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宝丰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源于4200年前仪狄造酒,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据史料记载,宝丰酒在唐、宋、明、清四朝都曾作为朝廷贡酒。今天,我们先行打开大唐时期的历史画卷,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寻味宝丰酒在唐代的璀璨前世。
大唐贡酒:多部古籍记载印证
《唐会要》记载:“汝州贡酒,唐肃宗朝,岁进十坛,内廷常用为大宴美酒。”这段文字明确指出,在唐肃宗时期(756-762年),汝州地区每年要向朝廷进贡十坛美酒,这些酒被内廷专门用于重要宴会。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宝丰县(时名龙兴县)正属汝州管辖,因此宝丰县所产美酒多以汝州为名。
另一重要文献《酒经》记载:“河南清酒,酿法独特,所进美酒多入宫廷,奉御宴享。”这段文字描述了河南地区清酒的酿造工艺与众不同,所产美酒大多进入宫廷,供奉皇帝宴饮用,唐代时期河南郡(府)辖内龙兴县(今宝丰县)酿酒最为繁盛。这两处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构成了宝丰酒唐代贡酒身份的双重证据。
皇家严选:卓越品质千年传承
毋庸置疑,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稳定、开放包容,是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璀璨的朝代之一。政治和经济的空前繁荣,给酿酒业的发展也创造了有利条件,酿酒技术在唐代稳步提升,酿酒业发展欣欣向荣。可以说,唐朝是中国酒业发展的一座高峰。
从唐代政治文化背景分析,土贡制度是地方与中央联系的重要纽带。唐代朝廷对贡品质量要求极高,《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汝州“土贡细绢、酒”,说明酒类确实是汝州的重要贡品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宝丰酒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贡酒,其酿造工艺与卓越品质必然达到了当时顶尖水平。
文人雅士:潇洒豪迈的诗酒文化传承
此外,这一时期,酒与诗、文人与美酒也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作为唐代贡酒的宝丰酒,更是以其清冽醇厚的独特风味,成为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源泉。从李白的豪饮到白居易的雅酌,从宫廷盛宴到山林雅集,宝丰酒的身影无处不在,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诗酒风流。
划重点!你知道吗,天下第一劝酒诗《将进酒》,李白当时劝的就是宝丰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
这首诗是李白跟两位朋友聚会的时候写成的——这两个朋友就是诗中提到的“岑夫子”和“丹丘生”。而元丹丘当时便是在汝州石门山(今叶县)隐居,叶县石门山发掘出“唐元丹丘隐居处”的残断石壁也可以佐证,而叶县距离宝丰酒的产地宝丰县(龙兴县)仅50公里。由于这三个人关系特别铁,加上李白出川入川途中多次经过距离不远的龙兴县,元丹丘便邀请李白和岑勋来做客。三个人一起喝酒,喝的便是当时的龙兴酒,现在的宝丰酒!美酒贪杯、诗兴大发,李白将自己的一腔深情融于杯中,倾注笔下,写下这千古佳作《将进酒》。
盛唐诗酒,百花齐放。宝丰酒不仅为大唐的文人雅士提供了物质上的享受,诗与酒更是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无酒不成诗”,“李白斗酒诗百篇”等大多都有古代宝丰的身影,它的清冽醇厚,恰如唐代文人的洒脱与豪情;它的悠久历史,见证了那个时代诗酒风流的盛世气象。
千年之后,当我们再品宝丰酒,不仅能感受到其传承千年的酿造技艺,更能体会其作为大唐贡酒的时代辉煌,遥想当年李白举杯痛饮、挥毫泼墨的盛唐气象。诗与酒的交融,正是中华文化最动人的篇章之一。
网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