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淅川县陶岔渠首俯瞰,甘甜纯净的丹江水日夜不停向北奔流,走中原、穿黄河、抵京津,滋润沿线土地和人民。千里调水,源起淅川。坐落在伏牛山下、丹江水边的国家三级中医医院——淅川县中医院,与淅川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润泽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福祉。
风华正茂,初心如磐。淅川县中医院始建于1985年,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养老、科研为一体,占地1.3万平米,开设床位500张。拥有在职职工5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3人,占84.3%。拥有1.5T核磁共振、64排CT、DR、C型臂、电子胃肠镜、四维彩超、腹腔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中型诊疗设备90余台件。年门诊人次13万余人,住院病人1.5万余人。
回望四十载发展之路,淅川县中医院既有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热火朝天的建设浪潮,又有砥砺奋进的改革探索,更有乘势而上的跨越腾飞,为淅川卫生健康和中医药事业谱写了壮丽篇章。
“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特色专科服务锻造“新名片”
走进淅川县中医院,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中医名家雕像伫立于大楼前,令人肃然起敬,在候诊大厅、门诊、住院部、地下连廊等场所,各类中医文化元素也俯拾皆是,处处弥漫着中医文化气息,散发着厚重的中医韵味。
淅川县中医院院长裴建锋介绍,医院坚定实行“科教兴院、学科带动”战略,以专科建设为突破口,精心打造医院品牌、专科品牌、专家品牌,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尤其注重中医传统学科及特色专科发展,在全县公立医院中率先成立了第一家集养老、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
作为全县中医药龙头单位,淅川县中医院拥有1个省级重点专科——糖尿病专科,1个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协作单位——骨伤科,5个市级中医特色专科。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及治疗服务,将12个中医病种纳入“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开展中医手法复位、推拿、针灸、拔罐、熏蒸、敷贴、刮痧、及“冬病夏治”三伏帖、“夏病冬治”三九帖等传统疗法。
“指尖”便利“心间”温暖,家庭中医师给群众更多获得感
辨中药、做艾灸、访名医……正值盛夏时节,淅川县中医院举办的“中医药文化夜市”义诊活动如约而至,吸引群众络绎不绝前来体验。这已是该院连续第三年进行“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中医药保健知识,体验到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疾病的神奇。
“以人为本、患者至上”是淅川中医院多年来始终贯彻的服务理念,探索实践“规范化、流程化、细节化”服务模式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为使每个家庭拥有一个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电子健康档案,该院开展了“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组织80余名中医师,分别融入110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奔赴各乡镇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目前,签约率达100%。在九重镇和邹庄村,开展了创建签约服务示范镇、村建设工作,利用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APP,为中医师配备平板电脑,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为老百姓办理签约服务。
裴建锋表示,对签约服务对象,医院以中医药基本医疗、治未病、疾病康复、慢病管理、重点人群管理、危急重症救治、中医药适宜技术、健康教育等为内容,开展多样化中医药特色服务。同时,开展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信息化建设,采取“互联网+”签约等形式,提升群众的中医药服务获得感。
淅川县中医院还积极开展中医药“三进三送”,即中医保健箱进家庭、适宜技术进社区、中医文化进乡镇,和“弘扬中医文化,助力健康扶贫”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到乡村、社区开展义诊和健康体检咨询服务,使中医药理念逐步深入基层,融入乡村。“一缕缕中药香、一遍遍问诊声、一套套八段锦、一杯杯中药茶饮、一项项中医保健项目”成为该院中医药“三进三送”现场的真实写照。
“引才”到来“育才”成长,引育并重人才量质双提升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淅川县中医院全力“引才”,推动学科建设跑出“加速度”,全面“育才”,不断满足群众就医“新需求”。
据了解,该院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创新人才引进方法,加快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优先引进重点扶持专科和新兴学科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与高等院校、大型医院的合作关系,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落实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相关政策,委托医学院校重点培养急需的全科医生,充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我们充分利用京淅对口帮扶及郑州骨科医院、许昌市中医院、南阳市医专一附院等三级医院对口协作这一契机,每年选送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在医师培训方面也制定有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每月定期开展以‘西学中’、中医适宜技术、医疗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培训,参学率达到100%。”裴建锋介绍说。(王聪儿)
围绕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淅川县中医院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遴选推广工作,目前已遴选出77项针对某一种疾病或症的适宜技术,分批分层次对全县中医师进行轮训,已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8期,共培训卫生院人员和村医486人。推广仲景经方临床应用,成功举办两届仲景经方大赛。鼓励基层中医学经方、用经方,培养一批经方理论强、临床运用优、综合素质高的基层中医队伍。通过培训,使全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了针灸、推拿按摩、熏蒸、药浴、蜡疗、拔罐、刮痧、中医正骨等15项中医适宜技术。
打造医共体示范样板,县乡村协同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上下联动、带教帮扶,分级诊疗、病有所医,县域医共体是基层群众的健康底气。
2020年9月,淅川县第三医疗共同体成立,以淅川县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和总医院,与毛堂、西簧、荆关、寺湾、龙城5家乡镇卫生院共同组建。
按照“上联、自强、下带”的工作思路,淅川县中医院从运营管理、医疗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扶持各成员单位,截止到2024年5月,已累计下派12人到基层参与业务管理,接收基层乡镇卫生院11名专业技术人员到本院免费进修学习,派驻医护人员52人到基层开展带教帮扶工作,共享医疗设备600余次,开展巡回义诊活动40余次,为3000余名患者提供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
以信息化为支撑,该院实施“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先后搭建了“万名中医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和“经方云”信息平台,实现2家县级医院及20家乡镇卫生院、740家村诊所互联互通、数据共享。2023年4月,该院顺利通过省级“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四级医院”评审。同时,先后完成“七大举措”改善就医感受工作,真正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大大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大力弘扬仲景文化,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工作整体跨入全国地级市前列。如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保障居民日常就医需求,淅川县中医院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我院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契机,巩固国家三级中医医院创建成果,实施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完善医院文化体系,精心打造专科品牌,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不断提高,为南阳打造两地一都贡献力量。”裴建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