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这是2020年6月央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论坛上给出的一组预测数据。
1月12日央行发布的2020全年金融统计数据正式“盖章”。2020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
2020无疑是社融、信贷“大年”,疫情下非常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出台、专项债的放量、信贷的大力支持等都是推动因素。不过随着临时性政策或退出或边际收紧,年内社融、M2(广义货币)增速已出现下降势头。
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指标增速还会回落,但政策会保持稳定性,且结构上对科创、小微、绿色发展等将保持局部宽松。
金融数据“大年”收官,地方债、信贷、股债直接融资是贡献主力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
谁拉动了社融?从分项看,地方政府债券是其一,截至2020年末,政府债券余额为46.06万亿元,同比增长22.1%,是增长幅度最大的一项;疫情下对实体经济的大力信贷支持,表现为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也明显提升,表现为企业债券额同比增长17.2%,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额同比增长12.1%。
与以上几个分项大幅正增长不同的是,“非标”中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这两项资产,受资管新规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影响,融资继续受限。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末,委托贷款余额为11.06万亿元,同比下降3.4%;信托贷款余额为6.34万亿元,同比下降14.8%。
年内特殊政策渐退场,M2、社融增速已先后出现回落
不过随着临时性政策或退出或边际收紧,年内社融和M2增速已出现回落。
2020年11月社融同比增长13.6%,涨幅比10月下降0.1个百分点,是2020年首次下降,12月社融增速进一步降至13.3%。
“除人民币贷款季节性少增外,主要是当月信托贷款大幅下降,这也主要是受房地产调控加码的影响。12月社融同比少增约3800亿,除信托贷款降幅较大外,当月企业债券融资少增幅度也很大,表明前期债市违约事件的影响仍在发酵。”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
M2增速则是在2020年中就出现回落势头。7月时同比增速为10.7%,是6个月来首次回落,9月回升至10.9%,随后再次回落,12月末最新增长数据为10.1%。
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称,7月M2增速回落,是由于伴随疫情逐步控制,经济整体发展进入相对平稳的状态,加上经济增速比较低,货币投放量亦有所收缩。9月的反弹是由于为弥补季末“赶考”、政府债较快发行、长假取现等带来的资金供求缺口,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明显增加。
不过彼时一位券商首席固收分析师对记者表示,M2增速高点基本已过,9月的反弹大概率就是单月表现,不会有持续性反弹。
2021年政策基调仍稳,小微、绿色金融等将继续获得“结构性”利好
2021年政策风向会大转吗?在近期密集的监管表态中已有答案。
2020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央行也多次表态,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
市场人士分析称,货币政策既不能太紧而导致经济恢复受阻,也不能过松使得系统性风险聚集。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2021年一季度可能是央行紧货币的尾声与紧信用的开始,随着经济修复,央行更加关注金融稳定问题及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信贷、社融等实体部门负债端数据将经历压降的过程。
他预测,2021年M2增速回落至9.5%-10%左右,人民币信贷增速回落至11%左右,社融增速回落至10.9%左右。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2021年抗疫政策势必大部分退出,财政、货币政策的力度势必减弱,严监管的要求将进一步巩固。但“构建新发展格局”所必须的结构性政策会保持力度,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仍将保持局部宽松。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货币政策仍有率先调整的灵活性。
信贷的结构性变化也表现在贷款期限长短上。2020年信贷结构就持续呈现中长期贷款比重上升的趋势,据记者计算,全年19.63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中,中长期住户贷款和中长期企(事)业单位贷款总额达14.75万亿元,占比达75.14%。
业内人士预计,受出口提振、制造业投融资需求提升等因素影响,2021年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望继续发力,占信贷比重或继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