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河南 > 汽车

资本疯狂涌入 自动驾驶一场呼声高涨的大跃进?


来源:新京报

就连只有初中文化的股民李兰香,都开始翻检跟自动驾驶沾边的股票了。“我们群里(炒股群)都说开了,最近重点看5G 芯片和自动驾驶。”

争夺

抢人与抢钱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无人驾驶创业的窗口期马上就要关了。”在陈默看来,如果2018年底还没组建起一支50人以上的队伍,无论从资金、人才还是技术积累而言,基本就很难跟第一梯队竞争了。

从O2O时代的“百团大战”到共享概念下的“两虎相争”,风口之战不断上演。自动驾驶的特性决定了这是一门重资产的生意,小玩家跟进模仿的门槛较高。这也同时意味着,现阶段自动驾驶行业的竞争逻辑是:谁能更快找到更多的钱、集结更多顶尖人才,谁就能领跑这个赛道。

“选择离开的原因太多了。”作为仅次于李彦宏的前百度T11级工程师,彭军还在2016百度世界大会上介绍无人车业务。选择离开的诸多原因里,彭军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公司做事太慢,而自动驾驶前景又够大。

“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抢人和抢钱。”小马智行CEO彭军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陈默的认可。

在没有落地的成果之前,智能驾驶的融资或许只能靠兜售自己的想法,对外界公关推进。量产,成为大众和媒体关注的关键点。

虽然埃隆·马斯克和谢尔盖·布林最初承诺的高级自动驾驶上路期限已经过了,但仍不妨碍入局者们继续许下2018年量产的承诺。

“当前对我们来说,找对发布此类计划的时间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今后更大的挑战将是如何快速了解人们将如何使用自动驾驶汽车。”通用汽车总裁、自动驾驶汽车战略负责人丹·阿曼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如果你能抢得先机,接着又能快人一步,那么事情将变得真正有趣起来。”

跃进

冲刺奔向“量产”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承诺在2018年实现各种形式的高级自动驾驶(L4以上,注:L4指超高度自动驾驶,系统可应对部分工况,仅次于L5全自动驾驶)“量产”。

作为国内“自动驾驶第一股”的百度,2016年时任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的王劲,在不同场合提起过“三年商用,五年量产”的口号,即2021年实现量产。而在李彦宏All in陆奇(百度集团首席运营官)后,这一时间表不断提前。

2017年4月,百度发布Apollo1.0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支持封闭场地的循迹自动驾驶;9月,Apollo平台升级到1.5版本;2018年1月,CES大会上,陆奇发布了支持简单城市道路自动驾驶的完整平台Apollo 2.0。

早在去年11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即宣布百度要在2018年实现无人车量产,并在随后宣布将与金龙客车合作,在2018年率先实现封闭园区无人驾驶小巴车的小规模量产及试运营。

离开百度、创立了景驰科技的王劲依然不改高调,宣称景驰是“世界上最快的无人车公司”。即便被百度告上公堂,王劲依然对外宣布从2018年第一季度起,全年将量产500到1000辆无人驾驶车。

2017年8月, 景驰与安徽省安庆市签署了全面协议,计划在2017年底前在安庆投放50辆无人车进行运营测试;2018 年,景驰计划在安庆投放数百辆载有NVIDIA DRIVE PX的无人车提供出租车服务。

除了王劲,其他百度系无人车公司也都开始有所动作。

近日刚刚完成1.12亿美元A 轮融资的小马智行宣布2018年第一季度将在广州投放无人驾驶车队并进行运营测试,小马智行方面透露,预计广州市民最快在春节前就可以在市中心街道上体验无人驾驶汽车。

成立于2017年4月的Roadstar.ai也把L4车型量产目标定在了2018年。其CEO佟显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希望在2018年春节前后推出原型车,在2018年农历年到来之前,让Roadstar.ai的车上路。

此外,把目光限定在低速自动驾驶的驭势科技计划2018年在一些园区进行商业运营,“未来两年实现量产”;

聚焦于限定场景(高速公路)下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图森未来2018年的目标是在中美两地试运营无人驾驶车队,2019年实现真正的商业化,2020年推出量产车型。

质疑

量产前夕还是尝试阶段?

不难发现,各家企业在量产前都加了各种限定词。某资深车评人在朋友圈写道:“希望不只是重新定义什么叫量产。”

还有一名车评人更加直接:这样做就是为了吸引风投啊!“这就跟新能源车淘金热一样,有点大跃进的意思。”

在试乘过奔驰、吉利观致、沃尔沃等的自动驾驶汽车后,上述车评人将它们的表现形容为“小学生打架”。“跟这些大厂商比,创业公司就更是小学生水平了。”

即便计划在2018年春节前夕开放无人驾驶试乘体验,小马智行CEO彭军也认为高级自动驾驶离产品化还比较遥远。“如果把自动驾驶比作手机,我们现在连大哥大的阶段都还没到。大哥大已经产品化了,现在的阶段更像是摩托罗拉做了一些样品,开始尝试。”

问题不止出在软件层面。专注汽车技术研究和咨询的VSI Labs创始人兼首席咨询师Phil Magney认为,这场自动驾驶“大跃进”,CES上“参展的厂商都有罪”。硬件供应商们在展会上展出了号称更廉价、安全、高效且可量产的自动驾驶配件,“不过,展台上的那些产品你现在还买不到,有些甚至可能还停留在设计图阶段。”他在媒体采访中表示。

“见山不近山。”封士明评价,“从原型到量产,从量产到安全上路,这中间不止是0到1的差别。”

即便无人车真的实现量产,配套的智能网联系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也未必赶得上。

[责任编辑:马敏]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看点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