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亮相央视《焦点访谈》
河南
河南 > 地市 > 许昌 > 正文
站内

钧瓷亮相央视《焦点访谈》

10月7日晚,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

《伟大文明 辉光日新》节目,

其中,

以禹州钧瓷为重点案例

讲述了中华文化的创新性。

历经千年,如今的钧瓷仍在大放异彩。在它的发祥地神垕镇,人头攒动,钧瓷的交易火爆异常。神垕镇位于河南许昌的禹州市,自从北宋时期钧窑的炉火在这里生起,禹州就有了“钧都”的美誉。

钧瓷属于青瓷系,北宋初期主要以铁元素成色,釉色以月白、天青、天兰为主。北宋中期,在制釉的过程中,工匠们引入了铜元素,成功配制出窑变铜红釉,使得瓷器在出窑时釉色变化万千,绚丽多彩。独特的窑变工艺让钧瓷受到皇宫贵族、文人雅士的追捧,他们对钧瓷色彩的极致追求,再次推动了钧瓷在这一阶段的创新发展。

北宋时期的钧瓷兼具观赏和实用性。它不仅开启了中国陶瓷装饰美学的新境界,也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

图片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河南钧瓷博物馆原馆长张金伟:

“它在民众当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纳,首先有实用性;第二就是审美属性,更重要的,背后它又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要义在里面,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孔相卿:

“历史上,我们钧窑创烧出了铜红釉,2010年,我们又创烧出了铜(系青)蓝釉。我们没有停下脚步,继续研究,研究出了铜系金红釉,今年5月份专利下来之后,我们就发布了这个工艺,一下子震动了业界。”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钧瓷的发展受到重视,国家抽调大量专家到神垕镇做研究。当时,无法控制窑变稳定生成,想要的色彩很难烧出,这个难题已经困扰了钧瓷工匠们上千年。上世纪90年代初,工匠们经过研究,创新自制窑炉,千年难题终于被攻破,色彩绚丽的钧瓷产量也随之大增。随着它们在市场上的大规模流通,了解钧瓷、喜欢钧瓷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让工匠们有了更大的创新动力。

作为艺术观赏品,钧瓷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说法。在新时代,如何让钧瓷走出展柜收藏匣、进入寻常百姓家,是钧瓷工匠们的另一个创新思路。此前,瓷器一直没能进入茶饮市场,而茶文化正风靡全国,工匠们觉得这时让钧瓷以茶壶的形态进入百姓生活是绝佳的机会。想法虽好,但真做起来,工匠们发现以瓷器的烧制特性,烧出的壶盖很难盖得严。但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钧瓷及其背后的文化,这样的创新之路还是要走。

随着创新瓶颈的突破,钧瓷材质的茶器种类不断推陈出新,钧瓷的产业链也不断拉长。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制瓷的队伍中,传统的钧瓷工艺品正变得更加个性化、时尚化。网络直播,更是将延续千年的钧瓷文化传播到了更多的地方。

(来源:精彩禹州)

推荐0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