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文化

故宫馆藏辽代陶瓷欣赏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三彩刻花兔纹小碟,辽,口径12.2厘米,底径7.5厘米,高3.1厘米。碟外部,底部均无釉。内底刻划坡地上兔子一只,饰有刻划的花草纹,施以黄,绿,白三彩釉。小兔两耳竖起,作回首观望状,似在草丛间奔跑跳跃

三彩刻花兔纹小碟,辽,口径12.2厘米,底径7.5厘米,高3.1厘米。

碟外部,底部均无釉。内底刻划坡地上兔子一只,饰有刻划的花草纹,施以黄,绿,白三彩釉。小兔两耳竖起,作回首观望状,似在草丛间奔跑跳跃,自然生动。

黄釉凤首瓶,辽,高38.1厘米,口径9.7厘米,足径7.6厘米。

瓶花口外撇,细长颈,溜肩,长腹,束胫(音晶),圈足。颈部贴塑一凤头,前有嘴,后有冠,两侧各塑出凤鸟眼,眉,耳。颈部装饰弦纹多道。通体施黄釉,釉内隐现深色的条状与点状斑纹。此瓶堆塑手法简练,颈部的凤鸟仿佛伸颈敛翼直立,夸张而不失真。釉内隐现深色的条状与点状斑纹虽为釉料不纯所致,但也增加了釉色的美感。

白釉刻划花花口注壶,辽,高32.8厘米,口径8.4厘米,足径8.2厘米。

壶撇口,口呈六瓣花式,长颈,肩部一侧以45°角斜出一流,长圆腹,圈足外撇。颈饰弦纹多道,腹部刻划4朵盛开的鲜花。通体满施白釉。此壶造型端庄秀丽,颈部弦纹工整,腹部花朵鲜活,刻划线条刚劲有力,图案清晰,为辽代白釉刻花壶中的精品。

黄釉提梁壶,高29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7.5厘米。

壶式较高,上扁下圆。壶上端一侧出管状口,口与肩上另一侧连以鸡冠状提梁,管与提梁根部饰凸起的带状饰物。壶下部饱满,圈足微外撇。釉下施白色化妆土,黄釉施至近足部。釉色光亮,釉面开有细小的纹片。

三彩印花盘,辽,高3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8厘米。

盘敞口,口沿为8瓣花口,斜壁,平底。盘内壁模印8朵花卉,中心模印一硕大的花朵,外饰4片茨菇叶。花纹外以水波纹作地。盘内施黄,绿,白三种色釉,其中白釉为地,花叶纹则以黄,绿色釉间隔排列,盘外施黄釉。

三彩印花方盘,辽,高2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7.5厘米。

盘四方花口,口微敞,平底。盘内四面立壁均分饰2开光,每开光内饰花卉1朵,花卉两侧对称饰卷云纹。盘内底四角饰叶纹,底心模印团菊1朵。盘内施黄,绿,白三色釉彩,盘外施半釉。

黄釉葫芦式执壶,高24.8cm,口径2.8cm,足径6.7cm。

壶为葫芦形,上小下大,上为唇口,口下如蛋形,中部束腰,下腹圆而硕大,底为圈足。肩部饰弦纹两道,一侧为曲状流,另侧为环形长柄,柄上印阳纹卷枝纹,柄下饰一乳钉。通体施黄釉,近足部露胎,足边有5个支烧痕,釉下施白色化妆土。

三彩划花龙纹盘,辽,高2.3cm,口径17.3cm,足径12cm。

盘折沿,边沿处隆起一周,广底,圈足。盘心褐色弦纹内刻划一团龙,张口吐舌,龙身盘曲,龙爪伸张有力,形象威猛传神。此盘制作规整,设色浓重,黄色的腾龙在绿色的盘体衬托下醒目突出,是辽代三彩器的代表作品。

白釉刻花鸡冠壶,辽,通高26.4cm,足径7.4cm。

此壶扁圆形,短流,肩上有一提梁,圈足。通体施白釉,壶身两面刻花叶纹。此器朴素粗犷的风格反映了游牧民族豪放的气质。

三彩印花海棠式盘,辽,高2.5cm,口径30—17cm,足径26—12cm。

长盘作八曲海棠式,折沿宽边,平底。盘内模印花卉,口沿为卷枝纹,盘心以模印的水波纹为地,中央一线排列3朵莲花。盘内纹饰以黄、绿、白釉三色施彩。

绿釉划花单柄壶,辽,高14.2cm,口径5cm,足径7.5cm。

壶小口内收,壶身为四瓣瓜棱形,肩部一侧置多棱形短流,相对应的另一侧置双股绳形系。壶腹一侧置竹节式横柄,柄端凸起一小纽。肩部饰两道凸弦纹,腹部刻划大小扇形纹,柄与壶身连接处以螺旋形刻划花纹巧加修饰,十分别致。壶施绿釉,鲜翠欲滴,明亮可鉴。此壶造型、纹饰独特,是辽代早期瓷器中的珍品。

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公元916年~1125年)曾雄踞中国北方二百余年,其风格独特的陶瓷产品,一直为古陶瓷鉴赏者们所称道。整体来看,为满足自身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辽代陶瓷产品无疑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其陶瓷生产又显然受到了中原先进制瓷工艺的深刻影响,带有明显的中原陶瓷文化因素,因此辽代陶瓷可称是中原与契丹两种文化互为借鉴融合的产物。

目前考古调查发现或发掘过的辽代瓷窑遗址以主要分布在辽王朝的五京地区,如上京内蒙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尔台窑,中京赤峰缸瓦窑,南京北京龙泉务窑,西京山西浑源界庄窑和东京辽阳冮官屯窑。这些瓷窑烧造的辽瓷品种主要有白釉、黄釉、绿釉、酱釉、黑釉和辽三彩等,其中黄釉、绿釉和辽三彩等颇有时代特征,以辽三彩最负盛名。辽三彩是在借鉴唐三彩制作和装饰工艺基础上烧造的一种低温彩釉陶器,传世辽三彩,以圆形、三角形、方形、海棠形等造型的各式盘、碟最为多见,施釉多为黄、绿、白三色彩釉,色彩斑斓而颇富美感,装饰上常使用契丹族喜见的牡丹、芍药花等作纹饰题材。

辽代陶瓷造型一般可分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两大类:其中中原形式的陶瓷器,主要有杯、碗、盘、碟、盂、盒、盆、罐、壶、瓶、瓮、缸以及棋子、香炉、陶砚、建筑砖瓦等,大都照中原固有的样式烧造;契丹形式的,多是仿照契丹族日常使用的皮制、木制容器而成,如鸡冠壶,又称“马镫壶”或“皮囊壶”,其造型不仅模仿皮囊的形制,甚至把皮件缝线、皮扣、皮条、绳环等物件也都逼真地仿制出来。这种壶式大体可分五种,即扁身单孔式、扁身双孔式、扁身环梁式、圆身环梁式、矮身横梁式。其年代早晚,通常多以壶身所保留的皮囊形式多少来区分。又如鸡腿瓶,小口平底,腹上宽下窄,瓶身细高状如鸡腿而得名,它是契丹族专用的一种储藏器,在辽墓中常有发现。此外盘口长颈瓶、盘口长颈凤首瓶等也有着强烈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装饰上,辽代陶瓷较多地受到中原地区一些著名瓷窑,如定窑、磁州窑等窑场的影响,也以印花、刻划花、剔刻花等装饰技法为主。纹样题材常见有莲花纹、莲瓣纹、牡丹纹、蕉叶纹、菊花纹、卷草纹、葡萄纹、龙纹、人物纹、鱼纹、卷云纹等。(综合来源于人民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新奕]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