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地方

“不能辜负组织和百姓对我的信任”——记叶县常村镇杨林庄村第一书记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家里的牛状况怎么样?‘托牛所’的项目已经批准了,以后大家的牛都可以集中托管,家里不会再这么乱了。”11月30日,天色已晚,叶县常村镇杨林庄村第一书记丁建辉还在贫困户谭兴德家中走访。

“家里的牛状况怎么样?‘托牛所’的项目已经批准了,以后大家的牛都可以集中托管,家里不会再这么乱了。”11月30日,天色已晚,叶县常村镇杨林庄村第一书记丁建辉还在贫困户谭兴德家中走访。

去年11月份,平顶山市畜牧局质管科科长丁建辉被派驻到杨林庄村任第一书记。到杨林庄村之后,丁建辉感受到了山里人的善良与朴实,同时,也被当地的贫穷与落后深深触动,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这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背井离乡,他从城市来到农村

今年46岁的丁建辉从小在城市长大,从来没有接触过农村生活。但他接到驻村通知的时候,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下来。“这是组织给我的使命,是我的责任,我责无旁贷。”

生活习惯不同,他就努力融入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经验不足,他就勤学勤问,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他恪尽职守,细致入微,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工作方案。

今年70多岁的周福云是杨林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一共8口人,其妻子、儿子、儿媳均有精神障碍,3个孙子都在上学,家庭压力很大。

丁建辉知道这一情况后,为其妻子申请了低保;其子周爱民精神障碍较轻,丁建辉便鼓励他外出务工,每个月有4000多元收入;周福云平时干点零工,每个月收入1000多元,他还在丁建辉支持下,种植了2亩花生、2亩艾草,每年能增收8000元左右。另外,周福云还享受到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企业带贫、到户增收、“两免一补”等扶贫政策。目前,周福云家人均年收入已达6000余元,今年年底可顺利脱贫摘帽。

“丁书记从城市跑到山里,帮助我们做了这么多,俺也没啥文化,说不出来多么好听的话,谢谢丁书记对我们的付出。”提起丁建辉,周福云满是感激。

理清思路,调整种植结构增收益

杨林庄村位于常村镇西南4公里处,辖5个自然村,285户1111人,荒山面积3000余亩,而耕地面积仅有700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目前,还有12户38人未脱贫,脱贫形势严峻。

为了群众增收,丁建辉在充分调研后,与村两委会共同努力,在杨林庄村成立“高阳种植合作社”,调整种植结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发展高油酸花生种植400余亩、艾草300余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同时,丁建辉与村干部筹钱购置花生收获机,免费让农民使用,减少农民种植成本。并且利用市派第一书记扶贫资金20万元,建成一座饲料加工储备库,形成了花生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解决了农民收获后的销售难题。

另外,畜牧专业出身的丁建辉主动联系田庄乡一家奶牛养殖企业,与企业签订了花生秧包销协议。丁建辉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每年的花生秧100余吨,企业收购价每吨500元,除去人工、运输等成本,卖花生秧每年就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近4万元。

创新思路,发挥优势带民富

随着驻村工作渐渐开展,丁建辉发现,曾经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牛。他便利用自己畜牧专业优势,鼓励大家继续干老本行。但小规模养殖,粪便没法处理,气味也难闻。

丁建辉调研后,利用有关扶贫资金成立“澧源牧昌养殖合作社”,筹建“托牛所”,可托管100余头牛,让老百姓白天在山上放养,晚上集中托管。

谭兴德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60多岁,家里3口人,妻子有智力障碍,儿子外出打工,自己一直靠养牛养家糊口,院子里经常又脏又乱,气味难闻。

得知丁建辉准备筹建“托牛所”的时候,谭兴德第一个同意加入:“儿子大了,该结婚了,家里再这么脏乱差,媳妇儿都不好找。这还要感谢丁书记为我们筹备的托牛所。”

目前,“托牛所”征地工作已经完成,已有9家贫困户愿意加入养殖合作社。

为了彻底打消老百姓养殖的后顾之忧,丁建辉还为养殖户申请了畜牧保险,每户只用花7元钱,其余的73元由政府补贴。如果在养殖过程中牛犊意外死亡,最高可理赔7000元。并鼓励养殖户发展母牛繁育,通过养殖合作社的集中托管,每产下一头牛犊,政府还可以补贴700元。

“下一步,将发挥畜牧优势,进一步提高贫困户收入,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不辜负组织和百姓对我的信任。”丁建辉如是说。(供稿:李亚奇 焦萌)

[责任编辑:陈欣欣]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