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地方

诗书继世长:商丘文人陈宗石的书房故事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明清时期商丘古城的名门望族甚多,民间素有“八大家”、“七大户”之说,其中陈家是“七大户”之首。陈氏一族世代为官,取得了&ldqu

明清时期商丘古城的名门望族甚多,民间素有“八大家”、“七大户”之说,其中陈家是“七大户”之首。陈氏一族世代为官,取得了“兄弟双御史”、“一门五翰林”、“四世词馆”的家族辉煌,文学诗赋在清初文坛也占有一席之地,这在人文荟萃的河南历史上亦是绝无仅有的孤例。

商丘陈家以“诗礼传家”著称于世,这一传统创立自陈宗石,他是商丘陈氏家族发展史上的关键性人物。陈宗石(1643-1719),字子万,号寓园,祖籍江苏宜兴。其父陈贞慧,为明末复社巨魁,与候方域友善;长兄陈维崧,为清初阳羡词派之宗,有“江东一凤”之喻;二兄陈维嵋、三兄陈维岳皆能诗文。陈宗石两岁时与候方域之女缔结婚约。十四岁时,父卒家贫,入赘侯家,落籍商丘县,成为商丘陈家的始迁之祖。陈宗石早年游太学,结识许多朝臣名士,但屡试不第,援例授山西域县丞,升安平知县。汤斌抚江南,曾举其惠政以勉励下曰:“为官须上不负国,下不负民,中不负身,若陈安平,可谓三不负矣!”陈宗石为人重气节、讲信义,有战国信陵君之风。友朋赠诗谓其“秦川公子飘零甚,三尺龙泉未遇时”“与君倾盖为兄弟,欲买黄金铸信陵”,可见陈宗石之风度。

商丘陈氏家族何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或许我们可以从商丘陈氏始祖陈石的书房故事中管窥一二。在强调“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古代,书房无疑是探寻文人品格的一扇窗口。古代文人书房常喜以堂、屋、居、室、馆、庐、轩等命名,从而寄寓书房主人的某种情怀,例如蒲松龄“聊斋”、纪晓岚“阅微草堂”、刘禹锡“陋室”、陆游“老学庵”等,往往体现了他们独特志趣。陈宗石岳父、“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所置书房之命名始末,便是明清文人津津乐道的具范故事。明朝灭亡后,流落江南的侯方域归隐田园,将其书房史名为“壮悔堂”(名“杂痈堂”),寓意其壮年为自己所做之事感到后悔之意。候方域在《壮悔堂记》吐露心迹:“余少遭党禁,又历戎马间,而乃傲睨若是,然则坎壈而几杀其身,忽一日念及,怃然久之,其后历寝食不能忘。时有所创,创辄思;积创积思,乃知余平生之可悔者多矣。”在“壮悔堂”书房,侯方域发愤写作,以文章表明心志,先后刊印出版了《壮梅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成为一代散文大家。

侯方域书房旨趣深刻影响到了女婚陈宗石。陈宗石的一生中,目前可查考的书房是患立堂和睢阳草堂,两个书房的取名直接体现了他的品格心性和处世哲学。

“患立堂”是陈宗石早年任安平知县时所置书房,处所就设在县衙之内,便于办理公务,可见陈宗石之勤勉于政。对书房的命名始末和缘由,他本人曾作解释:“余于癸亥小春莅任安邑,窃谓家传清白,世笃忠贞。今日谬叨民社,敢不竭钝以答君亲。因思孔子有言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旨哉斯言!即其题堂日:患立堂。庶几名思义,以求其所以立也。或日患之一字,仕宦所恶,闻子何取乎?余应之日:子独不闻孟子云生于忧患之说乎?遂颜之。”当时周围人对以“患”字入名感到费解,招来一定的非议:“患者,忧也,亦疾也,患与恙类皆不佳之物,与名也,何取以颜堂?”为了正本清源,陈宗石之兄陈维岳特意作《患立堂记》作了进一步阐释:“患”字源于孔子“不想无位,患所以立”,有“生于忧患”之语,故以名之。在兄长看来,陈宗石书房取名“患立堂”有其深意,“吾弟甫绾半通,则凛凛患立之意,自期乎,亦自儆耳。倘亦为圣人之所与耶。吾弟十三丧父,孤苦零丁,走依妇家,寄籍商邱,漂流佛鬱,艰阻备尝者三十余年,非所谓生于忧患者乎?”同时,陈维岳借书房命名之事,高度誉“吾弟能择所患则具其患也”,所以登《患立堂记》:“为之记,以美之,且勉之也.”由此“忠立堂”书房更广为人知。

作为“忠立堂”书房主人,陈宗石不追求书房的豪华和宽敞,对书房环境却颇为讲究,丝毫不将就。他亲自动手,在书房庭院内栽植兰,桂、竹、木,将患立堂书房外部环境布置得十分幽雅,据《康熙安平县志》卷二记载,“患立堂”书房门前有古槐树二株,知县陈宗石于槐树傍杂植花卉,垂柳篱菊,“志渊明也,扁曰:槐梦轩。”在政事繁忙之际,陈宗石依然有渊明“采菊东霱下”的超脱,值得一提的是,患立堂既是陈宗石的书房,又是用以刊印家族著述之所。据查,患立堂刻印过书籍有:陈贞慧《书事七则》1卷、《山阳录》1卷,《秋圃杂佩》1卷,陈维崧《迦陵文集》6卷、《俪体文集》10卷、《迦陵词全集》30卷,陈维嵋《亦山草堂遗稿》6卷,陈维岳《花萼唱和》1卷,《陈氏家言》1卷,以及陈宗石自撰《悼亡诗》1卷、《安平县志》10卷等。可以说,“患立堂”三字在商丘陈氏家族发展史上乃至明清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浓重彩的一笔。

“睢阳草堂”是陈宗石居住商丘期间所置书房,名之日“睢阳草堂”,与商丘古名睢阳有关,陈宗石自江苏宜兴迁至河南商丘,寓居己久,自然产生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而“草堂”二字则说明了书房之简陋,这并非谦辞。“睢阳草堂”简陋到何种程度呢?陈宗石专门写了《归睢阳草堂漫兴》两首诗文,以诗明志第一首诗日:“脱朝换绿蓑,草堂新筑拟岩阿。心忘名利从飞跃,世有炎凉且啸歌。阅历已知天地小,踈狂终见性情多。但求一念常无愧,便是藏身安乐窝。这首诗素描了陈宗石“脱却朝衫”后在书房室中“心忘名利、藏身安乐”的情趣,把“睢阳草堂”视为“安乐窝”,全诗语言质朴,韵律和谐、风格淡雅。

第二首诗曰:“不衫不履任天真,无辱无荣是散人。垂老勉将书细读,谈文方悔腹全贫。延棉霪雨炊难续,缥缈晴云望转频。最是货街泥深没髁,园蔬盼不到城置闉。”古人心中理想书房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唐代刘国锡《随室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明代归有光的书书房“项脊轩”以“小”闻名:“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陈宗石“睢阳草堂”书房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旨趣。在户部供职二年后,请假国乡、远离官场的陈宗石“不衫不履”、“无辱无荣”,只是每天读书治学,“垂老勉将书细读,谈文方悔腹全贫”。在“睢阳草堂”书房,陈宗石终日与诗书为件,编刻陈氏先人文集,怡然自得,不改其乐。

从陈宗石的书房故事中,不难看出诗书之于陈宗石,不仅是一种科考之途径,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在陈宗石眼中,书房虽然简陋,只要有书可看,可避尘俗之扰,能免公务之累,就足够了,所谓“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陈宗石书房读书追求清静雅致,避尘绝俗,饱读诗书,修身养性。陈宗石深谙“诗书继世长”之道,他曾在家族中反复阐扬诗书之重要,家训中就有:“读圣贤书,当敬惜字纸。”毋席置疑,“诗书传家”这一家风和传统自然深刻影响到陈氏族人及后羿,潜移默化的促使族人发愤读书治学,为陈家后来的辉煌提供了内在动力谱写了一段辉煌的家族传奇。(供稿:项旋)

作者简介

项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联合培养博士,曾任中央电视台《客从何处来》特聘专家,现为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会员。著有《古今图书集成馆研究》等,在《文史》、《近代史研究》、韩国《中国史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历史文献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责任编辑:赵香华]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