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交通

济源:建设四好农村路 编织乡村振兴梦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从1978年至2019年,济源农村公路从泥泞、窄小的主干道向平坦、美丽的枝干延伸(改),阡陌交通、纵横交错在玉川大地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像一条条毛细血管一样绘就出一幅四通八达的交通图景。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河南省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就,凤凰网河南频道特别策划《礼赞70周年--凤观河南交通巨变》专题栏目,展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交通行业在农村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

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从1978年至2019年,济源农村公路从泥泞、窄小的主干道向平坦、美丽的枝干延伸(改),阡陌交通、纵横交错在玉川大地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像一条条毛细血管一样绘就出一幅四通八达的交通图景。

站在历史的这端回望济源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历程,这是一代代公路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经起步、跋涉、发展、创新、辉煌等无数次洗礼和锤炼,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谱写的济源农村公路发展史上辉煌壮丽的诗篇。

脱贫摘帽 “四好农村路”让卫佛安村人人展笑颜

阳春三月,从济源市区驱车前往南部山区承留镇卫佛安村的人络绎不绝,那里碧空如洗、绿草如茵,还有一条环绕卫佛安村的羊肠小道,大多数人选择在傍晚时分绕着整个村子游玩一遍。

从济源市区到承留镇卫佛安村,直线距离不过20公里,但就是这不到20公里的距离,却曾将这王屋山里的小村与外界阻隔了几百甚或上千年,甚至二十年前的卫佛安村还是一片哀鸿遍野。

卫佛安村村委会主任陈国胜

因为卫佛安村四面环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这里产的瓜果蔬菜格外香甜,但是这样的地理位置,种啥都运不出去,老百姓无法大面积种植,甚至只能眼睁睁看着好东西烂在地里。“路没修通前,村民运输瓜果只能靠人工小推车送出去,遇上雨水天气,土路十分泥泞,根本无法出行,这么好的瓜果也无法运送出去。”卫佛安村村委会主任陈国胜说。

那时候全村唯一的期盼就是,修通一条通往外面的路。

自上世纪90年代始,济源市坚持大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新机制管养、一体化运营,一举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和平原地区村村通油路,完成了农村公路交通建设的第一次大跨越,实现市、乡、村城乡公路一体化大贯通。2004年至2006年,济源市累计投入农村公路交通建设资金4.2亿元,完成了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的第二次大跨越。在此基础上,济源市又掀起以组组通硬化路为主的第三次农村公路建设高潮,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一举解决了882个居民组通硬化路问题。2007年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柏油路,2008年率先在全省实现“镇镇通”高速路,2009年又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居民组“组组通”硬化路。

卫佛安村的通村公路

卫佛安村种植的蔬菜制种

一条平坦宽阔的柏油路将小村与山外连接,村民的生产生活很快发生了大变化,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瓜果蔬菜。这一车车的无公害瓜果运出了大山,换回了大把的钞票,还有比钞票更值钱的新技术、新信息和新观念。

如今的卫佛安村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贫困落后的帽子也摘掉了。从原来的闲置沃土,到如今的瓜果遍地,卫佛安村的瓜果蔬菜已成为该村的一张金字招牌。陈国胜告诉凤凰网河南,“如今路修通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从原来的人均年收入几百元增长到了一万多,每年来我们这里采摘瓜果的人络绎不绝,基本上不用出村卖,客商直接就把车开到地头了,再也不愁好东西烂在地里了。”

富裕与幸福同收 “四好农村路”让王庄村踏上全域旅游之路

来到济源,就不得不提济源市大峪镇王庄村。

王庄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近年来,王庄村大力出新,建立露营地,修建汽车主题公园,用废弃大巴改造成旅馆、餐饮包间、会议室,加上可移动的可住宿的拖挂式房车车厢,以及农家乐、民宿,修建了登山步道、垂钓基地、儿童拓展基地等,形成了一个房车文化浓郁的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基地。

王庄村地处太行、王屋山余脉,属于典型的浅山区、丘陵地带,人均耕地只有1.1亩。

如今,王庄村发展的如火如荼,每年到旅游旺季,汽车主题公园里人山人海。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四面环山、有山有水、犹如世外桃源的“高大上”地方,几年前曾是省定的贫困村。

六年前,那时的王庄村还是老百姓自发凑钱修建的土路。“那时候村民出行十分不方便,虽然有一条土路,但土路也只有2.5米宽,一旦遇上雨雪天气,更是几天难以下山,经济也无法发展。”王庄村支部书记周平说。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王庄村将通村公路拓宽至4.5米,将六公里多的公路重新整修,安装护栏。至此,王庄村终于通上了柏油路。

王庄村游客服务指示牌

道路通则百业兴。王庄村通过招商引资和定点扶贫,大力发展旅游业,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如今的王庄村赶上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潮流。休闲、观光旅游成为王庄村发展的新特色,一张农业与旅游“套种”的全域“网”,让老百姓富裕与幸福同收。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建设“四好农村路”

“四好农村路”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农村公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公路成为农民的致富路、小康路,近年来,济源市着力关注建设质量,聚焦养护管理,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保障水平。2007年,济源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柏油路,2008年率先在全省实现“镇镇通”高速路,2009年又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居民组“组组通”硬化路。目前,该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07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拥有量达164公里,居全省前列。全市已有3990个居民组的40多万群众走上了硬化路。完善发达的农村公路网同时带动路域经济快速兴起,沿路而建、由路而兴的果蔬基地、都市庄园等数不胜数。

济源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安东利

如何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 ?济源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安东利说:“不仅要建设好‘四好农村路’,还要深挖‘四好乡村路+’潜力,旅游、物联、特色产业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创新举措能让四好农村路成效更加显著,让一条条串起美丽乡村的农村公路变成了民心路、小康路、产业路、希望路,让济源农村形成通畅、安全、便捷的交通网络,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济源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已基本实现了市区至镇办(产业集聚区)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联结、镇至镇三级公路通畅、镇至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行政村至居民组硬化路连通;管理工作基本完善了市级专业管理、镇办专业养护和建制村村道“专群”结合管养机制,以“提档升级”管养思路,推动了农村公路管理从粗放式、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全方位服务的转变;养护工作基本达到了责任主体落实和工作体系完善,日常预防性养护、高效专业化养护、科学性生态养护步入正轨,2017年全市的管养覆盖率高达98%,县乡道、骨干路网常态化管养率和安保工程系统化建设率、乡村道平交路口综合治理率达100%,在全域范围内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交通综合运输网络。

济源作为愚公精神的发源地,涌现了很多具有这种精神的先进人物。感动全国交通十大人物之一的苗天才,带领全村人十年修一路,这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不服输精神,有敢想敢干、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有踏实留印、抓铁有痕的干精神,有打开山门、沟通互联的开放精神,矢志不移、善做善成的胜利精神值得新时代每一个人学习。

安东利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满意,学习苗天才,就要自我加压、务实重干、奋勇争先、高质量发展济源交通事业,打造人民满意交通!”(杨琳、文健、郭苗华)

[责任编辑:郭苗华]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