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随着电视剧《美人弄1号》拍摄工作的推进,这部以浙东抗日根据地为背景的红色谍战剧,正逐步成形。
由纪实文学作品改编的36集红色谍战剧《美人弄1号》,是今年浙江省唯一的本土红色题材影视项目。该剧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开拍。
拍摄一部“红色谍战剧”
上虞区小越街道新宅村的美人弄,是一条全长不到百米的小弄堂。穿过狭窄的美人弄,终点是一处斑驳的民居,这里是美人弄1号——美人弄卷烟厂的旧址。卷烟厂旧址已修缮一新,古朴的砖墙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当年激情澎湃的红色岁月。展陈馆内,泛黄的文件、简陋的通信工具,以及女共产党员们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的复原场景,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上虞区小越街道新宅村的美人弄1号,曾是中共地下组织的重要交通联络站,8位负有秘密使命的女共产党员,以卷烟厂工人的身份为掩护搜集情报,为浙东第一次反顽自卫战取得重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开辟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年6月,上虞籍一级作家顾志坤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美人弄1号》出版。顾志坤从友人处得到线索,历时4年深入挖掘撰写而成本书。
1941年12月,中共上虞县工委在地处交通要道的小越大山下(现新宅村),以制作土烟的卷烟厂为掩护设立地下情报站,并建立党支部。以郭雪聪为首的8位女地下党员,以卷烟厂作掩护,靠着智慧和村民们的帮助,频繁往来于虞北敌占区和姚北根据地之间。她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百官、小越、崧厦和五夫等地日伪据点的情报,用密写、默记、烟丝夹带、假扮贩烟女等手段,一次次化险为夷,在敌人的心腹地区出色地完成搜集情报、传递情报、联络组织及护送地下党通过敌封锁线等任务。她们成为抗日斗争的尖兵,为三五支队及时掌握敌军情报、部署兵力、歼灭敌人立下了汗马功劳。美人弄1号卷烟厂也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情报战线中重要的一环,成为联系虞北敌占区和抗日游击区的纽带。
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写作原则,《美人弄1号》真实而艺术地呈现了情报战线上巾帼英雄的群像。该书史料翔实、情节紧凑、悬念迭起、可读性强,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好评,并荣登浙江省委宣传部发布的2023年8月好书榜。
倪莉莉是杭州市萧山区人,从事影视投资业多年,曾成功投资《人民的名义》《长津湖》等影视作品。《美人弄1号》出版后不久,这个红色故事就引起了她的关注。
“当时,我们在上虞谈一个公安题材的剧本,碰巧听说了发生在美人弄1号的巾帼故事,我们被感动了,当即签下了《美人弄1号》的版权。”倪莉莉说。
为了将《美人弄1号》拍摄成红色影视作品,倪莉莉当即注册了绍兴中虞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董事长的她,聘请擅长创作红色题材的知名编剧游伟对原著进行改编,计划拍成36集红色谍战剧。2024年1月,经备案并报请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公示,中虞影视获得了红色谍战剧《美人弄1号》的拍摄许可证备案号。2024年8月20日,红色谍战剧《美人弄1号》项目正式启动。
倪莉莉介绍,今年3月,剧组相关演职人员走进上虞,参观小越街道新宅村和美人弄卷烟厂展陈馆,实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现场交流研讨《美人弄1号》剧本。该剧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开拍,拍摄完成后计划在央视、各大卫视及网络平台播放。
描绘一幅“巾帼群英图”
在影视转化过程中,剧本改编是关键环节。编剧需要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扩充,以适应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
倪莉莉说,历史剧的第一要务是坚持历史的真实性。不言而喻,历史剧的重要使命就是承载历史、反映历史,“历史”是“剧”的一个严肃限定词。“历史”让“剧”有了厚重感,而“剧”则让“历史”更具贴近性。
改编为36集连续剧,创作团队面临“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双重考验。为此,倪莉莉带领团队开启了艰苦的剧本孵化工作,先后走访上海、南京等地党史研究室,邀请新四军研究专家担任顾问,将原本聚焦8名女地下党员的故事线,扩展为涵盖整个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的宏大叙事。
编剧游伟是湖南人,他对地处江南的上虞有着别样的好奇心。为此,他走访了上虞的很多乡村,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通过大量细致采风,为剧本创作和艺术效果呈现增添了诸多感人情节。
在游伟看来,剧本的创作不仅要注重故事性与可看性,更要注重其中的思想性。正因为美人弄1号的故事真实发生过,才更有感染力。将真实史实经过艺术化改编呈现在剧本之中,丰富了故事情节,也让人们感受到先辈的一片赤子之心。
选角也是影视转化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合适的演员能够赋予角色生命力,使观众更好地沉浸在剧情中。该剧制片人邓仰全介绍,目前,中虞影视已签约30多名国内知名演员,组建起了阵容强大的主创团队。
谍战江湖,硝烟弥漫处,多是智勇双全的男性身影,以女性视角为轴心、细腻描摹她们在时代洪流中抉择与成长的佳作,屈指可数。
“电视剧《美人弄1号》描绘的是一幅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青春热血的巾帼群英图。通过这部剧,让大家看到,女性的力量不可忽视,她们在历史的洪流中书写了自己的传奇。我们要让大家细细品味那份在血泪与硝烟中淬炼出的、属于中国女性的独特力量。”倪莉莉介绍,《美人弄1号》将打破以男人戏为主导的谍战剧模式,通过女性的视角来呈现战争的残酷、革命的斗争以及个人的成长。通过深入女性的精神世界,展现对人性的剖析、对战争的思考及信仰的养成。这部谍战剧不再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于“烧脑”,而是有了更多“烟火气”,加入了亲情和家庭的元素,在原本环环相扣的事件和潜伏人员巧妙获取情报的剧情基础上,更多了一些温暖和趣味。
顾志坤说,大家熟悉的谍战故事往往发生在情报密集的大城市,比如上海、哈尔滨、北京、重庆、天津等,像上虞这样的江南小城实不多见。而《美人弄1号》要打造的则是首部乡村题材的红色谍战剧,讲述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博弈。
打造一本“活动的革命历史教材”
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革命精神。尤其在抗战时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开辟的敌后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开辟的19个红色根据地之一。上虞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自20世纪40年代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足迹踏入虞南山区起,“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便在这块红色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倪莉莉介绍,电视剧《美人弄1号》是反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抗战的红色谍战剧。推动“美人弄1号”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的重要举措。
“《美人弄1号》不仅是一部红色谍战剧,更是一本‘活动的革命历史教材’,让观众在感受惊险剧情的同时,铭记那段烽火岁月中的英雄群像。”在倪莉莉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群众的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信息接收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创新表达形式,丰富传播方式,将红色文化以更加生动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群众。其中,可以着力打造艺术精品,通过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影视作品,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文旅融合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让更多的人在旅游过程中接触、了解和认同红色文化。同时带动红色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
据介绍,上虞区近年来以“美人弄”为核心,打造“浙江红色第一弄”品牌,设立红色文艺创作名家工作坊,让红色故事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如今,弥漫的硝烟已经散尽,美人弄卷烟厂旧址成了小越街道最鲜明的红色印记。新宅村党总支书记陈苗根介绍,美人弄卷烟厂旧址红色文旅项目的打造,将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还能提升旅游品质,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童 波
来源:绍兴日报
网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