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郏县:小花生“蝶变”大产业
河南
河南 > 地市 > 平顶山 > 正文

河南郏县:小花生“蝶变”大产业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收获、运送、晾晒花生的身影。

11月2日,在位于该县王集乡赵刘庄村的郏县光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花生种植基地内,一辆花生联合收获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拔秧、抖土、摘果一气呵成,花生种植大户张倩和工人们正忙着将新鲜采摘的花生装车运往分拣厂,和基地相距不远的分拣场地,20多名村民正在对刚送回来的花生进行分拣、精选。

“今年种了600多亩花生,有省科技特派员黄俊伟、张红云、王丽琳驻地指导,今年花生又获得了丰收,每亩湿果产量达到了1200斤,现在市场价是湿果每斤2.8元,一亩的产值是3000多元,装好袋够车就发走了,收购商常年就在我们这儿住着呢。”看着白花花的花生从田间翻出来,张倩喜笑颜开,“咱们的花生个大、粒饱、质优、口感好,鲜食可口,做花生米、榨花生油,营养非常丰富,很受市场欢迎。”

王集乡地处北汝河之滨,气温适宜,水源充足,特有的沙土地非常适合花生种植,出产的花生口感细腻、香甜,品质上乘。2015年张倩依托特有的资源秉赋流转土地1000余亩,常年种植小麦、花生等农作物。前几年她经过市场考察又新上了罗汉果、白沙果两个品种的花生,开发花生种植、加工食品链,创新经营业态,走出一条特色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郏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充分利用特色优势资源,扩大花生种植规模,优化品种培育,完善花生种植、生产、加工产业链条,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县农业农村局科技人员从选种、施肥到除虫防病、日常管理、收获加工等各个环节,全程跟踪服务,使花生的品质、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为扩大花生种植规模,2022年县农业部门开展了优质花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在全县筛选出北汝河沿岸地力条件好、有常年种植花生习惯、适合种植花生的乡镇创建项目示范区建立千亩示范方,推行了“合作社+示范区”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平均亩产330公斤以上的目标,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为提升花生种植的科技含量,该县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机械设备,从无人机喷洒农药,到全程机械化操作,使花生种植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变。同时将花生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引领、市场引导,逐步构建起了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花生全产业链条,增加了产业附加值。

当天,该乡雨霖头村四组居民史占锋家的花生米加工厂房内,工人正在花生米色选机旁忙碌。“每天外销花生米一二十吨,销往市区、郑州等地,村里不少花生米还销往内蒙古、甘肃、拉萨、黑龙江等地。县里、乡里都非常支持我们发展花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花生加工专业村’。”史占锋说。

雨霖头村北依郏县城,南临北汝河,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加上得力的政策引导,催生了一批花生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油料加工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雨霖头村村民就开始规模化花生剥壳,现有规模加工户近40家,年可产花生米4万余吨,该村从事花生及花生壳收购、外销、运输、深加工的不少于800人。目前王集乡北汝河沿线的蔡庄、汪庄、史庄、柴堂等近20个行政村花生种植面积连年稳定在2万亩左右,花生米规模加工年产值3亿元以上,占全省1/4的市场份额,从事花生及花生深加工群众5000人以上。

如今,郏县实现从一粒花生到全产业链的升级蝶变。据该县农业农村局统计,全县常年种植花生8.3万亩,其中高油酸花生5000余亩,黑花生、水果花生、奶油花生等特色品种10多个,面积2000余亩,花生年总产量2.5万吨,产值可达2亿多元。下一步,郏县将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农业资源禀赋,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不断提升花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走好“小花生”到“大产业”的蝶变之路。

(郏县县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 王自行 黄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