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暨中国新闻学丛书(二十种)座谈会在河南大学召开
河南
河南 > 地市 > 开封 > 正文

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暨中国新闻学丛书(二十种)座谈会在河南大学召开

彰显中国特色,发扬中国风格。9月24日,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暨中国新闻学丛书(二十种)座谈会在河南大学举办,会议由“中国新闻学丛书”编辑委员会与河南大学联合主办,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大学出版社承办。

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杨萌芽主持开场仪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新闻学丛书的出版是众多新闻传播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在下一步的研究、编撰工作中,要将科学地追求真理放在学术思考的重要地位,一是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提炼新闻学学科的真理性要素;二是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思想,尤其是人文关怀的思想;三是要进一步总结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新闻制度、新闻实践、新闻理论的创新经验;四是要勤于观察,研究当下,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时代感。

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谭贞为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及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概况。她表示,“中国新闻学丛书”彰显着中国新闻学的立意与定位,展现了中国新闻学的学术内涵,期望本次会议能够充分激活、协同多方优势,进一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新闻学学科体系建设。

随后,柳斌杰与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王润泽教授共同为“河南大学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中心”揭牌。河南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杨国安教授、现任总编辑孔令刚教授向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大学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中心赠书。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鹏飞、副院长高红波主持了座谈会的主旨发言。座谈会阶段,围绕推动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推进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建设等议题,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主流媒体等的三十多位专家教授汇聚一堂,展开专题研讨。

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教授视频发言介绍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建构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经验,在她看来,以大讲堂为核心的优质教学资源体系最为鲜明的特征就在于其扎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通过创新新闻学课程建设模式、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为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教授视频发言认为,建设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学科重点前沿、面向实践重要问题,从专业、人才、学科、实践四个方面入手,培养一批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指出,这套丛书的首要特点是“立场坚定,坚守初心”,其次是在立足中国大地的基础上具有开阔的全球视野,是在中西方话语体系交流过程中建立起中国学术主体性的系列作品,对新闻传播研究和人才培养将产生持续广泛的积极影响。

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钰肯定了丛书出版为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并从全球视角、人文视角、乡村视角和技术视角四个维度分享研究经验,指出当代学者需要接纳并坚持文化多样性,重视国际对话,建构理论自信。

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赵月枝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强调新闻学应植根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激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想象,从前沿实践中提炼真理,在立足乡土、面向未来的观念引领下实现自主知识体系创新。

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孔令刚介绍了出版社的业务发展情况以及以学术出版服务学科建设的多项举措。通过对出版社宗旨的分析,孔令刚进一步阐释了高校图书出版在文化传播、提升学科影响力、打造学术交流平台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民日报国际部原副主任、高级记者温宪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指出新闻学者应具有“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遵循实事求是思想原则,保持对事实、文字、真相、历史的敬畏心。他表示,在中国新时代新闻教育事业中,我们仍需酌情增设接地气的新闻实践课程,培养“睁眼看世界”的人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陈建云教授指出教材是传播知识的载体,高校出版社需要注重教材的特性与共性、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核心教材与专题教材齐头并进。

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郑宇丹梳理了从20世纪初至今有关新闻学的著作名称与数量,指出中国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在生成路径方面有显著差别,中国新闻学如果缺失了对人的实际关注,则将陷入对空言说的境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合作导师张慧瑜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自主知识体系创新之间的关系。他表示,新闻学丛书的出版是20世纪新闻学发展内容的精炼,为当代新闻学者的专题研究带来了新启发与新机遇。

《新闻爱好者》杂志副主编施宇表示丛书的出版是中国新闻学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里程碑与中国新闻学研究范式的风向标,他指出新闻学者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发展,平衡好无止境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之间的关系。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郑素侠提出,新闻学要扎根中国大地,为人民著书立说。她强调,当代学者应警惕新闻学人文性的消解与对宏大主题关注的缺乏,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积极回应现实关切,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中国新闻学》丛书编辑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彬进行总结发言,向为新闻学丛书出版贡献力量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河南大学出版社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中国新闻学丛书”是河南大学出版社承担的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现已推出第一辑、第二辑共20册。丛书以“全球视野,中国立场”为主题,深植中国历史和革命实践,坚持理论守正创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通过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致力于构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据悉,此书系不但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立项,也得到了中信基金会的立项支持。

本次会议为全国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彰显了中国新闻学的立意与定位,展现了中国新闻学的学术内涵,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事业的当代价值,为加快构建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注入崭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