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把戒尺还给老师” 老师却怕单脚走钢丝


来源:东方今报

原标题:“把戒尺还给老师” 老师却怕单脚走钢丝最近,江苏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决定“吃螃蟹”,出台制度惩戒熊孩子。11月22日下午,他们召开了一场关于惩戒制度

原标题:“把戒尺还给老师” 老师却怕单脚走钢丝

最近,江苏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决定“吃螃蟹”,出台制度惩戒熊孩子。11月22日下午,他们召开了一场关于惩戒制度的听证会,引起热议。是否该“把戒尺还给老师”?如果手拿戒尺,老师真的敢下手吗?老师对惩戒权的使用能做到公平合理吗?这些疑问的背后,也是教育理念的再一次碰撞。

“就算把戒尺给老师,老师也不敢用啊。”

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权问题,不是一个新话题了。当新一轮“把戒尺还给老师”被放到台面讨论,教师们的看法是啥?笔者做了个简单的调查,五十多位来自从村小到一线城市的老师,有46位提到了“不敢”的问题。

郑州某小学班主任告诉记者,学校出现过老师口头批评学生,家长来掀桌子的事情;当家长向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告状时,老师受到了批评惩罚。笔者发现,在听到的十余件教师因惩罚学生受罚的案例中,老师们更在意学校和主管部门的态度。一位上海小学老师告诉记者,上海的一所民办学校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更注重保护教师的权益,这时家长更重视校规,违反校规的学生也更少,这是校方态度对“惩戒”效果的直接影响。

不过不少教师认为,单靠学校校规赋予惩戒权,没有法律条文明确相关标准,对学生的惩戒,将仍然像“单脚走钢丝”一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但是教师要承担责任,学生在压力大时,也有可能产生极端行为,引发暴力事件等。“在教育的有效和安全两者之间,肯定要以安全为先。”一位老师说。

为了追求两者平衡,很多老师在技术层面下功夫。一位信阳的中学老师告诉笔者,害羞内向的学生违规,一般以口头教育为主,对于“皮实大胆”的学生,会适当拧耳朵、让他们蹲马步之类,加大惩戒力度。“很多农村,家长教育方式是打骂,老师如果只是讲道理,如同唐僧念经,毫无作用。”另一位老师说,什么样的惩罚方式更有效,和当地理念和家长素质密切相关。

与多数老师“不敢”相比,也有老师对“把戒尺还给老师”的观点本身提出质疑。“‘问题学生’背后,往往存在一个‘问题家庭’,或不管不问,或过于宠溺。”一位老师说,有的家庭既过分依赖学校,又存在诸多不认同与怀疑,阻碍了教育工作的进行。而另一位老师认为,教师们大都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经验,工作能力和教学效果会有校方与家长学生的评价反馈,而“把戒尺还给老师”的说法,会给教师增加压力。

所以,当我们谈论要不要“把戒尺还给老师”时,更要考虑“怎样惩戒更安全有效”。长期以来,教师被比作“辛勤的园丁”、“人类文明的工程师”,但是对于一线的老师们来说,教师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工作,他们的权益也需要关注与保障。(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评论员王姝)

[责任编辑:郭苗华]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