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文化

北京国际音乐节打造升级版“中国概念”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以“乐汇中西,时代新声”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金秋时节如期举行,一部独具中国文化元素的新国剧《霸王别姬》为本届音乐节开幕,而随后的姊妹篇《赵氏孤儿》更让观众耳目一新

琵琶演奏家吴蛮(左),大提琴大师马友友及指挥家余隆登台为北京国际音乐节收官,星光熠熠。本报记者方非摄

以“乐汇中西,时代新声”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金秋时节如期举行,一部独具中国文化元素的新国剧《霸王别姬》为本届音乐节开幕,而随后的姊妹篇《赵氏孤儿》更让观众耳目一新。人们在今年发现,与以往侧重展现西方经典作品,主打国际名家大师有所不同的是,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不仅将“中国概念”贯穿始终,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层次,更通过大胆的探索为这一艺术理念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

从开幕演出《霸王别姬》到《赵氏孤儿》再到闭幕式的《逍遥游》,本届音乐节的舞台上,“中国概念”遍地开花。除了重新讲述中国故事,音乐节还通过《奥菲欧》等原创剧目,将年轻一代中国艺术家心中的“中国概念”呈现出来,显现出他们更充沛的自信:不只是讲述古老的中国故事才是“中国概念”,以中国的视角重写西方作品,同样是中国发出的声音。

变化

登台剧目镌刻“中国”烙印

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了21场演出,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与以往音乐节侧重展现西方经典作品、主打名家大师相比,今年的音乐节带有明显的“中国”烙印,在剧目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

往年的音乐节都以传统的音乐会开幕,今年摇身一变改为一部“新国剧”,华人导演陈士争改编自同名京剧的《霸王别姬》,为戏曲套上了歌剧的结构和音乐。与《霸王别姬》上演仅隔一天,陈士争的另一部作品《赵氏孤儿》登台。这部作品由外国艺术家用英文演唱,台词也有莎士比亚戏剧的风范,舞台设计得简洁写意,表演者举手投足间的戏曲身段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元素。

几年前,陈士争执导的初版《霸王别姬》曾引发争议。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却大胆地把陈士争从国外请回来,还推动了《赵氏孤儿》的亚洲首演。“‘中国概念’现在已经从‘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创造’,陈士争对剧目的探索有独到的视角,北京国际音乐节会把舞台留给优秀的艺术家,我们也对今天的观众有信心。”邹爽说道。

其实,自2002年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次提出“中国概念”,多年来始终有中国元素的作品上演,“中国概念”也进行了更新换代。“除了经典的传统歌剧,还有很多优秀剧目值得我们去了解,中国文化市场不能拘泥于炒冷饭。除了独立引进、联合委约歌剧,我们更要支持、鼓励中国歌剧创作。”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表示。

推进

以中国思维诠释西方经典

“中国概念”不一定意味着上演传统的中国故事,年轻一代艺术家有更大的“野心”。本届音乐节中最新锐的浸没式原创歌剧《奥菲欧》,就在邹爽和中国青年作曲家王斐南的重新演绎下,把“中国概念”推进了一步。

喜爱古典音乐的人都知道,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欧》是西方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剧。邹爽却没有照搬原著的情节,只是借用了奥菲欧去冥府寻找死去妻子的核心桥段。王斐南的音乐创作更加让人意想不到,她保留了蒙特威尔第的少部分音乐主题,剩下的唱段与音乐全部原创,巴洛克、原始主义、流行、摇滚等风格不一而足,彰显了当代人广泛的包容心。

“我们这代人再做创作,题材和风格上不一定有限制,国外艺术家在重写自己的经典,我们为什么不能?”在邹爽看来,中国艺术家和西方人拼基本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一代中国人需要拥抱新的思维,“文化的无界,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民族自信。我们为《奥菲欧》注入了中国思维,这就是我们的《奥菲欧》,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声音。”

更奇妙的是,《奥菲欧》也把世界上最新潮的浸没式体验感带到了“中国概念”之中。歌剧在三里屯北区红馆上演,门外是灯火辉煌的商业区,走进红馆就像到了一个婚礼现场。从奥菲欧和新娘欧律狄刻念誓词、交换戒指,到新娘意外死亡,再到“警察”询问、“法医”搜证,一切都在观众身边发生。“如何让年轻人静下心来听古典音乐,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或许可以不光是听,观众还可以看,可以参与和感受。”邹爽如是说。

海纳百川探索艺术新理念

打造升级版“中国概念2.0”

自从2002年首次提出中国概念以来,这一理念变成为北京国际音乐节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从最初,享誉海内外的华人作曲家叶小纲、陈其钢在音乐节舞台举办专场音乐会,到开国内歌剧演出风气之先,将在欧洲屡获好评的郭文景歌剧《狂人日记》、《夜宴》、《诗人李白》、温德清的《赌命》等强势回归中国舞台,再到周龙的《白蛇传》扬名四海,以及近年来《九歌》、《乒乓协奏曲》、《悲喜同源》、《逍遥游》等作品的不断涌现,“中国概念”始终是音乐节舞台上不褪色的重要主题。

而伴随着北京国际音乐节走过20年不平凡的岁月,“中国概念”也同样面临着更新换代,推陈出新的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届音乐节以“乐汇中西时代新声”为主题,这是音乐节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国元素、中国背景为主题,让中国元素在创新的姿态下,融入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音乐版图,并在“中国概念”的理念下寻求更深层次的探索。

与早年音乐节曾推出的全本昆曲《牡丹亭》、《桃花扇》所不同的是,新国剧《霸王别姬》将京剧与现代艺术舞台熔于一炉,为中国文化插上在时代上空翱翔的翅膀,而它的姊妹篇《赵氏孤儿》则以国际化前沿艺术元素装点古老而传神的中国故事,可谓跨越古今,纵横中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两部作品既超脱于传统窠臼的艺术语汇,又蕴含着深厚传统文化意境和精神。

多年前两部作品在海外上演时都取得成功,被认为是将中国韵味与西方审美巧妙融合的典范,而这些都早已超越中国概念最初的样貌和范畴。如果说,昔日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仅以单纯的中国作品诠释中国概念,今天则已经站在全球化的视野高度,重新塑造“中国概念”的艺术价值。

无独有偶,除了作品本身之外,近年来北京国际音乐节在“中国概念”的指引下,也愈发重视对杰出华人艺术家的关注,并且超越了传统的音乐艺术领域。

闪耀今年音乐节舞台的导演艺术家陈士争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的《霸王别姬》和《赵氏孤儿》高调亮相,传递了北京国际音乐节希冀更多在世界舞台取得成就的“中国概念”作品“还巢”,华人艺术家“回家”的心愿。也正是基于此,音乐节将全球范围内的杰出中国艺术家视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就在《赵氏孤儿》演出当晚,本届音乐节将今年的年度艺术家奖项授予陈士争导演,而这也是对“中国概念”全新升级,全新起航的肯定。

支持

上一辈艺术家鼎力相助

从《霸王别姬》到《赵氏孤儿》再到《奥菲欧》,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画风”大变,以往几乎每年都有的瓦格纳大歌剧没有上演,大批新鲜的剧目粉墨登场。其实在筹备本届音乐节时,邹爽也会犹豫:“应不应该这样呈现作品?”但她非常高兴的是,余隆给予了她全力的支持。

“艺术没有‘应该’怎样,艺术要不断创新才有发展,音乐节的舞台就是你们的舞台,大胆去做。”余隆的这番话经常回荡在邹爽的脑海中。于是,在邹爽和王斐南的努力下,音乐节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原创浸没式歌剧,余隆也代表音乐节艺术委员会,把“年度音乐家”称号颁发给了王斐南。

在《霸王别姬》中饰演霸王的京剧艺术家杨赤今年快60岁了,但他一收到邀请立马答应下来。“霸王这个角色我非常喜欢,这是我的师爷和我的老师用毕生精力演绎的角色。”杨赤丝毫不排斥为角色注入新的内涵,他认为过去京剧表现的是霸王的英武之气,他现在希望表达霸王对虞姬的深情。下个月,杨赤还要去巴黎演出《霸王别姬》,就是传统京剧的“一桌二椅”版,“我觉得这两个版本都有自己的艺术价值。”

“音乐节一直在提供前沿的国际视野,如果总是以传统的套路对待艺术,那要音乐节干什么?”说起北京国际音乐节二十年的艺术理念,余隆突然变得深情:“我特别要感谢北京这个城市,它的开放和包容,为艺术孕育了很多可能性,足以让很多艺术家在这个城市里工作和奋斗。”(综合来源于北京日报、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郭苗华]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