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感动中国”的河南试验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当一个话题成“老生常谈”时,就意味着这事儿已经常态化。常态化好吗?当然好了,比如今天说的话题——河南人“感动中国”现象。,,

当一个话题成“老生常谈”时,就意味着这事儿已经常态化。常态化好吗?当然好了,比如今天说的话题——河南人“感动中国”现象。

2月18日晚8点,“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首播。这次站在领奖台上的,照样有咱河南人,他就是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教师张玉滚。这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办17年来,获此殊荣的第16位河南人。

张玉滚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17年,16人,几乎一年一人的频率,恰是河南人“感动中国”的常态化,拼出河南这方土地的质朴与厚重色彩,向世人交出一份出彩河南人的地域试验。

那位叫张玉滚的老师

老师者,天下园丁。张玉滚是可敬老师中的默默耕耘人。

身为“80”后的他,身处地理环境是不好的。黑虎庙村是镇平县北部深山区的一个行政村,距离县城70多公里。一座座大山像铁桶一般,把黑虎庙围在谷底。以前,黑虎庙人要想走出大山,得沿着山脊上牛羊踩出的小道,翻山越岭10多个小时才能到镇上。

这般地理环境中的学校,也好不到哪里去。黑虎庙村1300多人,下辖13个自然村,零星分布在方圆十几公里的带状山凹里。学校虽说在村里的中间位置,但住得远的学生步行要3小时才能到。一座破旧的两层教学楼,一栋两层的宿舍,三间平房,就是这个学校的全部家当。

如此环境如此学校,吓跑不少教书人。没有老师来,这里的孩子就会失去前途。

2001年8月,师范毕业的张玉滚,被老校长吴龙奇用心情打动,来到自己曾经就读的这所学校。他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

山区交通不便,就用扁担。老校长挑了几十年,张玉滚到来后也挑了许多年。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靠着一根扁担,张玉滚踩着老校长的脚窝窝,风里来雨里去,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的希望。

2006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了,因为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张玉滚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从此,“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十几年来,张玉滚骑坏4辆摩托车,轮胎更换的次数更是数不清。

道尽艰辛几度,常念学生情悠。

17年里,张玉滚培养了500多名学生,其中300多名学生因他的资助免于辍学,更让张玉滚骄傲的是,有16名学生考上了大学,有几个还读了研究生……

而这离不开他的全面“开火”。由于师资力量紧缺,他把自己打造成了“全能型”教师,小学5门课程,样样精通,住校孩子们的吃穿住行,他也是行行都行。

近年来,河南又因势利导,通过先进典型分级选树机制,有意推出大批先进典型,为培育出彩新人提供了鲜活教材。通过“我为正能量代言”、道德模范故事汇等形式,传扬英模事迹、唱响英雄赞歌,激发了人们争先进位的出彩意识。

17年里16人的名字

花开花又落,时光悄悄过。不负山区光阴的张玉滚,如今站在了至高荣誉台上,成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玉滚的颁奖词是: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阅尽百态人生潮,唯有与君赋词。当颁奖现场主持人念出这些颁奖词时,台下的观众们动容了,荧屏前的观众们也有不少眼睛湿润了。

这是一曲坚守的赞歌,更是对奔腾不息生命品质的礼赞。而这样的高规格礼赞,几乎年年在河南的土地上出现。

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自2003年首播以来,走到了第17个年头。17年里,走出16位“感动中国”的河南人(团体)。他们的名字,有必要再次一一写出来:

太行新“愚公”的村支书张荣锁、原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带着妹妹上学的洪战辉、搏击巨浪救人的魏青刚、排爆专家王百姓、飞行员李剑英、大孝子谢延信、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武文斌、救灾火线上的尖兵李隆、乡村教师李灵、仁医胡佩兰、航天员刘洋、陇海大院的故事、豫剧团团长王宽、南阳救火英雄王锋、深山播火人张玉滚。

2016感动中国人物——王锋

名单不长,却伴随“感动中国”节目组成长。在“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主持人曾感慨说,“我大概查了一下,从河南走出来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应该在全国的省份里不是排第一就是第二。”

2015感动中国人物——陇海大院爱心群体

因为这是一份纯粹的精神榜单。雷打不动的主持人白岩松接受采访时说,“用感动这个标准去衡量人物的时候,官职、财富、地位、地域都消失掉了,真正的评价标准突然变得平等,这种平等就是人性中最闪光、最美好的东西。”

以人性去照亮世界,是处于中原的河南的强项。

出彩河南人的时代风头

如果从上述名单中去挖掘感动中国的因子,无外乎两类:或者是瞬间壮举勇气,或者是经年累月坚守。这两类倾泻出的,全是向上向善的力量。

河南,枕在母亲河的臂弯,在华夏文明的摇篮里长大。对于这里的人情世故,有一种广为流传的概括: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长期的传统美德熏陶,铸就了河南人的淳朴善良、义气热情、吃苦耐劳、讷言敏行、忍辱负重、埋头苦干、仗义执言、疾恶如仇、知难而上的群体性格。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孕育了无数“行动派”的河南,在时代进入新时期的今天,更是大气磅礴。阿里巴巴去年发布的5年“正能量榜单”,河南在全国十大正能量省份中排名第一。

行文至此,或许有人问,不管是“感动中国”还是“正能量”,河南都全国佼佼,可这能给河南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吗?答案一定是能,因为蔚然成风的正能量文化,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以向上为动力,以向善为本源,两股力量支撑了河南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也能鼓动河南在出彩路上继续勇往直前。

拿2018年为例,去年河南生产总值突破4.8万亿元,全年又有12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3个贫困县摘帽,城镇新增就业13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万人,返乡下乡创业新增23万人、带动就业223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

成就来之不易,全靠一个拼字。基于此,去年6月,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争做出彩河南人”的论述。

王国生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古老厚重的中原大地形成了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为代表的宝贵精神财富,塑造了河南人包容宽厚、大气淳朴的内在品格,艰苦奋斗、负重前行的实干精神,敢闯新路、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

“每一个河南人,每一个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都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原更加出彩紧密联系起来,树立起强烈的争先进位的出彩意识,争做出彩河南人,葆有热爱河南的家乡情怀,增强建设河南的责任意识,涵养献身河南的精神境界,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会议强调的这段话,正是对时代坐标中河南人的新号召。

散发着厚积的文化气息,洋溢着广博的地域风情,随心一瞥河南,皆令人惊鸿。让我们向张玉滚们致敬,向他们靠拢。(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邓呈娇]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