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中鹤模式”


来源:凤凰网河南综合

6月3日,“全国党校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理论研讨会”在江苏无锡召开,来自全国党校系统近2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6月3日,“全国党校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理论研讨会”在江苏无锡召开,来自全国党校系统近2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四川省委党校副教授罗眉撰写的论文《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中鹤模式”》评选为优秀论文并入选研讨会论文集。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罗眉

罗眉在“产业、生态、富民”专题论坛上进行了主题发言,深入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中鹤模式”》。“中鹤模式”的主要特色为:一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构建三元互动机制;二是拉长、加粗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三是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互联网+”平台,催生现代化智能农业;四是夯实“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促使食品工业产业化、集群化。

当代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大机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迅速转型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命门。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鹤集团”),本着“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宗旨,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践行出一条通过三元互动,推动以信息化为平台、以新型工业化为龙头、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型城镇化为提升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被有关领导、专家、媒体称为“中鹤模式”。“中鹤模式”探索先行一步,解决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初步实现了让农民成为快乐而有尊严的群体、让农村成为美好而和谐的家园、让农业成为高附加值的产业,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愿景目标。“中鹤模式”值得全国各地借鉴、学习、推广。

一、三元互动:中国破解“三农”问题的系统性视角

乡村作为一种既联系于城镇、又相对独立独特之空间主体,必须通过乡村内外部要素的重组和整合,激发乡村多元价值,重新恢复乡村的活力与稳定。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村发展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实际上是以系统性视角把产业、人口和土地等生产力载体与“三农”问题的解决关联起来,通过三元互动,让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双向流动、相互融通,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

三元互动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从生产力载体层面看,主要是产业、人口、土地三类要素的互动;二是从产业形态来看,具体表现为创业园、培训园、安居园的互动。从内在本质来看,它反映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三元互动;三是从社会经济运行的宏观格局来看,表现为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互动。

二、中鹤模式”的主要特色及成效

(一)“中鹤模式”的主要特色

1、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构建三元互动机制

中鹤集团按照“工业化提供创业和就业、土地流转推动城镇化集聚、农业现代化支撑营养安全”的思路,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创新。遵循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中鹤集团与农民联合创建了“浚县鹤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民首先将承包的耕地流转给王庄镇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再由“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转租给鹤飞农机合作社,这样不仅规范了土地流转行为,而且保障了农民的权益。随后,又把自然村的宅基地进行置换,把分散在田间地头的大大小小的坟头迁移到公墓。通过宅基地复耕、坟墓搬迁、“四旁”(村旁、树旁、路旁和沟旁)和“四荒”(荒山、荒坡、荒丘和荒滩)的整理,使原先零零散散的小块土地成片连方。

通过农村土地的流转、置换、整理,构建了三元互动机制,形成一种产业链闭环,充分发挥了土地、劳动力、资本以及技术资源的使用效率,打造了政府、企业与农民共同受益的城乡一体化多元开放式平台。

2、拉长、加粗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在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和农业规模化生产之初,中鹤集团发现以往的农业产业结构不符合规模农业的规划,籽用玉米种植难以实行全程机械化,于是流转后的耕地改变传统的小麦、玉米季节轮作方式,改籽用玉米种植为饲用玉米种植,实现了小麦、饲用玉米种植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以适应高度集约的食品加工业的需要。种植结构的转变,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提供了条件。

3、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互联网+”平台,催生现代化智能农业

中鹤集团以“经济实效”为出发点,规划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业高效、稳粮增收、提质增效、食品安全。早期引进的“星陆双基”系统至田间地头的物联网四情监测站,将卫星遥感与地面传感、无线通信进行有效结合,对生态环境参数实时、动态、连续监测,并通过对通讯网、互联网、物联网与卫星通讯网的四网技术融合,及时掌握各农机设备的分布以及作业情况,在解决本区域的规模化、信息化、机械化作业同时,满足了对农机跨区作业的科学引导、合理有序调度,为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物联网控制系统广泛分布于园区的农田、果蔬大棚、牲畜养殖场以及粮食加工生产车间,不管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通过物联网控制系统都能及时处理

4、夯实“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促使食品工业产业化、集群化

食品产业是良心产业,对中鹤集团来说,发展绿色生态科技农业源于食品工业发展需求,最终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的终端食品,这是中鹤集团作为食品企业一直追求的使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促使产业链后端食品工业产业化、集群化发展。中鹤集团重点发展粮食精深加工、饲料加工、生物有机肥生产、牛羊屠宰冷藏保鲜、牛羊肉制品加工以及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形成了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两大产业园区,已入住淇雪淀粉、中鹤纯净粉业、中鹤营养面业、淇淇食品公司、中鹤谷朊粉公司、中鹤粮油公司、中鹤品鲜食品等18家企业,建设了二十二座大型国家级标准粮食储备库,具备完善的粮源收购网络并拥有70万吨粮食储备能力,形成了玉米精深加工、小麦精深加工等两大主要工业项目产业链。目前年加工小麦100万吨,玉米45万吨,年物流量100万吨。

(二)”中鹤模式“的主要成效

1、“中鹤模式”实现了“人的城镇化”,让农民成为受益者

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实惠。原来亩产800斤小麦的耕地,中鹤集团给予农民每年每亩1200斤小麦的补贴,并以契约形式固定下来,比农民自我耕种的收益高出许多。并且,中鹤集团对流转土地的农户按照至少每户一个就业名额安置就业。土地流转后,富余的农业劳动力,一部分转化到新拓展的种养一体农业中;一部分转化为产业园区的工人;一部分在社区配套建设的学校、医院、商业、服务设施就业。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集中居住社区,直接和间接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吸收当地农民约8600人,实现了当地农民的就地城镇化。

2、 “中鹤模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光鲜的城镇化有了“里子”

城镇化最忌讳只有城镇,没有产业。土地流转后,农业的生产方式由种植业转向养殖业和加工业,中鹤集团走上“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产业融合之路:在第一产业中,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全面布局农业综合开发体系,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截至目前,中鹤已建设高标准优质清洁小麦良田5万亩;标准化种羊繁育基地3500亩,已建羊舍300 栋,存栏种肉羊100000 只;标准化种牛繁育基地占地2000亩,已建牛舍20 栋,存栏种牛5000只;特色果蔬种植基地6000亩,已建蔬菜大棚200 栋,种植各类蔬菜、水果总计60多个品种。同时,形成“种植+养殖”的循环产业,实现了“地种粮,粮结秆、秆喂羊、羊拉粪、粪还田”的循环生产方式,对于带动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有重要推动作用。在第二产业中,通过使用羊粪做成的有机肥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而深加工后形成自有品牌的产品端上百姓餐桌,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中鹤集团利用产业链前端农业提供的原料优势,将自有基地出产的各色蔬菜进行榨汁后与挂面进行多元化的结合,满足了市场上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在第三产业中,促进当地物流以及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培育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促进当地城镇化进程。

三、“中鹤模式”的经验启示

目前,全国乡村振兴正加快推进,但在政府主导下,以一家企业为主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情况并不多见。“中鹤模式”的探索,解决了当前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初步实现了让农民成为快乐而有尊严的群体、让农村成为美好而和谐的家园、让农业成为高附加值的产业,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愿景目标。“中鹤模式”存在以下经验和启示:

(一)因地制宜:“中鹤模式”恰当利用了当地的农业比较优势,构建了突出的区域竞争力优势;

(二)产业布局:“中鹤模式”用工业方式管理农业,将各类生产要素全部纳入现代产业体系,探索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经营;

(三)人力资本:“中鹤模式”把农民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构建起人力资本体系,支撑乡村振兴;

(四)社会治理:“中鹤模式”创新了社会治理方式,破解了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根本症结,建立起政府、企业、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四、结语

“中鹤模式”从“跳出农村看农村”中更多地找到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资源、新动力、新理念,通过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构建三元互动机制,激活乡村各类生产要素,让各类生产要素充分碰撞、联结和升华,从而培育和打造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激发乡村多元价值,促进农村地域空间多种产业融合,构建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多元开放平台,用机制来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工农互补、产城联动、协调发展。“中鹤模式”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与时代变迁的趋势、与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集成的结果,是顺应百姓心愿、符合社会发展步骤、紧扣时代脉搏的。“中鹤模式”对内是可持续的,对外是可以借鉴和推广的。

附:作者简介

许正中(1967-),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二级教授、财政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管理学与管理模式创新;罗眉(1972-),女,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生态文明。

[责任编辑:陈欣欣]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