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地方

“我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我当家人”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记叶县保安镇杨令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晓柯8月13日,在参加完保安镇每周例会后,秦晓柯顾不上吃午饭便匆忙赶回村里安排工作。作为叶县保安镇杨令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晓柯以村为家,视

——记叶县保安镇杨令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晓柯

8月13日,在参加完保安镇每周例会后,秦晓柯顾不上吃午饭便匆忙赶回村里安排工作。

作为叶县保安镇杨令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晓柯以村为家,视责任如泰山,夙夜在公、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作风上心系群众,发展上尽心尽力,带领杨令庄村民逐渐走上了一条脱贫快车道。

“咱们的群众特别朴实。我把他们当亲人,群众就把你当家人。”秦晓柯经常这样说。他用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贴心事,不断温暖着群众、感化着群众、帮助着群众。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秦晓柯是叶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2015年10月被派驻到保安镇杨令庄村任第一书记。

保安镇杨令庄村位于县城南30公里,属浅山丘陵区。境内有黄花寺、椅子圈两座水库,有闯王寨、楚长城遗址及高老山、五里坡、马头山、敖山,有双汇20万头大型养猪场和投资7亿多元的风电、太阳能发电产业。全村有居民268户,1200人,党员28名,下辖7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该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00亩,林地面积4500亩,水域面积550亩。

入村后,为了尽快对接工作,转换角色,秦晓柯和驻村工作队开始了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经过一个月的不间断入户,最终确定全村贫困户116户441人。

“有的因为家里有病人,有的因为孩子上学,有的因为没有技术支持……每户的致贫原因不一样。”秦晓柯坦言,经过刚入村的调查后,他的内心既沉重又焦急,面对一户户贫困家庭的现状压力很大。

虽然心里着急,但脱贫步伐不能乱。确定贫困户后,秦晓柯每家每户仔细分析致贫原因,从根本源头规划脱贫方案。

贫困户中因病致贫者达66户266人。秦晓柯便回派驻单位——叶县人民医院,及时向领导汇报。医院研究决定,定期往杨令庄派出由各科专家组成的义诊队伍,结合健康扶贫保险等政策,减少因病致贫的群众。

全村因学致贫20户83人,秦晓柯便挨家挨户进行宣传,确保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享受到各种助学政策。在县住建局的帮助协调下,杨令庄还成立了“爱心筑梦”基金会,对每个在校大学生资助3000元,帮其完成学业。

另外,该村因残致贫7户18人,秦晓柯向县残联、县民政等部门争取补助和轮椅等;因灾致贫3户11人,秦晓柯入户帮助贫困户制定新的发展策略,早日摆脱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缺技术致贫12户41人,秦晓柯联系县畜牧局、农业局、科技局等专家来村,举行各类知识讲座,向农户讲授科技增收的办法;缺劳动力致贫3户9人,秦晓柯便组织帮扶人员在农忙季节到田间地头帮助贫困户抢收。

“扶贫先扶志。村里还有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脱贫的5户13人,我跟驻村工作队员们隔三差五就入户沟通,一定要先树立他们奔小康的干劲儿。”秦晓柯说。

党建助脱贫产业作引领

村两委会是农村各项工作的“主心骨”。秦晓柯深知村子的发展离不开村两委会班子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秦晓柯上任之初,便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班子会议和全体党员大会,要求每个两委会成员充分发挥特长,大胆干事,做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鼓励村里年轻党员理思路、求发展,以点带面,共同致富。

在一批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该村的经济发展很快有了起色。村党支部书记李聚家为了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把自家的养鸡场无偿捐献给集体,让有发展养殖意向的贫困户无偿使用。村里的种菜大户、年轻党员李维举充分发挥懂技术、会管理、有销路的优势,鼓励贫困群众入股分红,同时免费向贫困群众提供菜种、技术。

走进李维举的蔬菜大棚,新鲜的芹菜铺满了十多个大棚。“这些芹菜可以赶在春节前上市,一个大棚差不多能挣一万块钱。”李维举说,入股他的合作社的贫困户可以去他的大棚里打工,收入按其他人的收入再增加百分之二十;也可以租种他的大棚,建大棚的投资全免,只需缴纳租地金。

这些优厚的致富措施吸引了村里众多的贫困户加入,也让村民短时间里见到了效益。目前,李维举已经带动20多户贫困户种植无公害蔬菜,解决本村及附近村庄富余劳动力50多人。

另外,秦晓柯根据双汇20万头养猪场用工需求,安排11名贫困人员进场务工;依托比高新能源公司,引导35户贫困户发展光伏产业;通过评级授信,对50余户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发展产业;资金互助社会员达56人,其中8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11户贫困户,通过参加五保、低保的途径给予脱贫救助……

“你看,这就是黄花寺水库。我们投资1400万元的移民村旅游试点项目规划已经编制,规划的黄花寺水库周边开发工程即将招标。同时与江苏扬中市客商进行了多次洽谈,双方准备用入股分红的模式实施旅游开发,总投资2.5亿元。”秦晓柯对于发展村集体经济也是信心满满,该村投资85万元的饮食服务中心整体将对外承包经营,每年可收益15万元。多个集体经济项目实施后,既能安置大部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每年还可为村里增加收入100万元以上。

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他当家人

“晓柯,走,上家吃饭去。”由于吃住在村,每到饭点总会有村民给秦晓柯热情地打招呼。今年68岁的王长河就是其中一位。

王长河是比较特殊的贫困户,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留下4个年幼的孩子由两位老人照顾,老人身体不好,生活十分拮据。特别是小孙女由于出生在云南,户口上在了那里,但是一直生活在杨令庄。现在到了上学的年纪,却因为没有户口,造成种种不便。

了解情况后,秦晓柯多次去保安派出所和县公安局了解情况,帮其小孙女顺利办上了户口,他还经常去家里看望老人。

得知秦晓柯妻子刚刚生下孩子之后,老人硬是要给红包表示祝贺。在多次被拒绝之后,又偷偷攒下了一大筐柴鸡蛋。“又被我拒绝的时候,老人哭了,说了句‘俺亲孩对我也就这样了’。”秦晓柯说,这些与群众工作中的“小插曲”虽然朴实无华却直插人心,更增加了他做好驻村工作的信心。

驻村三年来,他不止一次半夜接到贫困户求助的电话,也曾为了住院贫困户奔波于平顶山市区等地,还自己掏腰包帮蔬菜种植户渡过难关……

在秦晓柯的微信朋友圈封面是一张他和妻子、女儿一家三口的幸福合影。

“父母住院时没有陪伴左右,甚至妻子推进产房都未能陪伴,好在家人都很支持和理解我。”秦晓柯说,看到贫困户对他工作的认可,看到杨令庄日新月异的变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田园]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