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链出70亿大产业,河南稻米发展的“潢川”方案来了
河南
河南 > 要闻 > 正文
站内

一粒米链出70亿大产业,河南稻米发展的“潢川”方案来了

它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水,以“豫南小苏州”“鱼米之乡”著称;传说历史上还以土产香米作宫廷贡品,民间有“有钱难买光州坡,香米贡面高桩馍”“有福要数潢川县,餐餐贡米带贡面”的谚语。

2024年它成功入选全国优质稻米产业集群创建县、成为河南打造全国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区的关键组成……潢川依靠稻米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近日,河南省稻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培训会在信阳市潢川县成功举行。这是“河南稻米”全省专题培训会,规格高、专业性强,国内一线专家、企业经营主体、政府主管三方共同座谈,议题聚焦在:如何聚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稻米产业标杆,高质量建设河南稻米集群。

会上,潢川县委副书记吴永阳分享了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潢川方案”。

什么是“潢川方案”?此次事关“河南稻米”高质量发展的全省大会,为何选择在潢川开?“潢川方案”做对了什么?对此,三农学者、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杨建国进行了深度解析。

河南稻米,先看潢川!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作为粮食大省,水稻是河南省第三大粮食作物、第二大秋粮作物,河南省水稻播种面积达886万亩,产量达479万吨,居重要农作物之首,河南稻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稻米品质优良,具有水稻种植集聚化优势。

2020年以来,河南共获批建设9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稻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是其中之一,入选的县区包括信阳市平桥区、潢川县、罗山县、固始县,南阳市桐柏县,新乡市原阳县,濮阳市濮阳县,共4个地市、7个县区。

其中,潢川县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处豫、鄂、皖三省的连接地带,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农业产业化享誉全国。

潢川县县长余华介绍说:“潢川县的优质稻米产业欣欣向荣,糯米粉生产引领全国,黄国粮业制定糯米粉河南标准。‘稻虾共作’模式连续两年入选河南农业产业扶贫典型模式,是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从面积和产量上看,潢川是我国8大优质糯稻主产区之一,全年稻米种植面积达93万亩,其中糯稻 50 万亩,年产优质稻米 58.5 万吨,总产值 69.4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居河南首位、全国县级前列,2015 年潢川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认定为“中国优质糯米之乡”。

从稻米全产业链来看,潢川县闻名全国的稻米粉食品深加工示范县,年糯米综合加工能力达 58 万吨,占全国产量的 40%,是全国最大的糯米粉加工基地,享有“中国汤圆潢川粉”的美誉,形成了以黄国粮业、裕丰粮业为龙头,涵盖稻米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链主企业黄国粮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稻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制定了糯米粉行业国家标准,形成了精制米、水磨糯米粉加工、稻壳发电的生产链条,目前正在向食品加工终端产品和附属产品延伸。”余华说。

什么是“潢川方案”?

93万亩种植面积、总产值 69.4亿元、年糯米综合加工能力达 58 万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潢川县探索出来的一粒“米”的“潢川方案”。

在杨建国看来,所谓的“潢川方案”,总结成三个关键词就是“稻虾共作”、“六统一”、“全产业链发展”。

稻虾共作

近年来,在稻米种植方面,河南省积极探索和推广“稻田+”立体综合种养模式,6个省辖市、19个县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稻渔综合种养省级及以上示范基地达43个,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14.22万亩、水产品产量12.56万吨,覆盖带动脱贫农(渔)民10万余人。

其中,潢川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行以“稻虾共作”为主要模式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目前,已发展稻虾共作面积38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另外,创建有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2家、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2家、稻虾共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已形成了从生态养殖、精深加工、调运储存到出口创汇的完整产业链。

六统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基础,需要从种子和种植上率先破题。近些年来,潢川县在优质稻米产业原有雄厚基础上坚持“六统一”的原则。

在种业上,依托信阳市主推优质品种及潢川县种植历史优选特糯2072等六大品种作为优秀推广品种,同时结合潢川县现有育秧工厂进行统一育秧、统一配送,在源头上保证了潢川优质稻米的产品质量,实现优质稻米产业品种优质化。

在种植上,把高标准农田与稻米产业标准化种植结合,调整优化高标准农田运作模式,按照规模适度流转、集中连片、亩均 4000 元的标准,打造示范农场、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示范区,实现优质稻米产业种植规模化。

在“六统一”基础上,潢川稻米产业探索出“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闭环模式。

一粒“米”链出70亿大产业

本次会议,“河南稻米”的新方向——开展稻米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目的是促进水稻产业上下游深度融合,延长、优化产业链,破解产业链链条较短、效率不高等关键问题,助力推动水稻加工、流通环节项目下沉到乡村,有效扩大农村就业,拓宽农民收入,让农民享受到第二、三产业的水稻收益。

而稻米产业全产业链模式,正是“潢川方案”领先全省的优势和关键所在。

加工上,潢川形成了以黄国粮业、裕丰粮业为龙头、以糯米粉加工产业园为基地,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糯稻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在全产业链发展中,链主企业黄国粮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稻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制定了糯米粉行业国家标准,形成了精制米、水磨糯米粉加工、稻壳发电的生产链条,目前正在向食品加工终端产品和附属产品延伸。

在不断延长加工链过程中,“潢川方案”还持续专注创新链。在加工大米面油等初级产品的同时,潢川还研发稻米粉添加剂、糯米蛋白等具有科技含量的衍生产品,开发米糕、茶香曲奇等市场潮流休闲食品,实现优质稻米产业加工链条化。

在信阳举办的首届中国(潢川)稻米粉食品产业发展大会上,“潢川·中国稻米粉食品产业指数”发布,并成立种子研究院和大别山绿色食品研究院,实现优质稻米产业宣传品牌化。

杨建国认为,以本次全省大会为标志,“潢川方案”开启引领“河南稻米”打造全国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区的全新阶段。

“也期待潢川持续创新、探索,为河南稻米、中国稻米贡献更多‘潢川方案’,形成‘潢川标杆’!”杨建国说。(记者成书丽)

来源:大象新闻

推荐0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