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郑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郑州市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发展若干政策》,计划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与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营造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五篇大文章,并把“科技金融”置于“五篇大文章”之首,强调科技金融要迎难而上,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快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科技金融中心为支撑的现代化金融强市?
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立志介绍,由郑州市政府和人行河南省分行联合出台的《郑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关于印发郑州市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主要框架内容是:明确“1个目标”,聚焦“4条主线”,突出“18项重点任务”。
明确“1个目标”,就是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与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营造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聚焦“4条主线”,就是健全专业化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打造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营造科技金融发展良好生态环境。
突出“18项重点任务”:建立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业专业机构体系,推动商业银行在郑设立科技金融专业机构。
构建广覆盖的科技保险服务体系,持续开展“险资入郑”专项行动,支持各驻郑保险机构开展股权债权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科技保险专业机构、再保险公司。
健全政策性科技金融运营主体管理机制,支持有关金融机构打造政策性科技金融运营主体。
探索打造以耐心资本为主的创业投资体系。持续实施“基金入郑”工程。依托中原龙子湖智慧岛、中原医学城,打造各类基金机构、初创中小企业、科技团队、科研项目于一体的集聚平台,构建国内一流的全要素基金生态系统。
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依托“郑好融”平台、科技金融广场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企业做好服务。
围绕创新驱动、制造强市战略定制金融产品。围绕先进制造业20条重点产业链,推动金融机构依托“链主”企业,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加强科技型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开发。加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见效,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科技型企业专属产品。
创设知识产权系列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属产品,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纳入市级风险补偿机制。
支持商业银行探索“投贷联动”业务。支持商业银行探索“贷款+外部直投”“贷款+认股期权”等“投贷联动”模式,争取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推广应用“创新积分制”制度。依托“郑好融”平台,对先进制造业20条重点产业链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积分评级和科技型企业数据画像,提升“创新积分制”赋能科技信贷的有效性,推广应用“创新积分贷”产品。
建立覆盖科创全周期的“基金丛林”。充分发挥政府性基金引导作用,争取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适当放宽政府投资基金单个投资项目投资限额,适度提高投资容错率。
推动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充分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增量政策,持续实施企业上市“千企展翼”行动,将优质科技型企业纳入市定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重点培育。
完善科技投资退出机制。试点探索提高科技领域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的比例,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丰富科技领域债券融资渠道。用好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探索申请国家外汇管理局“科汇通”试点。聚焦郑南商许超硬材料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
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按季度更新入库企业信息,及时向金融机构推送。
健全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将“郑科贷”“外贸贷”“创业担保贷”“知识产权贷”等市级政策金融产品由“郑好融”平台统一透出服务,对科技型企业可适当提高风险分担比例。
建立科技金融工作评估闭环机制。定期开展郑州市科技型企业融资统计,每半年对科技金融政策落实情况实施跟踪评价,市县两级政府在政府性资金存放、财政专户管理等方面给予激励。
网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