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地方

电力助圆幸福梦——商丘电力改革开放40年发展纪实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改革开放40年来,商丘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40年的风雨历程中,商丘电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曲折漫长的发展路。40年来,商丘电力人凭着敢为人先的豪情、开拓创新的胆识和拼搏奉献的情怀

改革开放40年来,商丘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40年的风雨历程中,商丘电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曲折漫长的发展路。40年来,商丘电力人凭着敢为人先的豪情、开拓创新的胆识和拼搏奉献的情怀,谱就了一曲发展电力、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奋进之歌。

1984年商丘首座220千伏变电站,曾经的“一个宝贝蛋”

1985年首任站长周云录和一号主变

从一座变电站看电力发展

在位于梁园区水池铺乡境内的220千伏商丘变电站大门西侧,矗立着一个孤零零的庞然大物——商丘变电站原一号主变压器。这台投运于1985年7月的商丘境内第一台220千伏变压器,曾经和商丘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一起,极大改变了商丘的供电网络结构,而被人们誉为“一条生命线,一个宝贝蛋”。2016年10月,在经过31年的安全运行,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商丘电力的沧桑巨变后,这台曾经的“一号主角”,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伴随着这台一号主变昔日荣光不再的,是商丘电网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据商丘供电公司调通中心赵国宇介绍,在他参加工作的时候,正好赶上商丘变电站投运。那时候,商丘电力系统流行着“一条生命线,一个宝贝蛋”的说法。其中,“一条生命线”指的是220千伏开商线,即从开封火电厂到220千伏商丘变电站的唯一一条220千伏线路,长度仅64公里;“一个宝贝蛋”指的就是商丘变电站的唯一一台主变,容量为120兆伏安。受经济形势所限,当时商丘全市最高供电负荷仅8千千瓦,负载率仅有6.7%,“吃不饱”是当时这个“宝贝蛋”面临的最大问题。“2018年8月,商丘电网最高负荷已经突破360万千瓦,是33年前的450多倍,由此可见电力的发展是多么迅猛。”赵国宇感慨地说。

1994年第二台主变投运时的情景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原有的这台主变自然不能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1994年,220千伏商丘变电站第二台主变投运,容量仍为120兆伏安。至此,该站有了2台主变,总容量升至240兆伏安。

这其间,商丘供电公司多次对该站进行了大修和技术改造,站内原有设备大多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先进的新式设备。

然而,由于该站一直沿用的是老式半高型布置,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设备构架出现老化、电杆龟裂现象,导致110千伏走廊渗水严重,引起设备锈蚀,造成辅助接点损坏、不能手动操作、合不到位、接触不良等缺陷频繁发生。此外,该站部分110千伏电缆互感器为非防污型,不能满足防污等级要求;二次线圈不够,精度满足不了要求;例行试验中,发现试验氢气含量超过注意值等,严重影响着设备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根据存在的问题,商丘公司利用2014年秋季检修之机,再次对商丘变电站进行改造。

如今,商丘境内220千伏变电站已有16座,共有变压器30台;220千伏变电容量已达5520兆伏安,是30多年前的46倍,再也不是商丘变电站“一枝独秀”的时代了。

新的1号主变

从四本讲义看电网建设

“这四本讲义都是商丘电力发展和电网建设的真实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商丘电网建设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见到商丘供电公司原党委副书记李道山时,他手边正放着四本厚厚的《商丘电力发展讲义》,里面详细记录着商丘电网建设艰难而辉煌的历史进程。

据李道山介绍,改革开放之初,商丘全区共有3座火力发电厂,总容量5.37万千瓦,年发电量不足2亿千瓦时。直到1980年12月,商丘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宁陵变电站建成后,河南电网才实现向商丘地区供电。

     1991年大修技改施工人员合影

1990年12月,随着110千伏柘城变电站的投运,商丘实现了各县110千伏变电站的全覆盖。

1998年底,商丘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通过电网建设改造,实现了一户一表,统一安装了电表箱和漏电保护器,彻底解决了电力设备陈旧老化、“卡脖子”、农村用电困难和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两改一同价”,为商丘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999年至2002年,商丘城网改造共投资3.287亿元,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电网结构,满足了负荷增长的需要,大大提高了供电质量和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7年以来,商丘供电公司积极贯彻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分别投入资金20400万元和5890万元,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和“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并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解决了无电户和农民浇地难问题。在2009年初的抗旱浇麦中,通电机井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商丘28万多亩农田受益,确保了商丘夏粮的丰产,农民增收。

“十二五”来,商丘供电公司更加重视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电网供应能力。公司以建设现代化电网、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大电网投资,加快电网建设,电网年投资额屡创历史新高。

“十二五”期间,商丘电网共完成投资37.47亿元,截至“十二五”末,商丘市区、县域所有产业集聚区均已实现110千伏变电站落点“全覆盖”和10千伏配网“手拉手”供电模式,显著提升了产业集聚区的供电可靠性。

2016年8月30日,随着虞城县220千伏学海变电站的投运,商丘供电公司实现了境内所有县域至少有一座220千伏变电站的目标,网架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7年2月,河南省电力公司与商丘市政府签署“十三五”电网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十三五”期间,商丘电网将投入80亿元,新增55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电网整体供电能力突破450万千瓦。到“十三五”末,商丘将实现城区220千伏双环网和每县至少2座220千伏变电站的目标,商丘电网规模、供电能力大幅提升,实现商丘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智能发展。

在大力发展主网的同时,不断加快城乡配电网建设,做好贫困县电网改造、“一乡无站”清理、小康用电示范县建设,积极实施新一轮农网“两年攻坚战”等,不断提高城乡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2015年以来,商丘供电公司共新建配电变压器1.07万台,新增配电容量155.5万千伏安,分别是“十二五”建设规模的2.4倍和2.5倍。经过电网改造,商丘农村电网网架得到极大加强,低电压、重过载、“卡脖子”现象基本消除,商丘农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的输电网

为确保县域电网发展的投资精准、建设合规、成效显著,有效解决区域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自2018年3月起,商丘供电公司积极开展与辖区内10个县市区政府的电网发展对接工作,向地方政府介绍当前能源形势、电力投资、负荷增长、规划建设状况,以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配合做好的具体工作,并就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有效衔接、综合管网建设、电缆入地、土地审批、新能源消纳等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取得政府对电网发展的理解、重视和支持,提前协调解决县域电网发展中存在的规划设计、项目落地、手续办理、消极阻工等问题,于5月底完成了10个县市区的电网发展对接工作。自6月份起,又陆续开展了县域电网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为县域电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18年8月,商丘电网运行的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共78座,其中220千伏变电站16座,110千伏变电站62座;有220千伏线路54条,总长度1328千米;110千伏线路126条,总长度1479千米。目前,商丘电网通过三回550千伏、四回220千伏线路与省网相连,商丘电网已经形成了以500千伏变电站为龙头,以220千伏电源点为支撑,以110千伏电网为骨架,以35千伏和10千伏线路为网络的多电源输送、手拉手供电、环环相扣、站站互补的电网格局,一个更加坚强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商丘电网,将为商丘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保障。

从交费方式看供电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在用户交纳电费方式上,商丘先后经历了电工走收、网点代收、网上交费等多个艰难阶段。商丘供电公司把解决客户交电费难题是作为提升供电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先后尝试和探索了邮政储蓄、村邮站代收模式、“十分钟交费圈”、全省首个24小时自助交费厅等交费方式,可谓千变万化,但永远不变的是商丘供电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该公司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拓展缴费渠道,打造“一体化互动缴费平台”,大力推进“十分钟交费圈”工程建设,市区电费代收网点达170多个。2008年,商丘供电公司实现服务手段创新,在全省率先开通网上营业厅;2011年,在全省率先建成24小时自助供电服务厅,并建成“十分钟交费圈”。

抢修电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原有的“10分钟缴费圈”似乎仍无法满足人们的缴费需求。“能不能增加缴费网点,缩小缴费半径”,成为商丘公司营销部门不断讨论的话题。

为此,商丘公司在原有市区170多个缴费网点的基础上,不断加快新的缴费网点建设,在增加自助缴费机、开通24小时自助缴费厅,实现了IC卡、银联卡和现金缴费多种方式,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同时,还先后与多家银行合作等措施。

除了交费方式的变化,商丘供电公司还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全面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广大客户用上电、用好电。为方便办理各种用电业务,该公司全面推广95598客户服务系统,开通网上营业厅,实行24小时用电业务报装申请,供电营业场所实行无周休日服务。

在做好供电服务的同时,商丘供电公司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良好的国企形象。

2003年7月的那场暴风雨,造成多处线路、变压器损坏,导致大面积停电,商丘供电公司广大干部员工顶风冒雨,克服重重困难,连夜抢修,清理树木,更换线杆、线路,维修变压器,为用户排除故障。

        农田机井通电

2009年6月3日,商丘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狂风、暴雨袭击,全市88座35千伏变电站受灾,89条35千伏输电线路跳闸,572条10千伏输电线路跳闸;线路倒杆、断杆达2万多根,受灾客户达159万户。灾难面前,商丘供电公司紧急启动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连夜打响了抗灾抢险恢复电网的保卫战。全市共出动人员1万多名,日夜冒雨连续作战,仅用7天时间就基本完成了电网抢修任务。灾后15天,所有用户全部恢复送电,受灾电网全面恢复。

2017年12月,商丘丰源热源厂内部电路发生故障,导致热水锅炉停运,全市集中供热中断。商丘供电公司在获知这一消息后,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迅速选派技术人员赶赴丰源热源厂,协助参与抢修工作。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抢修,圆满完成了供暖抢修任务,恢复了供热机组的运行,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商丘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好评。

2018年8月,受台风“温比亚”影响,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雨袭击商丘,全市电力设施受损严重,累计造成6条35千伏线路、424条10千伏线路停运,倒杆断杆2395根,断线2843处,涉及10千伏台区1.4万个,影响用户约111.2万户。灾情发生后,商丘供电公司广大抢修人员克服天气恶劣、交通不便、蚊虫叮咬等困难,全力开展抢修工作,做到“水退到哪里,电就送到哪里”。在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三天时间,受台风“温比亚”影响的受损线路就全部恢复供电。公司快速、高效的供电抢修工作,得到了省公司、各级政府部门及广大电力客户的高度评价。

“优质服务无止境,我们永远在路上。”对于供电服务工作,商丘供电公司正不断创新,向着更好的目标迈进。

       新设备

从文明创建看管理水平

从市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到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再到全国文明单位,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让商丘供电公司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在长期的企业发展和电网建设中,商丘供电公司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并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契机,将文明理念和创建意识贯穿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优质服务等工作之中,在推动企业文明单位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各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内部管理上,商丘供电公司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先后开展了“我为电业添光彩”、“争创十佳职工、十佳公仆”、“责任铸金牌”等活动,增强了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促进了内部管理工作的根本好转。

在安全生产上,商丘供电公司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积极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所属单位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到人。注重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专家授课、现场培训、安全考核、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能;利用春季、秋季检修之机,对设备进行全面“体检”,消除设备隐患,打牢安全基础;开展安全性评价活动,变事后处理为提前预防,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可控和在控。截至2018年8月,该公司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5375天。

该公司还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借助高科技手段,实现了智能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巡线、超声波检测线路、X光无损检测设备、红外测温、远程抄表等。同时,自2013年起,商丘境内所有新建变电站均采用智能化变电站设计。

多年来,商丘供电公司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为圆满实现全市人民的幸福梦,商丘供电公司全体干部员工正以满腔的热忱、高昂的斗志和豪迈的气概,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奋勇前进!(供稿:郭超 王辉)

[责任编辑:赵香华]

  • 0
    好文
  • 0
    钦佩
  • 0
    喜欢
  • 0
    泪奔
  • 0
    可爱
  • 0
    思考
百度统计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