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同云

08

于同云

河南省朗诵协会
主席

如果说我们去枯燥地读一些书,孩子们会失去兴趣,因为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越来越多,电视上看到的,各种媒体呈现的,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挤占到一块很小的位置,传统文化的传承仅靠书本是不行的。

于同云:文化传承仅靠书本是不行的

于同云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话剧演员、河南省朗诵协会主席于同云

2014年9月13日,鹤壁淇河被中国诗歌学会命名为"中国诗河",在鹤壁随后举办的"淇水悠悠"—大型淇河诗歌朗诵会上,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话剧演员、河南省朗诵协会主席于同云朗诵了原创作品《云梦鬼谷》,表达了对鬼谷子的敬意和对淇河的热爱。就诗歌文化的传承和诗词朗诵的发扬等问题,凤凰河南专访了于同云。

凤凰河南:于主席,您好,您为什么参加这个活动并上台朗诵呢?

于同云:我与鹤壁有缘,我非常喜欢鹤壁这个城市,鹤壁举办过几届朗诵大赛,让我来指导过,我知道鹤壁有一帮喜欢朗诵的人,并且有很多人喜欢传统文化,大家通过朗诵的形式把优美的诗歌、诗词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优秀文化精髓之所在。《诗经》里有很多诗是赞美鹤壁淇河的,但写在纸上的东西是静止的,通过朗诵这种形式就像给它插上了一双翅膀,让它飞入千家万户,飞入了人们的心中。鹤壁举办这么好的活动,所以我一定要来。

凤凰河南:鹤壁淇河被命名为"中国诗河",这是第一条中国诗河,您怎么看?

于同云:我认为用八个字形容,"当之无愧、实至名归"。淇河是一条诗歌的河流,走过淇河你会感觉读过了一部中国的诗歌史,这么多优秀灿烂的文化在这里,我认为是淇河文明,淇河养育了两岸的人民,淇河两岸的老祖宗留下了这么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一定把他保护好、发掘好、继承好。

凤凰河南:这次朗诵会好多小学生都参与进来,还有很多喜欢诗歌的年轻人,对于诗歌文化的传承您怎么看?

于同云:如果说我们去枯燥地读一些书,孩子们会失去兴趣,因为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越来越多,电视上看到的,各种媒体呈现的,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挤占到一块很小的位置,传统文化的传承仅靠书本是不行的,需要媒体的宣传,有关部门的倡导,还有就是通过这种朗诵的形式,让孩子们从形式上找到了一种美,慢慢的进而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他们在这个喧闹的世界里,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感受到还有这么一片净土,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

凤凰河南:小学生在朗诵诗歌时表现得很有感情,但他们年龄太小,对于诗歌的意思理解不会太深,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于同云:很多文学家或者搞教育的大家都谈过自己的人生体验,五六岁、七八岁时,不懂,但是喜欢诵读,一篇篇的诵读,随着人的成长,这些东西就成了他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现在三五岁的小孩,他们经常看电视,把广告词记得那么熟,这个年龄段是记忆力超好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孩子如果记的都是优美的诗词,而不是广告语,那么这一代人成长起来后,文化涵养就可想而知。孩子们不知道广告语是什么意思,他们一遍遍地看电视就记住了,如果孩子们记住的都是诗歌等传统文化,就算不懂也没关系,人的大脑像海绵一样在不停地吸收信息,你不给他好的文化信息,他一样要吸收,吸收好的文化,发挥作用是以后的事,不要怕不懂就不学,让孩子们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

(高宝/采访撰文)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