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文化

一边“与生命共时空” 一边“对历史展开想象”——访作家邱华栋


来源:郑州日报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日前做客“松社我来讲”,从卡尔维诺到兰陵笑笑生说开去,与省作协副主席乔叶展开一场“穿越国度与时间”的文学对话,也让郑州读者对以创作“多面性”著称文坛的邱华栋有了深入的了解。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日前做客“松社我来讲”,从卡尔维诺到兰陵笑笑生说开去,与省作协副主席乔叶展开一场“穿越国度与时间”的文学对话,也让郑州读者对以创作“多面性”著称文坛的邱华栋有了深入的了解。

分身有术

说起来,邱华栋的经历顺利却并不单一:报社记者、文学编辑、高产作家,目前的主要本职工作是鲁迅文学院的常务副院长,负责全国各地文学新人的培养,不仅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创作情况,还要为苗子们解决各种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这使他看起来更像一位文学的园丁。

“白天忙完工作,晚上回到家才能开始自己的创作。通常是7点钟左右,手机放到一边,听听音乐,就可以进入自己的文学世界了。”邱华栋笑言,写作前听音乐已成为一种“仪式感”,不同的是以前听的是摇滚乐,如今听的是古琴。音乐形成的屏障把他从日常琐事中隔离开来,一位高产作家就此诞生:洋洋洒洒三十八卷《邱华栋文集》刚刚付梓;一月底即将交出一部与《红楼梦》有关的书稿,春节期间要拿出武侠小说系列“十个武侠课”,非虚构作品《北京传》的推出也提上日程……

熟悉邱华栋的人都知道,除了高产,他的阅读量也令人咂舌,一年“精读几十本书,泛读几百本书,加起来有七八百本”,家里的藏书达3万册,且酷爱《红楼梦》《金瓶梅》版本收藏。

越写越能写

“小时候读书大部分是传统文化的内容,上初中时偶然看到一些期刊,发现还有当代作家在写身边的、当下的事,很受震动、很兴奋。”邱华栋的文学创作完全是“无师自通”,他兴奋之余提笔写作,写的也是身边的动物故事、人与自然的关系,投出去的稿子竟然轻松发表了——从16岁发表处女作算起,邱华栋已有30余年的创作历程,当前创作逾800万字的作品,可谓“著作等身”。

“我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每天都有各种资讯潮涌而来,但读书是一种主动的信息获取,是你和作者之间互相的凝视和对话,这是任何其他信息获取方式无法取代的。”邱华栋说,在读书的同时,写作更是“越写越能写”的“手艺活儿”:别人过年放松身心,他过年闭门写作,一切节假日、空余时间甚至出差途中,都拿来写作。

“我把文学当作一种爱好,即使没有稿酬我也想写、也愿意写!”邱华栋以曹雪芹鞭策自己:“唯有当成爱好,才能无怨无悔、不计报酬地坚持下去。你看曹雪芹、兰陵笑笑生,他们有没有凭《红楼梦》或《金瓶梅》拿过一分钱版税?没有。这就是对文学事业的无怨无悔的热爱。”

老家河南

北京的“文学豫军”聚会时常邀邱华栋到场——虽在新疆出生,邱华栋的父母都是河南南阳人,上世纪5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到新疆支边,邱华栋出生后,也多年在南阳生活,骨子里,他也认为自己是个河南人,文学上的“小才华”,也“来自南阳的某种传承”,是“受了南阳文脉的滋养”。

“河南作家特别能吃苦,也能写。”谈及“文学豫军”,邱华栋多了份敬意:“河南尊重文化、文化人,文学豫军是中国作家里特别重要、厚重的队伍。”邱华栋认为,当今中国能算得上文学大省的不过四五个省,河南毫无疑问位列其中。

深深体会到写作“创造性的快乐”,邱华栋坦言自己并不缺少写作的灵感,要写的、想写的题材太多,但他依然对自己“不满意”。“当下我的写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与生命共时空’地描写当下社会生活的作品,另一类是对历史展开想象的历史题材作品。”邱华栋说,写作中有的作家是在挖一口深井,有的是在描绘一片平原,但条条大路通罗马,他对自己的期望是可以写出一部“可以传世的杰作”。(左丽慧、吴仲怡

[责任编辑:田园]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