增收;林家花园在这里投资建设了200亩的航空丹参核心示范田,并签订协议做中药材丹参的初加工,带动周边群众就业。“接下来,我们把新品种推荐、技术培训、招商合作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形成‘农业生产+科技进步’的模式,扩大产业规模,建成产业基地,加大引资引智方面的支持力度,发挥我们劳动力多且吃苦耐劳的优势,与技术、市场、资金链条对接,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发展的链条中。”西李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跃泽说。
青山赤土,不改初心。西李村乡全体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咬定脱贫目标,紧绷思想之弦,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全力以赴克难而进,把扶贫工作务实、让脱贫过程扎实、使脱贫结果真实,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如期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文\图王建栋 崔盼盼)
[责任编辑:田园]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网罗天下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