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河南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希望的田野”徐徐展开
河南
河南 > 原创 > 凤鸣 > 正文

凤鸣|河南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希望的田野”徐徐展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在河南,行走在广大乡村,一个个焕然一新的脱贫地区,一张张笑容满面的幸福脸庞,诉说着精彩蝶变的中原画卷;仲秋的乡野,处处涌动着拼搏奋进的热潮,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忙碌景象……

9月24日至28日,20多名两岸媒体人和网络达人参加河南省台办主办的“百年圆梦 豫来豫好”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深入田间触摸发展脉动,行走阡陌种下浓浓乡愁。

“小产业”带来大发展 河南乡村振兴很硬核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发展产业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治本之策,河南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

“我们企业带动附近村民3千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交易达1.2亿元,为当地名优特农产品走向全国开辟了销售新渠道。”在南阳,一家艾草企业的负责人如此表示。

河南南阳的艾草,在烟雾缭绕中,“熏”遍大江南北,成就南阳“世界艾乡”的美誉。近些年,南阳市借助科研创新推进艾草种植、加工、研发、体验等全方位发展,打造艾草全产业链,推动艾草传统加工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目前,全市有人工种植艾草面积近30万亩、艾草企业1500多家,1300多家艾灸馆遍布城乡,艾草产品有六大类200多个品种,各类艾制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出口份额的90%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艾草种植基地、艾草收购集散地和艾草产品加工基地,带动并形成了百亿级产业规模,10多万人从事艾草相关行业。

“我们向山东、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广东等省的30余家大型超市长期供货,还出口新加坡、越南等国家,日供香菇近50吨。”在确山县竹沟镇香菇种植基地的单体温棚,新美润总经理宋九莉如此介绍。

几年来,在确山县竹沟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目前合作社有香菇大棚188个,通过大棚租赁及村集体经济资金购置菌袋,全镇15个行政村每年可稳定增收6.3万元至20万元,全镇640户贫困户年受益在133万元以上,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两个全覆盖。

在位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信阳市光山县,当地的人民立足自身自然特点和扶贫现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油茶树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幸福树”。

传统文化、历史名人齐助力 河南乡村振兴很厚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乡村振兴中融入传统文化对于强化乡村全面振兴的思想保障、创新丰富乡村产业发展业态、保护传承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的乡村振兴,以历史文化为助力,无一不彰显出河南乡村振兴的厚重性。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祖庭医圣祠所在地、中医药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仲景文化是南阳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医药文化。为了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南阳市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大力弘扬仲景文化。

三国文化是许昌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成就了许昌今天的文化优势。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来到许昌曹丞相府景区,该景区在原曹操大营和办公遗址上恢复重建,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为汉魏故都许昌一张亮闪闪的旅游名片。

对于光山来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是一位宝藏人物,光山县有很多以“司马光”命名的地点和产品,体现了当地人对司马光浓浓的崇敬之情。

越奋斗越幸福 中原儿女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留守人员都有活干,不出村就可以找到工作,在山沟里也能挣到钱。”一位乡镇企业负责人说,近年来,在外打拼的村民陆陆续续回乡创业,依靠回归人才,发展回归经济,既提高了经济收益又解决了村民务工难的问题。

台湾自媒体人钟启达表示,他一直有关注大陆的脱贫攻坚工作。他认为,产业扶贫的方式凝聚了中华儿女的智慧,成功带动周边困难群众发家致富,未来还将取得更高的效益。

又是一年秋色好,中原大地气象新。砥砺再前行,中原儿女乘风破浪正远航,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勇毅迈进,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