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下期城村:“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河南
河南 > 绿色中原 > 正文

博爱县下期城村:“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下期城村的北部,有一座曾满目疮痍的“半架山”。历经二三十年的掏洞挖矸,那里千沟万壑,破损不堪,但就是这样的荒山,在下期城村党组织的带领下,重新焕发出生机。

多年来,下期城村不断强化党组织建设,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将荒山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通过建强战斗堡垒、发挥集体力量、聚焦产业带动等举措,带领村民蹚出一条幸福路。

 半架山上的书记

“找王圈?得上山”“虽然人看着像瞪眼金刚,实则是个菩萨心肠!”……村民口中的王圈是下期城村党总支书记。

带领村民修复荒山,造福子孙后代,让村里的孤寡老人住进幸福慈善园,一日三餐免费……在下期城村,王圈凭借实际行动获得了村里人的认可。

2018年,在新一轮换届选举中,王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彼时,如何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成为摆在下期城村党支部面前的难题。

也是那一年,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王圈将目标瞄准了那座荒芜的半架山。多次实地考察后,王圈召开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他在会上提出修复荒山种果树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的一致赞同和支持。

怎么干?谁来干?这是下期城村修复荒山首先要解决的难题。王圈经过多方走访,并带领干部实地考察,制定了一套修复半架山的详细规划图。

在改造荒山的过程中,下期城村将党总支建在荒山,将党旗插在山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深知修复荒山的不易,王圈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在优秀返乡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中不断选优配强党员干部,着力打造一支实干队伍。为提升党员履职能力,下期城村党总支除了严格落实党的“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和主题党日制度外,还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并多次邀请专家对党员进行业务培训,着力培育一批实用型党员人才。同时,下期城村党总支还通过建立和完善责任与考核机制,积极开展党员评、选、树工作,让党员干部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荒山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除此之外,下期城村还通过网格管理、党员联户、“党员巡防”等工作机制,强化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让群众发声,真正做好群众的勤务员,实现“党支部引领,群众共参与”的效果。

“今天是巡访日,我们又来征求意见了。对咱村的发展有啥意见建议都敞开了提提!”正在走访的人是下期城村党员张晓峰。在下期城村,每月的18日是开展党员巡访的日子,全村的党员每年都要参与一次走访活动。

“党员巡访活动由‘坐等群众上访’变为‘主动深入群众下访’,征求支部建设、清正廉洁、全村发展等方面的意见,既为群众解决了问题,又拉近了党群关系,还进一步提高了党员队伍建设水平。”王圈说。在下期城村,党员巡访受到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

誓让荒山焕新颜

“先让荒山变绿山,再让绿山变宝山。”对于下期城村治理荒山之路,王圈脑海里有着清晰的规划。

2019年初春,修复半架山的“战斗”正式打响。

荒山治理是集体的事业,下期城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支部书记带头干、村“两委”干部领着干、党群干部一起干。全村4个党支部,180余名党员以及全村青壮年劳动力自发组织上山。下期城村民还自发成立了一支特殊的“运输队”,这支队伍由下期城村10余名60岁左右的妇女组成,全程参与到荒山变绿山的改造工作。

荒山治理,先“治”后“理”。王圈奔波在大小山头,指挥着两台大型挖掘机,数十名青壮劳力,对部分沟坎进行平整,对大小地块因地制宜规划,对土层浅薄的地块填土改造,共计运送8000多车16余万方土方。经过不懈努力,半架山山地土层厚度达到1米以上,达到适宜种植果树的土壤标准。

治理荒山的路是漫长的,更是艰难的。“修复半架山,最困难的是如何解决水和道路的问题。没有水,树苗就无法保证成活率,道路不修整,运水、运土,还有将来运果实都很困难,更别提发展乡村旅游了。”王圈感慨说,“为克服用水困难,起初我们村买了五辆水车,一车运十吨水,往山上运,一些陡峭的地方,机械和车辆上不去,我们就肩挑背扛着水、肥上山。”对此,下期城村积极争取到县城管局、自然资源局的支持,结合半架山实际,王圈带领村民打机井、修道路,解决了用水和道路问题。

“王书记天刚亮就上山了,经常深夜才下山。”据村民回忆,王圈带头上山植树造林,长期吃住在山上,那段时间,就连王圈的家人都很少见到他。

山楂树、苹果树、枣树……如今,在王圈的带领下,半架山褪去了昔日的荒凉,放眼望去,皆是青翠。王圈也因此成为了半架山的“开荒人”和“管理人”,带领着村民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成果。

截至目前,下期城村半架山已开垦荒山3000余亩,造田1400余亩,种上了山楂、苹果、大枣、石榴等果树11万余棵,成活率达95%以上,真正挺起了大山的“主心骨”。

 绿了荒山富了民

“今年采摘水果15万公斤,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70万元,果树进入盛果期后,收益还会更高。”谈及今年的收成,王圈和村民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如何让绿山产生经济效益,让当地村民实现增收致富,成为王圈的下一个目标。

下期城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产业引领,围绕技术引进、完善配套、延长产业链等核心任务,多方争取资金,展开探索实践。

在村党组织群策群力下,下期城村争取到资金490万元,实施了7个产业配套项目,用于完善半架山上的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半架山园区修建了3.1公里的产业路,安装了4套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为3000亩果园提供灌溉用水;建设了900平方米的保鲜库两座,用于贮存应季水果。据了解,下期城村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600余万元,种植林果3000余亩、11万余棵,为发展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技术是保障果树良性生长的关键。下期村党组织从技术方面着手,先后在半架山园区开设了6期果树种植专项培训班,构建以半架山为实践基地、产学一体的生产交流平台,每年邀请果树种植专家为果农普及种植、管理知识,针对病虫害等进行专项指导,让种植专家面对面为果农答疑解惑。

王圈请来有着四十多年果树管理经验的农技员张明田当技术顾问,帮助果农提高种植水平。以剪枝为例,良好的操作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剪掉树上多余的树枝,这样能为剩余的树枝增加养分。”72岁的张明田一边剪枝一边说。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半架山上结出的果实个头更大,产量更高。

“下期城村还注册了半架山商标,果子的深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除正常的销售渠道外,还开辟出采摘园,丰收时节可以吸引游客到果林中赏景摘果。”王圈介绍,目前,集种植、采摘、贮存、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据了解,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200万元。

既强村,也要富民。为方便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下期城村通过构建技能培训、务工就业、鼓励创业的立体式增收框架,形成村集体与村民紧密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并在半架山园区内设置就业务工岗,先后增设卫生保洁、果树修整、除草等岗位100余个,每年可吸纳150余个劳动力务工,确保村民有稳定收入。

“在家门口种种树,每个月我还能多千把块钱的收入!”脱贫户赵齐楚一脸喜悦。 为鼓励有创业意愿的脱贫群众发展产业,在经过种植技术培训合格后,村里为其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统一提供无公害的农药肥料,并以不低于市场价收购农产品,充分调动困难群众创业积极性,保证生产经营“零风险”。同时,村里还利用产业项目收益为脱贫户、监测对象中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安排公益性岗位,帮助农户实现增收。

王圈表示,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党建引领。“战天斗地、敢于胜利”,对于下期城村来说,充满战斗精神和挑战意识的“支部精神”不仅是对历任村干部齐心协力、接续奋斗的传承,更凸显着新时代下期城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魄力。从荒山变绿山,半架山治理的成功无疑是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益实践。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