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阳市非遗中心组织洛阳瀍河北关小学、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帽郭小学多个年级的学生,走进洛阳文奇鼓厂,探索陈家制鼓技艺,了解陈氏制鼓文化,感受洛阳非遗魅力。
传承人现场讲解
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敲鼓
我国的鼓文化历史悠久。据古文献记载,距今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就有了鼓制作,伴随着最早的狩猎、战争、祭祀等活动。洛阳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心地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洛阳陈家制鼓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据陈氏家谱记载,洛阳陈家制鼓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明代,其制鼓传人至今已至第十九代。
传承人指导学生体验制鼓工序——敲鼓钉
洛阳陈家制鼓技艺需要经过做鼓板、制作鼓皮、合鼓圈、蒙鼓皮、跳鼓、钉鼓钉和钉鼓环、全面检查等工序。经过历代传人的研究探索,陈家制鼓形成了纯手工制作、用料讲究、工序精细、技术独特,制鼓品种多、鼓音纯正、美观耐用等特点。陈家制鼓所制鼓种类有排鼓、盘鼓、腰鼓、书鼓和边鼓等,既能制作直径2.5厘米的袖珍鼓,又特别擅长制作直径三米多的特大型鼓,能满足人们在各种场合用鼓的需求。其中“中华第一鼓”“中华大福鼓”“中华奥运鼓”及“五环鼓”为其优秀代表作品。目前陈家还保留一面民国十六年时制作的排鼓。
排鼓(直径1.2米)
近年来,洛阳的制鼓技艺与鼓文化也随着社会发展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陈家制鼓技艺的传承人们不断探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成为我国北鼓制作的代表。在国家举办的重大庆典中,经常会有洛阳大鼓出场助兴,各种鼓产品广受市场青睐。
此次小学生制鼓技艺非遗行活动,使孩子们看到了传承人精湛的制鼓技艺,领略了洛阳鼓文化的深刻内涵,为传承、发展洛阳制鼓技艺与鼓文化做出了贡献。“这次非遗研学活动,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制鼓技艺,还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既是学习,同时也是知识的丰富与体验,真是不虚此行!”带队老师高兴地说到。
供 稿: 张玉婷(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 辑:郝晓静
排 版:安冰冰
初 审:杨支左
终 审:楚小龙
投稿邮箱:shengfeiyizhongxin@163.com
二 维 码:
你的“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网罗天下