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七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福建行”札记之二:“梅”好闽清花·果·山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古时闽清称瓷都,在宋代,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陶瓷,都产自于闽清。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地,闽清的瓷器,曾被浩浩荡荡地运到世界各个角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变电器、插座、电线杆上的瓷葫芦,如果你曾留意过,几乎所有的产地都标注着福建闽清。随着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这些产品都退出了市场,瓷画,是闽清人又一个新的创举。

我只来得及在闽江边坐下来,深深吸了一口被江上的细风醺染得湿漉漉泛着清香的空气,所有从北方的雾霾里带来的焦躁和郁闷瞬间烟一样散去,心一下子澄澈,明媚起来。闽清,就用这满眼的翠绿和蓬勃迎接了我们!

这里是闽清雄江橄榄湖创客小镇。在绿树的掩映里,这些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房子,被叽叽喳喳的鸟鸣,和斜阳下升腾着的薄雾点缀,那份世外桃源的遗世独立,在水一方的诗情画意,不需浓妆重抹,便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画面。几十个年轻的创业者们,凭着一腔激情和豪气,把一个平平常常的村子改造得这般诗意盎然。住惯了高楼大厦,看惯了阳春白雪,偏偏就是这种乡土,这样挨山傍水的风情,这种原真的、古拙的、独特的“土”,一下就搁置了你心田里无处栖息的漂泊。

这样的村子全国到处都是,为什么就只是闽清?只是这里?

正像从福州过来的黄姓游客说的那样:花钱不多,却坐拥了闽江的清流碧水,干净的空气,绿色的食品,这才是21世纪最奢侈的生活!

青山绿水,滋养得这个小小的村子,精致的像细碎的花瓣醺染的一袭飘逸的长裙。这种清新自然,正适合那些在城市的车马喧嚣、钢筋水泥里被磨砺到心烦气躁的人们,过来小住。走在幽静的林间小路,呼吸着天然的森林氧吧,让自己慢慢地静下来,忘却一切红尘琐事,返朴归真,尽情享受一次奢华的心灵之旅。

一方水土一方人!就像橄榄,这个亚热带作物从广西广东,到福建云南,都是适合的生长地,却就只有这片土地上的橄榄甘甜到让你尝一口就有三天的回味。这个村子叫梅溪镇白河江。村里的张孔江,一边向我们分发橄榄,一边骄傲地说:吃吧!这一颗橄榄20块钱呢!

印象里,橄榄的酸涩,不是谁都能驾驭。在王禹偁的诗里,这样描写它:“北人将就酒,食之先颦眉。皮核苦且涩,历口复弃遗”。但这里却不同,它清香甘醇,比任何一种水果都有悠长的余味。

现在正是橄榄初熟的季节。他的树上挂满了成串的青橄榄。

这棵树上的果能卖多少钱?我们问。

猜猜!他微笑。

一千?他摇头。

一万?他再摇头。

五万!他在所有人的惊异里肯定地说。

你家今年收入多少?我们怀着好奇再问。

“今年是小年,结的少,大概能卖一百多万吧。去年卖了三百多万。全村共82户386人,去年卖了五千多万,平均每人13万。”他淡淡地说。

“白河江位于闽江北岸,日照时间长,气候温暖湿润,低温冻害少,再加上上级领导尽心关照,不断帮助我们改良品种、提高种植技术,才使得这里的橄榄清香酥脆、回味甘甜,深受广东、上海、闽南一带客户喜欢。橄榄树成了村民的致富树、幸福树。”张孔江介绍。

“我们把附近这个村子的地都承包了,也过来种橄榄吧。”有人打趣。

“未必能种。”张孔江说。橄榄对土质、气温、环境要求很高。哪怕是相邻的村子,也不一定适合。

“种柚子啊!”谁嚷了一句。

闽清的柚子也是著名的。著名到你到了闽清,坐在汽车上,随便一望,两边的车窗外梦幻般闪过的那些累累的硕果,都是柚子。

白樟镇红菇林农场的这种红心柚,个大,心甜。一看价钱,才两块钱一斤。

闽清不只是培育出这样优质的红心柚,就连南方北方都司空见惯的南瓜,在闽清人的精心侍弄下,居然也这么的神奇。

在金瓜邦创始人王永源的合作社里,我一连喝了三杯南瓜汁。

王永源的南瓜可不是一般的南瓜。这些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一堆,任你如何想像,也不敢确定它就是那种饭桌上最普通的、叫做南瓜的农作物。习主席说:“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王永源的农业合作社就以小南瓜为主打产品,用这些最乡土的南瓜,打开了一片大天地。

古时的闽清遍植梅花,有“梅花十里”之称,宋时理学家朱熹留下了“梅溪”二字摩崖题刻,留存至今。所以闽清以梅自称,以梅为县花。以梅的冰肌玉骨,我私下揣测,闽清应是一位长发细腰的山野女子,在这山重水复的深处,荷锄农耕,侍弄桑麻,守着缓缓的时光,婉约,寂静,安恬。闽江习习的小风,从山涧里汩汩而来,仿佛是村前山梁上弹奏的一章乐符。在这里,不由你不静下来,拂去心上的浮尘,把烦忧抛却一空,把自己安插成路旁的一株木芙蓉,或是屋角的一棵山茶花,扎根在这湿漉漉的沃土里,随四季斗转星移。

如果一定要选个这样的村子住下来,我选樟洋。

只是走了一遍,便深深地记住了它的模样。

不说它800年的历史,它状元村的辉煌,它的古道、宫庙、民居,就只这肥田沃土上繁衍的青松翠竹的葱茏,舒卷惬意的一卷田园南山的生活,从村头上这一群悠闲在黄昏里的老人脸上的笑意里,我恍然觉得,500年前,我曾住过这里。

乡村的诱惑就在于城乡环境的不同特质。越土、越野、越俗、越古,越是人们心目中那个乡村,越能让城里人在这里找到自己心心念念的老家和归宿。

樟洋四面都是山,如同屏风把村子围绕起来,才有了这青溪绿树,沃野葳蕤。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古意。

小村是古旧的。这些石墙老屋,蹒跚着接受一天天时光的荏苒,石板路边的老榕树,枝条铺满了天空,一年年地仍是那么茁壮。走过的人虽苍老了容颜,仍然认真地恪守着日出而作,晨昏变幻。交错的时光仿佛在这里凝滞,沧桑的历史尤自凌空兀立。精耕细作的田地里,种着芋头、茭白。走在田埂上,像走在“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诗句里。

村书记介绍说:村里邀请海峡两岸青年设计人才围绕古建筑保护、特色产业提升等做了进一步规划,古村落将重新焕发生机,不仅要“农民富”,还要实现“家乡美”。

闽清的橄榄、柚子、金瓜、芋头等农产品之所以敢这么肆无忌惮地发展,它的底气来自于“三农”服务超市的诞生,闽清陈忠霖县长介绍说:“三农”服务超市涵盖农业产业链服务全部要素,为闽清“大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是这些乡村赖以发展的重要平台。

闽清的农民何其之幸!

闽清,不只有这些年轻、朝气、出奇、创新,它也有底蕴,有厚重。在宏琳厝的沧桑里,我们看到了闽清一卷奢华的历史和传奇。

宏琳厝位于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前后历时28年方才建成。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最多时,住过900余口人。厝内高低错落的木墙,飞檐翘角的屋顶,精雕细琢的壁画,在悠长的时光剥蚀下依然鲜亮如初。

它的每一进院落都严格按照尊卑等级分布。窗扉门楣上每一道纹络每一朵花,都有来历都有故事。从门口摆放的一个石墩,到每间房屋上的匾额,从房顶上的精雕细镂,到每个厢房、每间厅堂,都是木雕、砖雕、石雕的大气,古色古香的韵味。梅兰竹菊盛开得如痴如醉,青石板的台阶被打磨得油光锃亮。阳光从木格窗子里洒过来的斑驳,映在地面上,花纹奇形怪状,像是怀旧的画家彩绘的图案;又像是藏匿了一载风花雪月的故事。庞大的建筑,恢弘的布局,从门厅到廊道,从窗扉到桌椅,它的辉煌和气派,让每个进来的人都啧啧称道。墙外的清溪终日流水潺潺,屋内的时光却被定格在200年前。

200多年的历史过去,繁华散尽,时过境迁,多少的奢华湮灭成灰,“民间故宫”“全国最大的古民居单体建筑”,都是它的荣耀。它就这样淡定着漠然地承载着无涯的时间的荒凉,不惊不乍地安静在岁月里……

而序源堂的新颖瓷画,是闽清展示给我们的又一个神奇。

古时闽清称瓷都,在宋代,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陶瓷,都产自于闽清。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地,闽清的瓷器,曾被浩浩荡荡地运到世界各个角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变电器、插座、电线杆上的瓷葫芦,如果你曾留意过,几乎所有的产地都标注着福建闽清。随着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这些产品都退出了市场,瓷画,是闽清人又一个新的创举。

这种瓷画不仅冬暖夏凉,还会释放一定量的负氧离子。等同于在房间挂上了一道山泉瀑布。它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衰竭。挂在书房、卧室、客厅,做成书案、茶台,既大气,又实用。此画已经获得23项专利。

闽清还有一个"瓷"。瓷天下景区。也叫海丝精灵谷。媒体人评价它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和无限创意、无限萌趣、无限欢乐的文创景区。”六大板块,四十几个景点,可以领略海上丝绸之路悠远、神奇的风情。其中的彩虹滑道、网红秋千、精灵村、非洲部落、生态园,各种创意,可以满足各种需求。

这些才只是闽清的冰山一角。倦了?累了?一场最原始最地道的温泉,正等你在峡谷山涧里。

闽清是温泉带,很早就以温泉扬名天下。

黄楮林温泉是你不可以错过的一场天浴。闽清人叫它美人汤。

黄楮林温泉是由一条逶迤的水流牵连,数个水潭,鳞次栉比,悬挂在山崖上。像一个个光芒四射的翡翠,潭与潭之间飞流直下,湍急清澈,浪花飞舞。被誉为“天下温泉第一溪”。

黄楮林温泉借助天然的地势,从山腰到谷底,各个浴池均依溪而建,错落有致,不加任何雕琢,温泉水随时随地从石头缝里冒出来,活水仙泉,琼浆玉液,纯净到没有任何杂质。52度的恒温,稀有碳酸泉,水质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美容养颜,治病保健。

温泉区内绿荫叠翠,飞瀑逶迤,跌落的声音响彻云宵,越过一落千丈的绝壁,经过原始森林的过滤,大自然的野性,水的野性,交织在一起。置身其中,你尽可以解除一切羁绊,裸露最初的本真,和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拥抱。这时,你就是你自己。大声地叫喊,大声地歌吟,从山谷的回响中分辨自己颤抖的心音。

黄楮林温泉有世界稀有、中国最大的黄楮林,有抗癌植物红豆杉,有大片的原始森林,1800余种植物。亿万年的等待,365天的汨汨流淌,它不急不缓,你不来,它不竭,你来了,它更加欢唱!

这样近距离领略八闽大地的风土人情,厚重的文化,品尝闽清三宝:粉干、糟菜、橄榄,以及各具特色的美食,饱览最原始最生态的闽江两岸乡村的新风貌,新发展,忽然就觉得这片沃土,这方兴未艾的新农村,浓缩了整个时代的兴盛和璀璨。在这个新旧更替快得来不及铭记和保留的时代,这里的每个乡村,每个院落,每座仿佛泛黄的旧照片似的景观,每条细细扭扭,看不到尽头的石阶路,都是那么亲切。如果能够,真宁愿,抛开一切纷纷纭纭的困扰,在这里停下脚步,扎一所小木屋,做一个草木女子,守着这山这水,与世无争,过缓慢的细水长流的日子,就这样,一直。

[责任编辑:田园]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